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穎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身心發育的基礎階段,是個人終身教育的起點,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前教育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正常兒童的健康成長,還要關注特殊兒童的成長發展,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引導他們掌握與人溝通的方法及為人處世的技巧。學前融合教育有助于促進特殊兒童的健康發展,幫助特殊兒童適應學校的生活,能夠為特殊兒童今后的成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當前我國學前融合教育的發展現狀,筆者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促進學前融合教育事業的發展。
融合教育是從國外引入的概念,是指讓身心障礙兒童和普通兒童一起學習、一起生活,為身心障礙兒童提供正?;慕逃h境,在普通班中為特殊兒童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為一體的新型教育方式。融合教育強調不把障礙兒童孤立于隔離的、封閉的教室、學校、交通設施和居住環境,主張讓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真正地和正常發展的同伴一起參加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特殊兒童的潛能。其中,學前融合教育是融合教育的基礎階段,對于殘障兒童或一般兒童來說,它具有積極的、深遠的意義。
對于特殊兒童來說,從小生活在正常的環境中,和正常的兒童進行交往溝通,向同伴學習語言、行為和社交的技巧,能為他們未來進入普通中小學打下良好基礎。相關資料表明,融合教育有助于提高特殊兒童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有利于特殊兒童走向社會,幫助特殊兒童習得良好的行為舉止,豐富特殊兒童為人處世的技巧,引導特殊兒童更好地遵守社會公德秩序等。另外,特殊兒童教育實施的平等化,有助于特殊兒童的個體逐步被其所生活的正常群體強化,促進特殊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
對于正常兒童來說,與特殊兒童一起生活、一起學習,可以讓他們更加了解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理解特殊兒童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諸多不便,進而提高他們對特殊兒童的尊重意識和接納意識等。融合教育可以培養正常兒童的分享、合作、互助等親社會行為,使正常兒童對特殊兒童的一些不合理的異常行為和情緒表達持有理解和包容的態度。融合教育有利于培養正常兒童關愛他人的意識,幫助正常兒童形成尊重特殊兒童的價值觀。
我國的融合教育始于20世紀80年代,其發展目標是讓殘障兒童與普通兒童共同學習,盡可能地讓特殊兒童進入普通學校,幫助他們獲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到目前為止,我國基本上形成了特教學校、特教班、隨班就讀等在內的特殊教育體系。但這方面的探索主要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學前融合教育還處于比較初始的發展階段。當前,我國的學前融合教育發展水平不高,發展速度緩慢,教育資源不均衡。例如,一些發達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對融合教育十分重視,在融合教育的規劃上都有特別的要求,但是部分偏遠地區的融合教育發展比較落后。
另外,據筆者了解,我國部分幼兒園沒有特殊教育的教學教具、圖書等設施,特殊教育師資薄弱,現有教師缺少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師缺乏特殊教育的專業素養,學校對特殊教師缺乏系統而專業的培訓。同時,部分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工作的方式有待改善。在融合學校里,部分特殊兒童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工作的熱情不高,他們習慣于讓學校、教師全面決策,家園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家園雙方不能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這都導致我國學前融合教育發展艱難。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督逃?021年工作要點》指出,學校要進一步提升特殊教育的發展水平,以適宜、融合為目標,辦好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的質量。學前教育對于每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具有奠基性作用。對于特殊兒童來說,學前階段是他們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各方力量要相互幫助,共同辦好學前融合教育、發展好學前特殊教育。
(一)以立法形式推行學前融合教育
據筆者調查,部分國家已經將學前融合教育納入法律體系,利用制度和法律等手段,保障學前融合教育的順利開展。我國要加快建立學前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形成以《學前教育法》為主、其他法律法規為輔的完備的法律體系,明確學前教育的法律地位,納入學前融合教育的內容,明確學校責任,在學前融合教育的園所建設、師資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為其提供相應的參考標準和具體的實施建議,從而加強對學前教育工作的監督和管理。相關部門要利用法律手段保障特殊兒童的權利,讓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一起入園,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促進學前融合教育的順利開展。
(二)加大對學前融合教育的資金投入
筆者認為,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學前融合教育的資金投入,制定專項撥款制度,專門發展學前融合教育,保證學前融合教育發展所需的儀器設備、教輔材料、師資培訓費用等。由于學前特殊兒童家庭承受巨大的壓力,他們不僅要支付相關的治療費用和康復費用,還要承擔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物質壓力。其中,部分低收入家庭無法承擔高昂的治療費用,選擇自己在家中照看特殊兒童。因此,相關社會救助部門要積極作為,集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對特殊兒童家庭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和社會補助,減輕其家庭負擔,幫助貧困家庭的特殊兒童及時得到治療,維護他們接受正常教育的權利。
(三)建立社區化的學前融合教育服務體系
幼兒園可以借助社區的資源,將幼兒園、專家學者、衛生部門等相結合,建立一套社區化的學前融合教育服務體系。幼兒園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向特殊兒童的家長傳播正確的教育理念;可以與衛生部門合作,幫助特殊兒童進行康復訓練;可以聯合社區開展各種宣傳活動,讓人們了解學前融合教育的重要性。這有助于形成關心、愛護、理解、包容特殊兒童的良好社會風氣,更好地促進學前融合教育的發展。社區、幼兒園、家庭要相互協作、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共同推動學前融合教育事業的發展。
(四)促進普通幼兒園向融合幼兒園轉變
一方面,普通幼兒園要向融合幼兒園轉變。幼兒園要明確自己的辦學特色,堅持平等、尊重、關愛學前特殊兒童的教育理念,公平對待特殊兒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利用游戲活動、音樂教法等讓特殊兒童接受快樂教育,積極干預特殊兒童的成長過程,用包容、理解的態度去引導特殊兒童,注重觀察、記錄特殊兒童的個性差異及特殊需求,滿足特殊兒童的發展需要。同時,幼兒園可以通過開家長會等方式,提高正常兒童家長對特殊兒童的接受度和關愛度,引導正常兒童接納并關心特殊兒童。
另一方面,幼兒園要加強學前融合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幼兒園要擴大師資培訓渠道,邀請當地各大院校和培訓機構承擔教師的職前培訓工作,對融合教育教師進行嚴格考核,重視學前融合教育的教師培訓工作,幫助教師了解學前特殊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導教師學習相應的醫療保健知識、康復訓練知識、心理咨詢知識等。另外,幼兒園也要加強教師的職中訓練,為教師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不斷提高學前融合教師的專業水平,引導教師了解國內外學前融合教育的前沿思想,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專業能力。
每名特殊兒童都有接受完整且正常教育的權利,教師要尊重特殊兒童的人格,關注特殊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引導特殊兒童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讓他們學會與人溝通、與人交流。幼兒園要大力發展學前融合教育,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保障每名孩子受教育的權利,為特殊兒童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傊?,國家、社會、幼兒園、家長和教師要合力促進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沈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