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金秋9月,發生了兩起著名的回家事件,先是17日,搭載著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歷經90天的旅程后回到地球的懷抱。 一周后的25日,在全世界的矚目下,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經歷了1028天的非法扣押、30余次出庭以及無數次激烈博弈后,乘中國專機在深圳著陸,回到祖國的懷抱。
這兩起“回家事件”有一個共同意義,代表我國的科技事業已經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可以說推動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變得既有基礎也有條件。
在兩大舉世矚目的新聞沖擊下,有一則消息絲毫不引人注目,但對加油站行業來說卻不亞于行業地震,代表著石油企業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搶抓機遇塑造競爭新優勢的嘗試。。
9月10日,國內首款智能加油機器人在中國石化廣西南寧石油南站西加油站投入試運行。這款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智能加油機器人,能識別不同車輛油箱蓋的顏色、形狀、大小、位置、開啟方式等,能自動判斷篩選車型、定位油箱蓋位置、自動開關油箱內外蓋,實現了“開關蓋+插拔槍”動作的智能化,還具備異常入侵報警、緊急停車連鎖、車輛異常離開迅速緊急拉斷等多種功能,有效保障車主人身安全……中國石油也不甘示弱,9月27日,該公司的應用型智能加油機器人在河南銷售公司鄭州26站也開始“上崗”。
未來已來,國內智能加油機器人已經邁入市場應用階段。其實未來早就來了,近些年來,智能機器人除了出現在深海探測、作戰、偵察、搜集情報、搶險、服務等人類不能或不愿完成的任務中外,已經出現在倉儲服務、汽車制造、醫療、家務勞動等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今天出現在加油站行業是行業發展的必然。
與傳統加油員加油相比,加油機器人具有的優勢很明顯:一是更安全,二是更智能,三是更高效,可在較短時間內,長時間不停機連續運行1萬小時,完成高精度要求的工作,大幅度提高服務效率;四是更便捷,打通APP、移動支付、加油卡支付、電子發票等各個環節,加油流程更加順暢,顧客的體驗感更加舒適。
可以想見,一旦加油機器人普及,多年來困擾油站發展的加油員流失頻繁、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的問題迎刃而解。當然加油機器人帶來的變革是全方位的,對目前加油站的設計、運營模式、管理模式都將帶來全方位的變革。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而創新帶來的變革是天翻地覆的。對此,加油員你準備好了嗎?油站從業人員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