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少恒
年初以來,受國內疫情控制較好、新能源購車補貼政策延續、消費者接受程度逐步提高等多重利好拉動,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加速增長。1—8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170萬輛,同比增幅217%。根據汽車行業車型發展趨勢常用指標“滲透率”評價,前八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13%,較2020年的6%提高一倍以上。
國際普遍認為,電動化率從15%起將邁入快速發展通道。按照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目標,2025年新能源新車銷量將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未來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將超出預期目標。
國內汽柴油消費量80%由加油站銷售,新能源汽車超預期發展將加快汽油消費峰值到來。2020年,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3.3億噸。汽柴油消費約占92%,消費柴汽比在1.1左右。
按照汽車用油全部通過加油站終端加注的基本邏輯,2020年國內汽柴油零售量約為2.4億噸,占汽柴油消費量的80%左右,汽油占主體地位。新能源汽車超預期發展,將促使加油站汽油銷量較快接近平臺期,倒逼加油站轉型升級。
近年來,我國乘用車保有量增速自然放慢,新能源汽車銷售滲透率的提高將進一步加快燃油汽車保有峰值的到來。“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國內乘用車保有量年均增速分別為18%、11%,2020年更是回到個位數。“十四五”期間,我國乘用車年銷量預計穩定在2000萬輛/年,若新能源車滲透率以每年2個百分點的速度提高,保守估計2025年新能源車保有量將達到2400萬輛左右,燃油車保有量最晚于2025年達峰,隨后減少。
從新能源車客戶結構看,2020年末,國內在冊的新能源車中約有40%為單位和營運客戶。這部分車輛使用頻率明顯高于一般私家車5~6倍,對于汽油消費的替代更明顯,必將促使汽油消費峰值早于汽油車保有量峰值時間。
新能源汽車超預期發展,會帶動未來加油站服務場景發生顯著變化,加油站將逐步轉型為綜合能源服務站。其經營決策者應結合油站位置、商圈、客戶及自身軟硬件條件,選擇合適的轉型路徑。具體來看,我國未來適合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的補能模式可分為充電、換電、加氫三種。
基于目前研究認識,由于大量私人充電樁的存在,我國加油站提供充電服務的適宜場景主要位于高速、國省道、密集商業區站點的公共快充服務,方能保證穩定的客流與盈利能力;換電模式適用于場地較大、具有一定規模的特定車型用戶的站點,但受制于電池型號不統一、居民接受程度不高,以及電池銀行產業鏈尚不成熟等因素,目前該模式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加氫模式與加油模式的現場體驗感最接近,特別適用于具有固定運營區域和線路加氫車輛客戶的站點。但由于加氫站點前期投資大,需要配合獲取政府補貼方能避免虧損。
種種跡象表明,“十四五”期間,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速度與能夠達到的成熟程度,很可能超出國家既有規劃目標,也遠超石油行業的普遍認知,必將加速傳統油站的轉型升級。作為目前汽車補能場所的加油站,能否或如何繼續擔負起新能源時代的車輛補能重任,是從業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只有充分挖掘加油站的資產價值、深入研究客戶的消費趨勢、緊密把握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脈搏,真誠擁抱這個能源變革的時代,方能實現加油站的華麗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