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記憶中的水木清華(上)

2021-03-30 00:59:50
傳記文學 2021年3期

緩 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

都說“北大不大,清華不華”,其實清華園里的工字廳還是很華麗的。工字廳屬于地標性建筑,現在是清華大學主要機關的辦公場所。

這是一座三進庭院,紅色大門前有一對雄獅把守。門楣上懸掛著“清華園”三字橫匾,系咸豐皇帝御題,極富皇家氣派。這里原本是康熙皇帝第三子、雍正皇帝之兄胤祉的賜園。道光年間,這座皇家園林一分為二,西邊為近春園,東邊是熙春園。咸豐皇帝登基后,將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并親題匾額。

穿過工字廳,是一方水塘,雖沒有柳永筆下“十里荷花”的氣象,卻也十分雅致。每逢荷花盛開,暗香浮動,令人陶醉。荷塘對岸是一座小山丘,聞亭(紀念聞一多)和自清亭(紀念朱自清)坐落其上。清者自清,聞鐘警醒,寓意深刻。

在自清亭上,可以欣賞到工字廳后門的一幅對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睓M匾“水木清華”四個字據說源自東晉謝混《游西池》中“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的詩意,用來形容工字廳周圍樹木蔥蘢、水光山色的景致,還是非常貼切的。

水木清華(馬銀琴攝)、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王建一攝)

工字廳的正面是一片草坪,蒼松翠柏點綴其間,給人一種深邃的歷史感。草坪的右側為靜齋,國學院成立的時候,是國學院學生的宿舍;左側有一條龍脊形狀的高坡,上面布滿各種灌木叢。沿山坡有一條彎曲的小道,曲徑盡頭,就是第一教室。站在一教北門外,左側有一塊馬蹄形的空地,松柏環繞,“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默默地矗立其中,非常幽靜。

這方紀念碑立于1929年,是王國維先生自沉于昆明湖兩年后由師生集資所建。據記載,教授梁啟超捐500 元,陳寅恪200 元,曾為校長的溫應星100 元,講師馬衡100 元,嚴鶴齡20 元,李濟20 元,林志均20 元,助教趙萬里、浦江清各捐20 元。學生也有認捐的,黃淬伯、趙邦彥、姜亮夫等都捐了錢。導師中,只有趙元任沒有出錢,他可能另有看法。此碑由林志鈞書丹,陳寅恪撰文,馬衡篆額,梁思成擬式,時稱“四絕”,也是清華一景。

20世紀80年代初,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下屬的文史教研組工作。當時,校內刊物《新清華》主編張正權兼任教研組組長,兩家單位合署辦公。這樣,我有幸在工字廳生活了一段時間,這里環境優美,比較愜意。由于工作的關系,我經常到校史研究室查閱資料,久而久之便和黃延復、孫敦恒等老師熟悉起來,聽他們講清華的故事,很多與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的傳說有關。

那些日子,我晚飯后散步,總是要到王國維先生紀念碑那里轉悠。我平生發表的第一篇文字《跟上時代步伐——王國維紀念碑前斷想》,就是大學畢業那年寫的。在我看來,王國維先生已是走進歷史的人物,離我非常遙遠。不曾想兩年后,我負笈南下,有機會追隨王國維先生高足姜亮夫先生(我們都尊稱他為“姜老”)求學問道,似乎與清華四大導師的關系驟然拉近了很多。姜老曾在《思師錄》一文中回憶陳寅恪先生戲贈的對聯:“南海圣人再傳弟子,大清皇帝同學少年?!边@幅對聯既莊且諧,頗值得玩味。梁啟超先生是康有為先生的弟子,姜亮夫等又是梁啟超先生的學生,自然是“再傳弟子”;王國維先生是遜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也就是溥儀的老師,故戲稱姜亮夫等是大清皇帝的同學。姜老很莊重地對我們說:“清華導師也是你們的祖師,要不辱使命。”他知道我來自清華,便格外關心。每次見面,話題總是離不開清華,話語間充滿了懷念之情。

