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甜雨
責任感對于人的發展非常重要,是一個人道德品格的體現。家長要注重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讓幼兒勇于承擔責任,幫助幼兒形成完整的人格。目前,社會中存在著一些幼兒缺失責任感的現象,這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以及健康成長。本文分析了部分幼兒責任感缺失的原因,對如何培養幼兒責任感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相關調查顯示,幼兒責任感的培養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在家庭中,如果家長對幼兒漠不關心,采取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僅會阻礙幼兒的進步,還會導致幼兒責任感缺失,不利于幼兒社會情感的發展。
以筆者所在幼兒園為例,部分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一些家長放縱幼兒,對幼兒過分溺愛。對于幼兒的要求,這些家長都會盡力滿足,放任幼兒自由發展。這不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利于培養幼兒尊重他人、體諒他人的品質,容易讓幼兒以自我為中心、只顧個人利益,從而導致幼兒的責任心不斷降低。
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強。他們的道德取向模糊,性格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部分家長不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沒有給幼兒樹立榜樣,不講誠信、不守規矩,這給幼兒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部分家長過度縱容與溺愛幼兒,替幼兒包辦一切,也讓幼兒喪失了鍛煉自我的機會。
當幼兒犯錯時,部分家長不僅沒有正確引導幼兒,幫助幼兒客觀認識自我,讓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替幼兒道歉,放任幼兒的錯誤行為。這樣幼兒不能很好地形成負責任的概念,也不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
(一)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以筆者所在班級幼兒為例,他們缺失責任感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任性。部分幼兒什么事情都要依著他們的性子來,否則就會大聲哭鬧,直到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二是自私。部分幼兒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在他們心中只有自己的事情是重要的。三是依賴性強。部分幼兒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習慣于依賴父母。四是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幼兒“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
因此,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要充分挖掘身邊小事的教育價值,引導幼兒做好點點滴滴的小事,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讓幼兒從小事做起,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另外,家長還可以給幼兒安排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及時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表揚,以提升幼兒參與勞動的積極性。例如,筆者看到孩子在家里自己整理書包和衣服時,會立馬對他說:“寶貝,你真棒,你這么小就可以自己整理書包和衣服了,媽媽真為你驕傲,希望寶貝可以繼續保持下去哦。”家長要利用鼓勵性語言,激發幼兒的勞動意識,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導幼兒形成責任感。
(二)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幼兒年齡小,身體發育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理解能力不強。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家長要采取幼兒感興趣的方式,以做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在利用游戲開展家庭教育時,家長要結合幼兒的性格特征以及年齡特點,合理設置游戲的難度。在游戲結束后,家長要及時評價幼兒的游戲表現,表揚行為好的幼兒,指出幼兒不好的行為并和幼兒講道理,引導幼兒改正錯誤。
例如,筆者用幾個不同的娃娃,充當生活中的不同角色,給幼兒創設了以下生活情境。
小白兔生病了,小白兔的媽媽(幼兒扮演)要帶它去醫院。幼兒拿著小兔娃娃,走到小熊醫生(筆者扮演)面前說:“醫生,我的寶貝生病了,您能趕快幫他看看嗎?”小熊醫生提醒道:“但是你不能插隊呀,前面這么多人都在等著呢,每個人都很著急的。”幼兒回答道:“好吧,謝謝醫生,我們去排隊。”

家長可以通過創設不同游戲情景的方式,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提高幼兒的責任心。
(三)家長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幫助幼兒形成責任感
幼兒言語表達能力不強,但模仿能力很強,非常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家長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言行一致,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家長要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以身作則,引導幼兒勇于承擔責任。
同時,家長還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思考自己在幼兒面前是否有不負責任的行為、是否有嚴厲批評幼兒或是溺愛幼兒等問題。通過每日的反思,家長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完善家庭教育的內容,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四)重視與學校的溝通,及時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
家長要密切關注幼兒的成長,重視和幼兒園教師的溝通,加強家園之間的聯系,隨時了解幼兒在幼兒園中的表現。例如,家長可以了解幼兒每天學習了什么知識點,當幼兒回家后對其進行鞏固教育,不斷提高幼兒的責任意識,增強幼兒的責任感。如果幼兒在幼兒園犯了錯,那么家長要引導幼兒說實話,讓幼兒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家長要給予幼兒充分的尊重,客觀指出幼兒的錯誤,耐心地給幼兒講道理,幫助幼兒真正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通過家校共育的力量,家長可以全面了解幼兒,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
(五)父母要創造機會,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在人的一生中,責任心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每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相關教育專家認為,責任心需要從小培養,家長要幫助幼兒樹立責任意識,讓幼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引導幼兒關注社會、遵守秩序。家長要重視幼兒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在家庭教育中主動為幼兒創造一些自我成長的機會,讓他們學會主動承擔責任。
例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給幼兒分配一些家務勞動,支持幼兒主動參與家庭計劃的商討活動,引導幼兒主動關心父母、體會父母的辛苦,讓幼兒主動遵守家庭秩序和道德規范。幼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對自己的勞動付出產生一定的責任感與自豪感。
一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讓幼兒明確哪些事是父母做的、哪些事是自己可以幫父母做的、哪些事是自己必須做的,讓幼兒對家務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和明確的范圍。家長要針對幼兒不同的成長階段,為幼兒設置不同的勞動任務。二是家庭的事幫忙做。家長要告訴幼兒,做好自己的事是第一步,作為家庭這個大集體中的一員,他們也要與大人一起分擔家庭中的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責任意識。三是主動承擔自己行為的后果。家長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細節,讓幼兒直面自己行為的后果,引導幼兒主動承擔責任,培養幼兒勇于擔當的精神。
家長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科學的指導方法,讓幼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家長要善于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肯定幼兒的努力和付出,給予幼兒充足的鼓勵和肯定,在幼兒承擔責任后對幼兒進行支持和表揚,幫助幼兒改掉逃避的習慣,培養幼兒良好的責任意識。
綜上所述,責任感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持續動力。家長要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責任感,在家庭教育中從小抓起,教導幼兒勇于承擔責任,增強幼兒的責任意識,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豐利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