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芳 劉磊 李志勇 董志平 馬繼芳
摘要 為明確食葉害蟲危害夏玉米幼苗,造成葉片不同程度破損對產量的影響,以分類標記田間自然感蟲株的方式進行了產量評估。結果表明:心葉受損的重度受害株的產量損失13.68%,心葉未受害但上3葉明顯受害的中度受害株的產量損失17.45%,下部葉片受害的輕度受害株的產量損失為5.19%,多數果穗形態與健株無明顯差異。
關鍵詞 食葉害蟲;葉片破損;產量損失
中圖分類號:S43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11–0001–02
根據田間調查發現,冀中南夏玉米田的苗期害蟲主要有二點委夜蛾、黑麥稈蠅、棉鈴蟲、甜菜夜蛾、黏蟲、玉米螟等,造成葉片破損較重的食葉類害蟲有黏蟲、棉鈴蟲、甜菜夜蛾和褐足角胸葉甲。
二點委夜蛾主要以幼蟲在5葉前鉆蛀植株莖基部而造成幼苗萎蔫枯死,如果3葉前的低矮幼苗被麥秸覆蓋,則低齡幼蟲也會取食葉片造成孔洞或缺刻[1]。
黑麥稈蠅為植食性蛀莖害蟲,幼蟲從心葉鉆入莖稈取食,造成枯心苗、畸形株及葉片粘連、撕裂、破損等癥狀。
黏蟲為可不定期爆發危害的遷飛性害蟲,后期零星為害較常見。
棉鈴蟲和甜菜夜蛾均為雜食性害蟲,幼蟲取食葉片常造成延葉脈的不規則條形孔洞或葉緣缺損,低齡幼蟲多取食葉肉后殘留表皮[2]。
褐足角胸葉甲成蟲多在拔節后取食心葉及附近的葉片,造成不規則的小孔洞,有些取食葉肉留下膜狀表皮。玉米螟多蛀莖、蛀穗為害,也會在葉片上造成排狀孔洞或撕裂。
目前,石家莊、邢臺等河北省中南部地區為害夏玉米苗的主要食葉類害蟲以棉鈴蟲為主,鄰近菜地可見甜菜夜蛾混合發生,秸稈覆蓋多的地方也有二點委夜蛾為害。本文通過田間分類標記的方法,對苗期有不同程度葉片受害的夏玉米植株進行了產量評估,以期為該類蟲害防控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地點:邢臺市寧晉縣東棗村。
品種:鄭單958。
播種時間:2020年6月10日。
方法:試驗區約0.03 hm2,貼茬播種間作綠豆,拔節前不進行蟲害防控。4葉期開始初步標記,并記錄葉片被食葉害蟲為害后的受損情況,拔節期分類掛牌、標記受害株,同時標記與總受害株數量相同的未受害株為對照。收獲后分類脫粒,實測總粒重。
最終標記株為害分類:重度,心葉及上3葉均受害;中度,心葉未見受害,上3葉受害明顯;輕度,僅下部葉片受害。
2 結果與分析
本年度試驗區的苗期食葉害蟲以棉鈴蟲為主,少量玉米螟混合為害。拔節期7~9葉,此前未見二點委夜蛾幼蟲、甜菜夜蛾、褐足角胸葉甲及黏蟲危害。標記株未出現由于葉片破損造成的死苗現象,共收獲標記株25株,每株1穗,合計25穗。
從受害類型看,中度受害株數量最多,占總受害株的68%;其次為重度受害株,即8葉期可見心葉受害的植株占24%;輕度受害株占8%(圖1)。
從后期產量看,食葉害蟲造成的整體減產率15.64%,其中上3葉受害的中度類型后期產量損失最大,為17.45%;其次是心葉及上部葉片均受害的重度類型,產量損失也達到了13.68%;輕度受害株的產量損失也大于5%(表1、圖2、圖3)。
3 結論與討論
目前,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拔節前的常發性食葉害蟲以棉鈴蟲為優勢種。田間觀察發現,多數食葉害蟲喜食心葉及上部幼嫩的葉片組織。雖然未見由于葉片破損嚴重導致植株死亡的現象,但部分受害株心葉受損較重、后期長勢弱,并且受害苗齡越小,對植株生長造成的影響越大,個別植株收獲期莖稈較細,可能對養分輸送及結實產生了一定影響,從而在后期產量上有所差異。
關于7~8葉期標記的中度受害株的產量損失大于重度受害株的現象,推測與植株前期也有心葉受害有關。本研究于4葉期開始進行田間觀察,至掛牌時,有6株表現為心葉受害的重度類型,其中2株有前期心葉受害情況出現;但17株此時未見心葉受害的中度類型中有8株在前期出現過1次或多次心葉受害的情況,且受害早且受害重的植株長勢明顯較弱,因此,在產量損失上大于8葉期掛牌時,有心葉受害表現的植株。
本年度試驗區未出現由于葉片受損嚴重而導致植株死亡和后期明顯結實異常的現象。但近些年作者在田間調查時發現,由食葉害蟲引起的葉片嚴重缺損、心葉或上部葉片被咬斷等情況較為常見。2018年石家莊市正定縣七吉村、2019年藁城區韓家洼村都曾出現食葉害蟲幾乎吃光5葉前地上全部玉米葉片,造成局部毀種的地塊;2019年韓家洼村也有由于棉鈴蟲咬斷玉米苗心葉及上部葉片缺損嚴重導致發育遲緩,矮小、細弱,后期果穗畸形,籽粒缺失的植株(圖3)。
若氣候或田間條件適宜,則可能引起苗期蟲害爆發,有出現毀種或嚴重減產的可能。相關部門要做好蟲情監測,及早發現、及早控制是減輕該類蟲害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王久軍.夏玉米苗期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2020(1):59-60.
[2] 鄭麗敏,王海莉,郭鵬飛,等.夏玉米苗期主要病蟲害的危害特征與綜合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0(10):151,153.
責任編輯:黃艷飛
Evaluation of Yield Loss of Summer Maize Damaged by Leaf Eating Pests at Seedling Stage
WANG Yong-fang et al(Millet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National Millet Improv-ement Center/Hebei Key Laboratory of Coarse Grain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5)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mpact of leaf damage caused by leaf eating pests on the yield of summer maize seedlings, the yield was evaluated by classifying and labeling natural susceptible plants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loss of severely injured plants with heart leaf damage was 13.68%, the yield loss of moderately injured plants without heart leaf damage but with obvious damage of the upper three leaves was 17.45%, and the yield loss of slightly injured plants with lower leaves was 5.19%.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ost ear morphology and healthy plants.
Key words Leaf eating pests; Blade damage; Yield loss
作者簡介 王永芳(1973—),女,河北滄州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植物保護及生物技術研究。#通信作者:馬繼芳(1978—),江蘇南京人,研究員,主要從事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E-mail:zhibaoshi001@163.com。
收稿日期 202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