1985年3月的一天,姜老通過曹方人老師捎來口信,叫我到家中一談。姜老的家就在杭州大學南門對面的道古橋邊。此地古意甚濃。兩宋之交,著名學者姚寬就生活在這一帶,他把自己的著作用地名冠之,叫《西溪叢語》。而今,老杭大已被浙江大學收編,老校園被無奈地稱作浙大西溪校區?!段飨獏舱Z》不無九章哀郢之思,道古橋似乎也在不斷地敘說著滄桑變遷。這些當然都是后話。那天下午,我趨步請謁。當時,姜老大病初愈,剛剛可以下床步行,熱情地把我迎進略感幽暗的書房。老人家拉著我的手,示意讓我坐下來,開門見山地說:

“今天找你來,想再談談清華?!?/p>

姜老說,他近來常常做夢,夢回清華。此前,西南聯大紀念館一位同志去看他,帶來《校友通訊》。姜老發現,他們班上的同學,有好幾位沒有被記錄在冊,他感到很不解,甚至有點失落。想到顧亭林的詩句“黧顏白發非前似,只有新詩尚苦吟”(《酬王生仍》),他借此寬慰自己,覺得年事已高,還是少管閑事吧。可是這些天,這件事總叫他放不下,憋在心里難受,所以把我叫來,聊聊叫他魂牽夢繞的清華園。

1926年,在成都高師學習結束后,年僅24 歲的姜亮夫懷揣著更大的夢想來到北京。那年8月,他考入北京師范大學研究所,后來聽說清華研究院有更多的名師,決定再考清華,可惜已錯過考試時間,他便毛遂自薦,給梁啟超先生寫信。梁啟超先生以《試述蜀學》為題,專門為他安排補考。此前,清華已經正式錄取了謝國楨、劉節、陸侃如、王力、金哲、戴家祥等24 人為研究院新生。開學后又補招一次,姜亮夫、徐繼榮、黃綬、陶國賢等人就是在那年10月增補進來的。此外,上屆還有劉盼遂、周傳儒、姚名達、吳其昌、何士驥、趙邦彥、黃淬伯7 人留校繼續研讀?,F在叫姜老耿耿于懷的,大概就是他們幾位補招進來的學生沒有在校友通訊中被記載。姜老說,他們很看重校友通訊,很重視校友情誼。在以后的歲月中,研究院兩屆校友來往非常密切。上海有校友會,內設飯堂、宿舍和娛樂場,在那里可以和老校友聚會,也可以通過校友會找到老同學的聯系方式。姜老說,只要他到上海,就一定會去校友會,和同學們在一起回憶母校的生活。而今,《校友通訊》怎么會把他們忘記了呢?

姜老動情地說:“清華的一切都讓我留戀,華麗的工字廳、凄涼的荒島、禮堂前邊的草坪……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和誰談論問題,和誰拌過嘴,和誰一起去圓明園玩,歷歷在目。當然,最難忘的是恩師情。古人說‘尊師崇道,茲典自昔’,這是中國文化的傳統。老師就像父親一樣關懷著我們。當年我報考清華,體育差點不及格??荚嚳颇渴抢醐h,能堅持一分鐘方能通過,而我只拉了半分鐘就堅持不住了。主考老師馬約翰在旁邊對我說:‘你要有毅力,堅持一分鐘就通過了?!蠋煹脑捊o了我極大的鼓勵,沒想到我硬是堅持下來了?!?/p>

說到這里,我插話說:“現在的清華依然重視體育。除了周末,每天早上6點半,大喇叭就會響起來:‘積極鍛煉身體,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夷菚r住在明齋,樓前就是體育場,每天早上出來跑步,養成了鍛煉的習慣。”姜老聽罷,點頭稱是。

姜老接著又說:“第一學期,每人要交30 元錢作為學費。我一時拿不出這么多錢,就對校長梅貽琦說了自己的難處。梅先生以長輩的口吻對我說:‘我先替你墊著,等你有錢再補上。’就這樣,我進了清華園。飯后,我們經常到老師家求教,聽梁任公先生、王靜安先生講學論事。幾位老師中,趙元任先生比較嚴肅,我們都有點怕他。在趙府,師母每次都給我們煮一杯咖啡,還笑稱我們是老先生。我們進校時,比那些大學生大很多,師母的話,又叫我們感到溫暖。”

