紀悅生
隨著特朗普政府對國際軍控體系的抽梁斷柱,美國先后退出《伊朗核協議》《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按規定,拜登將于2021年1月20日正式出任美國新任總統,而俄美簽訂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于2月5日失效,作為維持國際安全、促進國際戰略穩定的重要因素,俄美能否延期該條約牽動著雙方未來戰略的重大調整和國際格局的深刻演變。《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于2011年2月5日生效,它規定雙方各自將其核武庫削減至以下水平,即七年以后核武庫總數不超過700件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以及1550枚核彈頭和800枚已部署及未部署的發射架。從俄羅斯方面看,普京對條約延期態度積極、立場明確,但同時也有諸多因素影響著最終結果。
2020年5月以來,俄美雖就軍控問題展開了多輪談判且俄方不斷強調延期對于雙方是必要且互利的,但終未達成框架協議。事實上,俄高層、學界已不將延期失敗視為一個大膽的假設。對于能否延期,普京有多方面的憂慮。
一是近年來齟齬不斷的俄美關系使延期深陷霧靄。克里米亞入俄、“通俄門”、敘利亞戰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徹底改變了美西方對俄的態度。可以肯定地說,排俄、反俄、仇俄已成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多年來為數不多的政治共識,將俄羅斯視為“惡意國家行為體”。雖然普京一直在尋求改善慘淡的俄美關系,但道阻且長。2020年12月,普京在接受俄羅斯第一電臺采訪時曾直言不諱:“我們沒有辦法再去破壞一個已經毀壞的關系。”
二是拜登上臺后俄美關系很可能進一步惡化。一方面,民主黨成員普遍堅信,莫斯科對2016年的美國大選進行了惡意干預并直接導致共和黨勝出,拜登上臺后勢必會對此事進行清算。另一方面,拜登任副總統時就曾公開評價普京,稱其“眼里沒有靈魂”。同時,作為美傳統建制派代表,拜登將會延續黨內前任奧巴馬的思路,就人權、民主等問題進一步向俄施壓并加大制裁。對此,俄羅斯早已不抱希望,但也不放棄努力。因為時至今日,俄美雙邊關系的“可預見性”似乎已經成為一個寶貴的財富。

2011年3月10日,普京與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會晤。
三是拜登可能會借延期“敲竹杠”。莫斯科精英普遍認為,美是在沒有任何客觀原因的情況下,單方退出《反導條約》和《中導條約》的。目前,雙方就延期《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未果也是因為美方要求苛刻,如擴充目標對話國和增加對戰術核武器限制等問題,這不僅觸碰到了俄羅斯自身利益的紅線,也脫離了俄一貫尋求的平等對話原則。如果拜登政府同樣獅子大開口,俄方不會不惜任何代價去挽救這一條約,正如俄外長拉夫羅夫曾表示:“我們不會認為延期失敗將是悲劇,俄羅斯有能力維護自身安全。”
四是舊事重提。早在1979年,美就曾試圖將蘇聯的米格-31戰機和圖-22M3中程戰略轟炸機納入《中導條約》框架,以便限制其戰略層面的作戰半徑,但遭到蘇聯人拒絕。如今,這兩種機型經換裝將掛載射程達1500千米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這無疑會成為美軍的心腹之患。而俄方目前仍計劃將“匕首”排除在條約之外。
五是失控的軍備競賽對俄羅斯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如果延期失敗,俄羅斯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美國可在歐洲部署針對俄羅斯戰略中心和重要設施的重型導彈。屆時從波蘭發射的導彈只需3~5分鐘便可對俄羅斯境內主要機構和核潛力進行毀滅性打擊,而俄方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是絕無可能的。這或將使俄羅斯不得不轉向“先發制人”策略,即在還沒有挨打的時候就主動出擊,這一策略將加劇地區安全局勢的緊張。
延期對俄羅斯來說意義重大,主要體現為:減少外部威脅;找到與美國合作的支點,為進一步對話打通渠道;換取與美平等地位,展現大國風范;通過非核應對減少內耗。總體上,普京有上中下三手牌可以打:
理想牌,即雙方依照目前條約規定的內容無條件延期五年,但這一結果過于理想,俄羅斯一定會面臨美國的百般刁難。對此,一個折中的方案是將條約延期一年,并對凍結核彈頭數量問題進行適當核查。可以說,當前俄美關系甚至不及20世紀80年代初的蘇美關系。因此,雙方均需對未來的戰略預期有確定性的判斷,需要對方的戰略核力量可查可控可防。
誠意牌,將“先鋒”高超音速導彈系統和“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系統納入條約中,但不涉及“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等俄軍其他新型武器裝備。俄此舉既能展現極大誠意,也能摸準美國的脈門,因為一方面俄羅斯只要部署20~30枚可分導和變軌“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便具備在15~30分鐘內將美國從地球上抹掉的能力,這樣一來減少核彈頭或發射裝置的數量便顯得毫無意義了。另一方面,俄羅斯須擁有強大核實力方可維系條約,否則如果美國最終的評估結果顯示俄核力量并不具備突破美全球反導體系的能力,且美國在核武器質量上能夠確保單邊優勢的話,延期可能會深陷泥淖。
混合牌,隨著延期時日臨近,俄羅斯一方面正通過多次試射“先鋒”“匕首”“鋯石”等高超音速武器和“口徑”“縞瑪瑙”等巡航導彈,增加對美震懾,為延期造勢;另一方面鼓動美盟友、聯合國、金磚國家等多方利益集團和組織勸美入席,甚至開始將中國及美在歐洲重要盟友入約的構想納入考慮范圍,但從此前各方表態看,此和稀泥之舉將損害中俄間及美盟友間的戰略互信。
目前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延期主動權在美。從以下幾點看,延期的可能性極大。
其一,拜登在大選期間曾表示過,將就延期問題與俄羅斯展開對話。從俄羅斯與特朗普政府多輪談判失敗的經驗看,特朗普主要是想借此動作增加自己的政治籌碼、為競選造勢,缺乏足夠的誠意。而拜登競選期間的此番表態雖也有拉票之嫌,但在普京看來,已是十分積極的信號。
其二,延期可給當前愈演愈烈的軍備競賽降溫,為拜登上臺后集中精力抗擊國內疫情創造條件。2020年6月,俄頒布新版《核遏制領域國家基本政策》,強硬回擊美核政策的同時,也降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門檻。另一方面,從俄軍當前武器裝備發展態勢看,戰術核武器已成為其聚焦方向之一。如果拜登政府拒絕延期,無疑等同于“在家里亂成一團的情況下,還順手打開了防盜門”。
其三,“核大棒”時代已成過去,未來戰爭的混合性趨勢明顯,專注于少而精的核威懾手段是更為劃算且高效的選擇。俄軍認為,21世紀的“戰爭規則”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非軍事手段對達成政治和戰略目的的作用大幅提升,就效果而言在許多情況下甚至遠超武器裝備的效力。條約失效很可能給美國造成尷尬的局面,即在核政策領域既顯得力不從心,又缺乏讓自己“喘息”的借口。
其四,延期可使美國在國際舞臺上樹立新形象,展現拜登的遠識與大度,同時修復特朗普時代奉行單邊主義給國際社會造成的創傷,最終給盟國及未來世界留下一份良好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