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環
足球運動是一種競技類體育運動,它不僅注重表現個人的運球技巧、控球水平,還重視培養團隊意識,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要重視足球運動的促進作用,滿足幼兒身體發育的需求,鍛煉幼兒的意志力,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遵循幼兒心理成長的規律,引導幼兒適應規則、遵守規則,提高幼兒的體能,啟發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參與足球活動的積極性。本文介紹了足球運動在學前教育中的價值、作用,總結了幼兒園開展足球教學時要注意的細節,以期為游戲化的足球運動教學提供參考。
(一)增強幼兒體魄
足球運動是一項參與人數眾多的競技類體育項目,對于參與者的身體協調能力、跑步速度、肢體控制能力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幼兒園開展足球教學活動,可以鍛煉幼兒的四肢,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提高幼兒的體能素養,加強幼兒對身體的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同時,足球運動具有合作性、競技性等特點,可以有效地激發幼兒的進取心。在兩方競爭的比賽模式中,幼兒可以感受到足球運動的刺激與樂趣。這有助于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讓幼兒在掌握各種足球技法的同時,提高肢體的協調能力,促進大腦的發育。
(二)提升幼兒心理素質
足球運動十分講究組織方法,對參與者的心理素質、耐力與意志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幼兒園開展足球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抗挫折意識,提高幼兒運動的持久力,增強幼兒的團隊協作意識,讓幼兒在強健體魄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自信心,形成不怕吃苦、不輕易放棄的良好品質。同時,足球運動需要幼兒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鍛煉幼兒的適應能力,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提高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
(三)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
足球運動在規則方面要求十分嚴格,要求參與者具備一定的規則意識,擁有公平公正的運動精神。幼兒園開展足球教學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幫助幼兒形成公平、公正的思想觀念,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加深幼兒對抽象規則的理解,提高幼兒教學的效果。在足球活動中,幼兒不僅要了解規則、熟悉規則,還要牢記規則、運用規則。這有助于鍛煉幼兒的記憶能力,規范幼兒的游戲行為,幫助幼兒樹立規則意識。
(一)保證活動的安全性
足球運動雖然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但是幼兒畢竟年齡小,身心發育不完全,手腳協調程度不高,體能素質參差不齊,在對待輸贏和理解規則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設計足球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調節足球教學的內容,結合幼兒身心發育的特點,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在保證幼兒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組織形式多樣的足球活動,逐步培養幼兒對足球運動的興趣。
(二)確保幼兒的主導性
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引導下,足球活動的設計與開展必須圍繞幼兒的發展。教師要合理分析各年齡階段幼兒不同的發展特點,傾聽幼兒的真實想法,盡量滿足幼兒的發展訴求,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明確幼兒的個性特點,根據幼兒的成長規律,靈活設計足球活動的游戲規則,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指導,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幼兒的主導意識,在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中,逐漸發展幼兒的運動技能,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豐富幼兒的足球知識。
(三)挖掘活動的教育性
足球運動有助于幼兒放松精神、親近自然,激活幼兒的生命活力,幫助幼兒形成陽光、積極、活潑的性格品質。在足球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入挖掘足球運動的教育價值,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合理設計足球活動的內容,拓展幼兒的視野,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在設計足球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全面分析不同階段幼兒的發展需求,制訂恰當的教學目標,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為幼兒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足球訓練,讓幼兒愛上足球,樂于運動。
學前幼兒足球教育與成人的足球教學明顯不同。幼兒身心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難以理解足球規則。教師要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幼兒參與足球活動的積極性,通過與幼兒一起制訂游戲規則的方式,增進幼兒對游戲規則的理解,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凸顯幼兒在足球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一)根據幼兒的需求設計活動場地
在幼兒足球運動教學中,教師要確保活動場地的安全性,根據幼兒的需求與想法,靈活地設計活動場地,讓場地布置更符合幼兒的喜好,為幼兒營造親切、熟悉、輕松的學習環境。筆者在布置足球場地時,會根據幼兒學段的不同,合理開發室內或室外的活動區域。例如,小班幼兒的訓練場設在室內,筆者會在地面鋪上軟木板,用軟泡沫處理球筐的棱角部分,讓幼兒的運動環境更加安全。中班、大班的訓練場在室外的一塊草坪上,在開展足球活動前,筆者會帶領幼兒清理草地,清除大塊的石頭或其他障礙物,讓幼兒在大自然中進行體育活動,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的游戲環境。另外,筆者也十分重視幼兒對訓練場的想法,經常與幼兒溝通如何布置場地。
(二)將游戲貫穿教學,激發幼兒的主動性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游戲貫穿于整個足球活動,為幼兒創造生動、形象的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足球運動的開展規則,為幼兒提供專業的、個性化的訓練。以小班幼兒為例,他們的肢體協調能力較差,筆者圍繞“運球訓練”這一主題,結合了“搬運工”游戲,在教室的兩端分別放了一個籃子,引導幼兒將一側籃子中的球運送到另一側的籃子中。這種運球的方式既鍛煉了幼兒肢體的協調性,又為幼兒構建了趣味競速的游戲情境,激發了幼兒的游戲熱情,讓幼兒在學習足球基礎技巧的同時,充分鍛煉了幼兒的身體機能。
(三)教師轉變活動角色,積極引導幼兒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筆者發現,部分教師喜歡扮演領導者的角色,這讓幼兒缺少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他們不關注幼兒的想法,不重視幼兒的表達,壓制了幼兒的游戲行為,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在游戲化的足球教學中,教師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轉變為幼兒游戲活動的參與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尊重幼兒的想法,肯定幼兒的游戲行動,為幼兒營造一個自由、平等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在足球教學中,筆者經常扮演幼兒的隊員或是裁判,完全融入游戲活動,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進行交流互動。這讓幼兒更容易接受筆者的指導,從而規范了幼兒的競技行為,增強了幼兒的規則意識。
(四)記錄運動瞬間,拓展家園共育
在足球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時刻觀察幼兒的表現,捕捉幼兒的閃光點,不斷挖掘足球運動的教育價值,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增強幼兒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師還要記錄幼兒的運動瞬間,為幼兒建立成長檔案,加強家園之間的交流,引導幼兒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育兒理念與教育方法,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讓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保持一致。例如,筆者經常用手機記錄幼兒的精彩瞬間,并配上文字定期傳到家長群,幫助幼兒家長了解幼兒的在園生活,引導家長關注幼兒的成長變化。家長的關注和反饋,可以進一步地推進家園共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使家園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

總的來說,幼兒園要重視足球教學的引導作用,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以游戲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幼兒參與足球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在保障幼兒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滿足幼兒不同階段的需求,提高足球游戲活動的質量,引導幼兒自主學習,促進幼兒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綏化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