清華學堂成立于1911年,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辦起來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由清政府外務部和學部共同管轄,特賜清華園作為辦校地址,所以叫清華學堂,后稱清華學校,1925年成立了大學部和研究院國學門(習稱國學研究院)。

姜亮夫先生住過的靜齋

本文作者住過的明齋(李飛躍供圖)

“庚子賠款”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恥辱一頁。1900年,八國聯軍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鎮壓義和團運動。翌年9月,他們強迫清政府簽定《辛丑條約》,索銀四億五千萬兩。當時,美國在華的政治、經濟勢力不及英國和俄國,希望在教育方面打開缺口,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以便影響中國,并逐漸掌控中國?!缎脸髼l約》簽訂后第三年(1904),美國總統羅斯福和國務卿海約翰提議將一部分“額外”的賠款“退還”中國,作為派遣中國學生留學美國之用。

1905年12月22日,美駐華公使代表團中文秘書威廉斯在致公使柔克義的信中說:“學成歸國之中國少年,一日在中國教育、商業諸界具有勢力,即美國之勢力一日將為中國歷史上操縱一切之元素。此在今日尤有特別意味,蓋日本目前正執亞洲之牛耳,然不得謂日本將永執耳。”

1906年,美國伊里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在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一份“備忘錄”中說:“中國正臨近一次革命……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青年中國人,哪個國家就能由于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的影響上取回最大的收獲。如果美國在30年前已經做到把中國學生的潮流引向這一個國家來,并能使這個潮流繼續擴大,那么,我們現在一定能夠使用最圓滿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國的發展——這就是說,使用那從知識上與精神上支配中國的領袖的方式?!彼麄兤毡檎J為,為了擴展精神上的影響,多花一些錢,即使從物質意義上說,也比用別的方法獲得的更多。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有效。在西方戰略家看來,軟實力與硬實力同等重要。文化教育是比較適宜的滲透方式,可以和平地征服中國民心,更好地控制中國未來??陀^地說,一百多年來,西方文化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也促進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當然,這個問題比較復雜,當時就有不同的看法。

近代史資料編輯室編:《庚子記事》

浦江清著:《清華園日記》

清華學校主要負責留美培訓工作,因此西方化色彩比較濃厚,這與中國傳統的文化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對此,浦江清先生在日記中時有不滿。他說:“清華學校系根據美國庚子賠款而設立,故向隸外交部。主其事者均外交系中人,官派與洋派兼而有之,曾不知教育為何事,學術為何事也。陳寅恪先生嘗云:禍中國最大者有二事:一為袁世凱之北洋練兵,二為派送留美官費生?!钡胶M鈱W習科學技術,他們可以理解;學習中國文化也要留學歐美日本,就叫他們費解。陳寅恪先生曾為北大史學系畢業生贈詩曰:“群趨東鄰受國史,神州士夫羞欲死。田巴魯仲兩無成,要待諸君洗斯恥。添賦迂儒自圣狂,讀書不肯為人忙。平生所學寧堪贈,獨此區區是秘方。”從文化立場看,吳宓、陳寅恪、王國維等學者的思想也許有些保守,但他們所指出的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現象,也并非無的放矢。

1925年2月12日,學校正式委任吳宓(1894-1978)為研究院國學門籌備處主任。為此,他根據曹云祥校長的旨意起草了《清華開辦研究院之旨趣及經過》,權作就職演說的文稿。他說:

曹校長之意約分三層:(一)值茲新舊遞嬗之際,國人對于西方文化宜有精深之研究,然后方可以采擇適當,融化無礙;(二)中國固有文化之各方面(如政治、經濟、文史、哲理學)須有通徹之了解,然后于今日國計民生,種種重要問題,方可迎刃而解,措置咸宜;(三)為達上言之二目的,必須有高深之學術機關,為大學畢業及學問已有根柢者進修之地,且不必遠赴歐美,多耗資財,所學且與國情隔閡,此即本校設立研究院之初意。

