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妍
建構游戲是大班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活動,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建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細致地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狀態和行為,為幼兒的游戲提供必要的支持,并適時引導幼兒,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建構游戲,以更好地實現建構游戲的教育價值。
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建構游戲,并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以及表現,為支持幼兒的游戲奠定基礎。
(一)觀察記錄
在某次戶外建構游戲中,筆者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建構游戲,并引導幼兒設計游戲規則。在幼兒選好建構游戲后,筆者發現選擇積木區的幼兒并不多。為引導幼兒前往積木區進行建構游戲,筆者特意提高音量問幼兒:“有人想玩‘積木變變變’游戲嗎?”很快,幼兒聚集到積木區開始進行建構游戲,而筆者則在旁邊觀察幼兒的游戲。過了一會兒,筆者發現,幼兒雖然能自由建構作品,但大部分幼兒的作品造型單一,只有個別幼兒能成功建構出較為復雜的城堡或街道。此外,由于積木類型較多,部分幼兒在建構時不夠專注,且沒有耐心。在建構過程中,個別幼兒與同伴發生了爭吵。在游戲規則方面,幼兒擅自更改游戲規則,且不愿意遵守同伴提出的規則。針對這些現象,筆者沒有斥責幼兒或干預幼兒的游戲,而是用溫和的語氣詢問幼兒:“我也想跟你們一起玩建構游戲,可以嗎?”幼兒們異口同聲地表示歡迎筆者加入他們的游戲,并希望筆者能帶領他們建構出各種各樣的作品。
(二)觀察解析
大班幼兒的自主性較強,合作意識和規則意識較弱。因此,在建構游戲中,幼兒大多急于表現自我,但由于建構經驗不足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弱,無法順利開展建構游戲,甚至出現爭吵。此時,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介入幼兒的游戲,幫助幼兒重新建立游戲秩序,并引導幼兒進行合理分工與有效合作。以“積木變變變”游戲為例,筆者在觀察到幼兒陷入游戲困境后,將自身觀察者的身份轉變為參與者,以幫助幼兒找準自己在建構游戲中的位置,讓幼兒明確建構游戲的目標。在整個游戲過程中,筆者并未過多地干預幼兒的游戲,而是在細致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和游戲狀態,并充分利用自己的觀察結果,選擇了合適的時機加入幼兒的游戲,與幼兒一起建構,從而幫助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獲得有效的建構經驗以及其他方面的發展。
建構游戲是集思維、操作、藝術、創造為一體的游戲,是幼兒階段不可缺少的一種游戲形式。在建構游戲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空間和適宜的游戲材料,給予幼兒自主游戲的時間,讓幼兒能發揮想象力自由地建構作品,以發散幼兒的思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一)科學、合理投放游戲材料
在“積木變變變”建構游戲中,筆者通過觀察,了解到由于積木類型較多,且堆放較為隨意,幼兒無法專心利用一種積木建構作品。由此可見,教師應為幼兒投放適量的游戲材料,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建構游戲環境,以便幼兒順利開展建構游戲。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和身心發展規律,投放相應的游戲材料,并鼓勵幼兒自由建構作品,以實現建構游戲的教育價值。此外,教師應分類放置游戲材料,以便幼兒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快速找到相應的積木。教師科學、合理地投放游戲材料,可以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從而獲得更多的建構經驗,提升自身的建構能力。
(二)啟發幼兒的思維
當幼兒在建構游戲中遇到難題時,教師不應過多干預幼兒的游戲,而應選擇恰當的時機介入幼兒的游戲,啟發幼兒的思維,鼓勵幼兒自主解決難題,讓幼兒體驗建構游戲的樂趣,積累建構經驗,以培養幼兒的建構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例如,在“積木變變變”建構游戲中,當幼兒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所需材料時,教師可以啟發幼兒,讓幼兒自行思考、解決問題。當幼兒的思維受到限制,模仿他人搭建作品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大膽思考,讓幼兒回憶生活中的各類場景以及事物,以發散幼兒的思維,讓幼兒建構出形態各異的作品,并在建構過程中積累更多的建構經驗,以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教師可以讓幼兒明確建構游戲的方向,從而開展高效的建構游戲,并讓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與經驗。
(一)引導幼兒進行情感交流
在建構游戲中,教師應適時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和自主發現,鼓勵幼兒積極展開互動、交流、協商以及合作,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讓幼兒感受到合作帶來的樂趣。教師鼓勵和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進行情感交流,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以“積木變變變”建構游戲為例,教師可以在幼兒發生爭吵或隨意更改游戲規則時,引導幼兒進行情感交流,讓幼兒了解同伴的想法,并通過協商的方式與同伴一起設定規則。在建構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在游戲過程中的感受、遇到的難題以及解決難題的方法。這可以增加幼兒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幼兒的集體意識,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二)引導幼兒發展各項能力
在指導大班幼兒進行建構游戲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幼兒的各項能力。例如,在積木建構游戲中,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幼兒,促使幼兒在建構過程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當發現幼兒盲目建構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設定一個游戲主題,如“修建水渠”。幼兒在主題的驅動下,會主動尋找合適的積木,并與同伴一起完成這項“大工程”。在主題建構游戲中,幼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可以通過溝通與交流,與同伴形成合作關系,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當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給予幼兒一些必要的提示,引導幼兒自主解決問題,以保證建構游戲的順利開展。例如,幼兒在利用積木建構水渠的過程中發現,積木是實心的,用積木建構水渠,水流無法順利通過。對此,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該怎么做,而是引導幼兒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材料建構溝渠,用積木建構堤壩。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開始尋找可以建構溝渠的材料。很快,幼兒找到了一張防水紙,并用防水紙建構溝渠,用積木建構堤壩,讓水流可以從溝渠中順利通過。在此次建構游戲中,教師通過恰當的指導,幫助幼兒順利完成了建構任務,這有效培養了幼兒的建構能力和思考能力。
綜上所述,在建構游戲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自主性,細致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并結合自己的觀察結果,支持和引導幼兒自主開展建構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積累建構經驗。此外,教師應合理投放游戲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情感交流,讓幼兒通過協商,共同設定游戲規則,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規則意識,進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第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