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荒山造林存在荒體系不完善、技術與設備滯后、資金不足等問題。基于此,提出制定科學方案、精選苗木品種、改良土壤土質以及科學撫育林木等措施,建立荒山造林科學方案,為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奠定基礎。
關鍵詞 荒山造林;主要問題;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S728.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11–0168–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以及森林資源消耗過度等問題日益突出,導致我國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很多地區已很少見到“碧水藍天”,沙塵暴、颶風、洪澇、酸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嚴重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當前人們逐漸意識到作為抵御自然災害、緩解溫室效應重要屏障——森林資源的重要作用。我國本身存在農業耕地緊缺問題,加上人口持續增長、城市建設用地擴增,平原地區人工建林工程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生態條件惡劣、土壤土質較差、不利于農業種植業發展的荒山地區逐步成為人們推動林業興建工程的重點地區,怎樣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實施荒山造林工程已成為各地區農業部門的研究熱點。
1 荒山造林的內涵
荒山造林是指借助地理信息系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調查造林區域的生態環境以及收集相關數據,然后合理應用生物基因技術、生物醫藥技術、天敵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以及現代化灌溉技術,科學撫育與合理開發森林生態系統內的林木,確保人工造林工程各項措施的落實,加快荒山造林的現代化步伐[1]。在荒山造林工程推進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主要是加強對原有生態環境內動、植物的保護,維系其原有生態平衡。荒山一般具有晝夜溫差大、動植物種類稀缺、生態平衡脆弱等特征,不適宜植物的生長以及動物的生存,凸顯出原有動、植物對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以及抵御泥石流方面的功效。因此,在荒山造林工程推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該地區原有植被以及土著動物的保護,如果強行推進以破壞該地區植被為代價的建林工程,取得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2)經濟效益原則。森林資源是促進堅果副食品、造紙化工、橡膠輪胎等多種產業平穩發展的重要資源,在荒山造林過程中應兼顧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動態平衡,制定科學合理的林木栽培與開發規劃,使荒山變廢為寶,有效帶動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2]。
2 荒山造林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缺乏完善的荒山造林體系
荒山造林具有自然條件惡劣、工作危險系數較高、工作任務艱巨等特點,由于每個荒山的氣象特征與地理地貌各不相同,增加了荒山造林的難度系數,導致我國在當前荒山造林過程中并未形成相對完善的荒山造林體系。
2.2 管理與設備相對滯后
很多荒山地區受經濟發展所限,在荒山造林過程中使用的技術與設備相對滯后、管理措施不完善,導致各項措施無法有效落實。具體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1)技術設備方面。由于交通不便利,部分地區的林業部門通過人工搬運的方式調運苗木,極大地延長了造林周期。
(2)管理技術方面。有些部門在荒山造林之前未對造林地區的基本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導致所選擇的苗木品種對該地區的生態環境適應性較差,降低了林業的成活率[3]。
3 推動荒山造林工程現代化進程的具體策略
3.1 制定科學的荒山造林方案
(1)確保資金能夠保障正常運營。各地區林業部門可通過向國家或當地政府申請專項資金、向社會募捐環保資金以及“招商引資”等多種措施,保證充裕的啟動資金以及資金的持續注入,同時要注意組織專業的財務團隊,使資金利用合理合規。
(2)組建專業技術團隊。荒山造林具有其特殊性,在項目啟動之前,相關部門應堅持“一山一議”的原則,采取“產—學—研”合作的模式,制定荒山造林工程精準方案,保證該項目在落實過程中各項措施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4]。
3.2 選擇與造林地區匹配性較高的林木品種
依據造林地區的氣候條件、土壤土質,選擇對造林地區氣候特征適應性強的苗木品種進行移栽,適當提升林木栽培密度及混栽不同林木品種,有效緩解荒山造林工程過程中幼苗成活率不高的問題。
3.3 苗木運輸與移栽
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對苗木進行運輸與移栽,盡量選取與造林地點土壤土質、氣候條件相似性較高、樹齡合適、根系發達、主干粗壯的健壯幼苗,在苗木出土與運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其根系及樹皮[5]。
3.4 優化改良土壤土質
土壤具有固定苗木根系以及提供林木所需要營養物質的雙重作用,針對荒山土壤土質貧瘠的情況,在移栽前一年對土壤進行深度旋耕,釋放土壤中的養分,通過霜凍滅殺土壤中的有害生物;在苗木移栽前,依照移栽苗木的根系決定挖掘樹坑的大小及深度,精準監測土壤的溫濕度、酸堿度、土壤特性(黃土、黑土以及黏度)及土壤中的有效成分,依據苗木的實際需求選擇配比合理的營養物質(N、P、K、Cu、Ca、Zn、Mg、Fe等)、蠟質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將有益微生物、腐熟畜禽糞便、粉碎的農作物秸稈以及豆粕等基肥作為底肥優化土壤土質,為苗木移栽后的生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苗木成活率。
3.5 科學撫育林木
林木栽培以后,要及時對其進行科學灌溉與合理追肥,依據山區地形,圍繞林木根系附近合理鋪設滴管管道,并結合“水肥一體機”等設備給林木供給營養物質以及水分;加強樹木保暖,在嚴冬來臨之前,通過在根系附近覆蓋雜草以及枝干綁草對林木進行保暖,有效避免霜凍對樹木的破壞[6]。
3.6 注重現代化造林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在荒山造林過程中,要加大對現代化機械設備與信息技術的應用,及時引進大型吊車、大型耕地拖拉機、挖掘機以及快速移苗機,全方位提升工作效率;及時布置高科技監測監控技術,對荒山森林生態系統內苗木的生長狀態、動、植物種類以及病蟲害發生情況開展全方位的監控,并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科學指導林木修剪與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控、林木開發等。
4 結束語
伴隨著國民經濟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荒山造林工程在農業產業多元化發展過程中所體現出的作用越來越大,各地區應充分認識到荒山造林對改善生態環境、加速鄉村振興、建設生態宜居與美麗鄉村的作用,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荒山造林工程的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楊凌云.山區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分析[J].現代園藝,2016(21):65,141.
[2] 張春雨.淺談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7):241.
[3] 魏賢玲.開展農村荒山綠化的必要性及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3):213,215.
[4] 謝廣鋒.園林綠化工程質量控制與關鍵技術探討[J].防護林科技,2009(6):100-102.
[5] 郭秀娟.大同市實施交通沿線荒山綠化工程的思路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18):109-110.
[6] 張榮波,張鑫,石艷霞.淺述荒山植樹造林新技術的應用[J].防護林科技,2016 (7):90-91.
責任編輯:黃艷飛
The Problems In Afforestation of Barren Mountains and Research on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WEI Xiao-juan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of Zhuanglang County, Zhuanglang, Gansu 744699)
Abstract This paper took barren mountain afforest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fforestation in barren mountains, such as imperfect system, lagg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nsufficient funds and so on. It proposed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uch as formulating scientific plans, selecting seedling varieties, improving soil quality and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forest tending,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cheme for barren mountain afforestation.
Key words Barren mountain afforestation; Main problems; Solution
作者簡介 魏小娟(1977—),女,甘肅莊浪人,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工程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