吳宓先生早年由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派往美國學習文學,與陳寅恪先生一樣,在歐美游學多年,對西方文明多有了解。但他們沒有盲目崇拜西方文明,甚至還保持著一種警惕的態度。吳宓先生認為,成立研究院的目標是建立“高深之學術機關,為大學畢業及學問已有根柢者進修之地,且不必遠赴歐美,多耗資財,所學且與國情隔閡,此即本校設立研究院之初意”。也就是說,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傳統學問,做到中西兼重,博通古今。這是成立研究院的初衷,也是清華大學向來注重通識教育的基本方針。

在吳宓先生的積極推動下,清華四大導師先后就任于清華國學研究院。據記載,他們的月薪均為400 元,都配備助教。蔣汝藻致信王國維說:“聞清華月脩四百大洋,有屋可居,有書可讀,又無須上課,為吾兄計,似宜不可失此機會。”戴家祥致李光謨信也說:“教授四人,月薪每人四百元,各有工作室一間,助教一名。”在當時,這個待遇是非常優厚的。魯迅在北京也拿不到這么高的薪酬。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早年投身革命,名滿天下。晚年從事教育事業,本來想在天津籌設文學學院,在莊澤宣的推薦下,就任于清華研究院。四大導師中,梁啟超年齡最長,時年52 歲。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浙江海寧人。1922年,他入清宮擔任溥儀的文學侍從“南書房行走”。那年,北京大學成立研究所國學門,出版《國學季刊》,曾聘請王國維任教,王國維未允,只是擔任了通信導師。也是在那一年,魯迅作《不懂的音譯》,稱贊王國維“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王國維未就任北大教授職位,可能是對北大的風氣有所不滿。張爾田致信王國維說:

近有一事差可喜。大學堂教員胡適所作《墨子哲學》,其根本謬點,弟前函已言之。前月夏穗卿以其書屬為審定,弟即草一書,洋洋數百言,痛駁其誤。一日穗卿函約過談,云有好音相告。急往,則胡君適于昨日來,穗卿當面出鄙書,大樂之矣。晚間飲席有林琴南,弟偶述及此事,琴南急出席握余手曰:“雖與君初交,今日之事,不可不一握手。嗟呼,自大學為陳獨秀、胡適輩一班人盤踞,專創妖言,蹈溺后進,有識者殆無不切齒,亦可見怨毒之于人深也?!毙植粊泶?,真有先見。

吳宓十分推崇王國維的學術研究業績,更欣賞其早年在文學與哲學方面表現出來的才情。他說:“王先生古史及文字考證之學冠絕一世。余獨喜先生早年文學、哲學論著,以其受西洋思想影響,故能發人之所未發。”(《吳宓詩集·空軒詩話》)姜老在《憶清華國學研究院》一文中也提到一件讓他記憶深刻的事,他曾親眼看到擺放在王國維先生書桌上的德文版《資本論》。這足以說明王國維先生在美學、文學、哲學等方面有著貫通中西的深厚學養。其享譽學界,確非虛名。1924年,溥儀被趕出故宮,王國維滯留北京。清華籌備研究院時,吳宓全力推薦其出任導師。王國維為此專程赴天津拜見溥儀,“面奉諭旨命就清華學校研究院之聘”。3月25日,王國維復蔣汝藻信說:“弟于上月中就清華學校之聘,全家亦擬遷往清華園?!蹦且荒?,他48 歲。

陳寅?。?890-1969),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他1910年赴德國留學,輾轉歐美,15年后才回國擔任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教授,那時他35 歲,雖著述不多,實學貫中西。

趙元任(1892-1982),字宣仲,又字宜重,原籍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生于天津。如果說清華四大導師都能做到古今中外融會貫通的話,趙元任還能橫跨文理,做學問獨具特點。1910年他參加清華庚款留學美國考試,入美國康奈爾大學專修數學,后在哈佛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曾在康奈爾大學教過物理,對聲學尤有興趣,會說多種外語和各地方言。1925年,他應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是四大導師中最年輕的一位,才33 歲。

此外,李濟為講師,趙萬里、浦江清、梁廷燦為助教。

清華文叢(部分)

