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嵐嵐

摘 要:文章從教育的信息化時代的背景著手,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通過若干信息技術與音樂課堂教學融合的實踐案例,詳細介紹了信息化時代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及常用信息技術軟件,提高中學音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音樂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研究是目前我國中學教育改革的關注點。現代社會信息高速發展,新的教學目標要求學校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運用工具獲取有用信息并加以有效處理的能力。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最好方法就是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學科教學中去。近年來,福州市的中學校園已基本實現網絡化。在日常音樂教學活動中(包括各級各類公開課、研討課、示范課等;省、市、區、校的教學交流;青年教師技能大賽等),音樂教師都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已經悄然成為教師執教生涯中的必修課。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設施的輔助下,中學音樂的學科特色和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文章從教育的信息化時代的背景著手,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加強信息技術與音樂課堂教學的融合,對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及常用信息技術軟件進行研究,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 應用信息技術創新音樂教學模式
(一)基于互動反饋的交互式學習模式
課堂上運用“基于互動反饋的交互式學習模式”,創新性地引入Pad、智能筆等電子終端設備,作為師生交互手段。這有利于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實現了翻轉課堂、智慧課堂等的教學模式。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主動參與音樂實踐。
智慧課堂應融合“數據、檢測、小組活動、對話、差異性、生成”這六個核心要素,進行發現式學習,并結合大數據實現差異化教學。以音樂綜合課《探戈舞曲》為例。
1. 讓學生在課堂上聆聽樂曲主題a,配合聲勢動作,找出旋律節奏難點。
2. 讓學生認識主題b中的旋律走向。教師彈奏鋼琴旋律,學生通過聽旋律(上行、下行、平行)來辨識,以“IRS即時反饋系統”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圖譜。教師通過統計結果,發現學生在判斷上的難點。
3. 為了解決難點,教師可讓學生跟唱,加深他們對三種不同旋律的唱法、旋律走向和情緒表達的理解。然后教師再發任務單要求學生在樂譜上填入正確音符,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練習。
4. 教師拍攝四張不同答案的任務單后,再請學生以“IRS反饋器”票選一張他們認為正確的任務單。待學生投票完畢后,教師從最多人選的清單中挑一位同學上臺說明。
綜上,教師利用“IRS即時反饋系統”獲取學生思維,抓住學習難點,利用學習任務單拍照上傳對比,并經過IRS票選與挑人解說,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難點。再用二次作答功能,進一步了解學生原先的困難是否得以解決。這種基于融合反饋系統的發現式學習法,同時配合大數據進行差異化教學,可真正融合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音樂學科的課堂教學,為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二)基于微課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
課堂上也可運用“基于微課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即以微型教學視頻為核心,以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等數字資源為支撐的創新學習模式。學生借助微課程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學習,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能力,也拓寬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以音樂微課案例《照片編輯》(搭配背景音樂),示例如下。
筆者制作主題為《編輯照片》的微課,按照基于微課資源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過程劃分為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節(如圖所示)。學生對這個主題很感興趣。課前,學生按小組相互拍攝了個人照片。
基于微課資源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1. 課前環節:教師事先制作微課并上傳,創設情境,明確學習任務或主題。
首先,教師根據項目任務進行教學設計。具體項目任務包括:該微課制作相關的知識點、微課類型、微課所發揮的作用等。教師應在充分考慮上述問題后,開始制作微課。其次,學生觀看微課并組建小組,明確學習任務,制定研究計劃。最后,各學習小組成員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搜集資料并共享資源。
2. 課中環節:學生分小組討論并交流協作,探究完成任務。
學生完成任務后,按小組演示成果。可演示的成果包括作品、模擬授課、內容報告等,也可以交流完成過程。演示過程中,其他學生進行觀察并點評。教師對各小組的成果進行評價。通過小組展示和教師點評,學生進一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3. 課后環節:為了強化學生獲得新知識的體會,繼續開展小組互評。
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體驗成功和自我價值,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協作學習及人際交往能力,提升他們的藝術素養。
二、 實現音樂教學的個性化學習方式
當下,學生對學習的需求各不相同,個性化學習已成為趨勢。實現教育公平,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是信息化時代音樂教學的目標。教師應綜合運用PPT、Hiteach互動教學系統、希沃白板課件、希沃授課助手等軟件,優化教學流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效益。筆者示例如下。
(一)音樂欣賞課《影視音樂》
通過希沃授課助手,將學生聆聽到的音樂主題情緒以人臉的形式拍照同步上傳投影到課件中,在白板上畫旋律線和音程,從音樂要素入手分析主題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學生可以輕松地自主探究音樂的旋律特點,提高學習興趣。
(二)音樂綜合課《鳳陽花鼓》
在導入環節采用隨機挑人的方式讓學生猜猜安徽鳳陽花鼓。學唱歌曲是運用希沃白板的即時書寫功能和動畫功能,形象呈現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切分節奏,運用倒計時功能,分組合作,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表演和演唱能力。在旋律創作和分組競賽環節,運用學科工具功能和游戲化教學,提升學生的融入度,學生在游戲中探究知識,練習鞏固并得到及時反饋,實現了課堂互動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