李濟(1896-1979),字受之,后改濟之,湖北鐘祥人。1911年,他考入留美預科學校清華學堂,后入美國麻省克拉克大學攻讀心理學和社會學,又在哈佛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學位?;貞涍@段生活,他說當年留學生與后來的留學生在風氣方面有兩點不同:“第一,那時候的留學生在選擇課業方面很自由,愛讀什么就讀什么,就連清華的‘官費’,對于他所資助的學生,也沒有學科的限制。第二,就是那時的留學生,沒有一個人想在美國長久呆下去,也根本沒有人想做這樣的夢。那時的留學生,都是在畢業之后就回國的。他們在回國之后,選擇職業的時候,也沒有人考慮到賺多少錢和養家活口的問題。我就是在當年這種留學風氣之下,選擇了我所喜愛的學科——人類學?!鼻迦A研究院慧眼識珠,聘請他擔任特約講師,給他配備一間工作室,并讓王庸(字以中)擔任助教,薪酬百元,外加美國弗利爾藝術館給的300 元,與其他四位教授的收入持平。那年他29 歲。

趙萬里(1905—1980),字斐云,別號蕓盦、舜盦。浙江海寧人,擔任王國維先生的助教,曾編有《中國版刻圖錄》《海寧王靜安遺書》《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等;浦江清(1904-1957),名浦穀,字君練,江蘇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擔任陳寅恪先生的助教。后人輯有《浦江清文錄》(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浦江清文史雜錄》(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等;梁廷燦(約1898-1939),字存吾,廣東新會人,梁啟超族侄。他長期擔任梁啟超先生的學術助手,著有《歷代名人生卒年表》《年譜考略》等。

按照計劃,課程的設置主要包括中國歷史、哲學、文學、語言等。招生對象為經史小學有根底者。經過考試合格后,可以進入研究院。研究期限一般為一年,經過導師批準,可以延長二至三年。1925年7月,清華國學研究院正式招生,計劃招生30 名,到校學習的有29人,包括:楊筠如、余永梁、程憬、吳其昌、劉盼遂、周傳儒、王庸、徐中舒、方壯猷、高亨、王鏡第、劉紀澤、何士驥、姚名達、蔣傳官、孔德、趙邦彥、黃淬伯、王竟、聞惕、汪吟龍、史椿齡、杜鋼百、李繩熙、謝星朗、余戴海、李鴻樾、陳撥、馮德清。姜老是清華研究院第二屆的學生。

清華研究院的入學考試很有自己的特點。梁啟超致王國維信中談道:

鄙意研究院之設在網羅善學之人,質言之,則能知治學方法,而其理解力足以運之者,最為上乘。今在浩如煙海之群籍中出題考試,則所能校驗者終不外一名物一制度之記憶。幸獲與遺珠,兩皆難免。鄙意欲采一變通辦法,凡應考人得有準考證者,即每科指定一兩種書,令其細讀,考時即就所指定之書出題。例如史學指定《史通》、《文史通義》(或《史記》、《漢書》、《左傳》皆可),考時即在書中多發問難,則其人讀書能否得聞最易檢驗,似較泛濫無歸者為有效。若慮范圍太窄,則兩場中一場采用此法,其一場仍泛出諸題,以覘其常識,亦未始不可。

當年,梁啟超、王國維負責姜老的入學考試,主要考察他的學術背景以及對中國學術史的理解。姜老此前畢業于成都高等師范學校,師從林思進(字山腴)、龔道耕(字向農)等著名學者,學有專攻,知識面廣,在史學、哲學、文學以及文字學、訓詁學等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對四川近代學術史也比較熟悉。這一點,得到了梁啟超、王國維等導師的賞識,他得以以補考生的身份進入清華研究院。

《研究院章程》規定,清華研究院的教育方針是注重學生自修,專任教授指導。課程安排主要有兩類:一是“普通演講”,二是“專題研究”。此外,研究院還會安排一些特別講座。

普通演講,就是各位教授在課堂上的講授,主要內容是國學基本知識、治學方法和老師的治學心得,每星期一次或二次,學生必須全體聽講。在《憶清華國學研究院》《思師錄》等文中,姜老談到自己聽導師講課,茅塞頓開,留下終身難忘的記憶。

王國維先生開設的課程有《古史新證》《〈說文解字〉研究》《〈尚書〉研究》等。姜老說,王國維講《說文》,并無驚人奇說,而有叫人信服的證據,不僅以甲骨金文為形證,且能以聲韻為主證,并用三體石經和隸書作比較。他通常自編講義,譬如《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后的講義》就是非常重要的教材,由后人整理出版。王國維先生主張,《說文解字》中的古文,其實就是戰國時代的六國文字,籀文則是秦國文字。王國維先生做學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重視資料的收集和工具書的編纂,他每做一個題目,總是先將有關資料搜集齊全,編成目錄,供研究時取用。這樣做,能使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前人基礎上而又有所發展。姜老認為這種治學方法非常有用。在后來的教學中,他一而再、再而三,表而彰之,一以貫之。他在《敦煌學概論》中說:“編工具書這件事,我們研究學問的人,非做不可??上в行W人不大看得起工具書和編工具書的工作。回憶我的老師王國維先生,他每研究一種學問,一定先編有關的工具書,譬如他研究金文,就先編成了《宋代金文著錄表》和《國朝金文著錄表》,把所能收集到的宋代、清代講金文的書全部著錄了。他研究宋元戲曲,先做了個《曲錄》,把宋元所有的戲曲抄錄下來,編成一書。所以,他研究起來,就曉得宋元戲曲有些什么東西。……他的《宋元戲曲史》雖然是薄薄的一本書,但是至今已成為不可磨滅的著作。因為他的東西點點滴滴都是有詳細根據的?!彼凇端紟熶洝分姓f,王國維先生不僅能平列資料,以知其然,且能透過資料,而知其所以然。如《殷周制度論》《明堂考》《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等,皆為人所不能及,頗合于近時科學家所謂綜合研究,故所得結論,極為堅實可靠,鐵錐所不能破。事實上,姜老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他研究《楚辭》,而有《楚辭書目五種》《屈原列傳疏證》;研究敦煌學,而有《瀛涯敦煌韻輯》《莫高窟年表》;他曾立志仿裴松之《三國志注》作《宋史》研究,而有《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

梁啟超先生開設的課程有《中國文化史》《歷史研究方法》等,討論歷史研究的目的與方法,講述文獻資料的搜集與鑒別,強調歷史學家的史德與修養。姜老印象最深的是關于“古書真偽及其年代”問題的講解。梁啟超先生從版本??薄⑹妨峡甲C、文字訓詁以及學術體系等方面,對先秦古籍作了全面的系統的總結,重點分析了若干古籍的真偽及其年代,讓姜老不僅學到了細致讀書的方法,同時極大地開闊了學術視野。

陳寅恪先生開設的課程有《西人之東方學之目錄學》《佛經翻譯文學》等。他的研究多有明確的研究思想作指導,博大精深。聽他的課,要結合若干篇文章,綜合思考,才能有所領悟。姜老說,陳寅恪先生講兩《唐書》,很多地方讓人拍案叫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整理出版的《陳寅恪先生讀書札記》,部分再現了陳寅恪先生當年講授《舊唐書》《新唐書》的精彩片段。又譬如講《金剛經》,陳寅恪先生以12 種語言繁變字證《金剛經》文之正否,這也讓姜老感佩不已。這些講座內容,包含在三聯書店2002年整理出版《陳寅恪集》里,其中包括了《雜稿及講義》,還有《讀書札記》三集,后學得以略窺堂奧。陳寅恪先生學問如此淵博,還向伊鳳閣學習西夏文,向王國維先生學習甲骨文,每周進城學習梵文。陳寅恪先生說:“做學問的工具愈多愈好,但一定要掌握一個原則,這工具和主要研究工作要有聯系的,不能聯系的不要做?!币淮?,姜老寫了一篇批評別人的文章。陳寅恪先生教導他說:“你花這么大精力批評別人,為什么不把精力集中在建立自己的研究工作上?”這對姜老觸動很大,由此意識到,與其褒貶他人學說,不如踏實做好自己的學問。他后來再也不寫批評文章,還常常教導自己的學生:“與其破壞什么,不如建立什么?!?/p>

趙元任先生開設的課程有《方言學》《普通語言學》《音韻學》等,他用西方語言學理論講聲韻學,與姜老在成都高師所學的傳統聲韻學方法不一樣。姜老在《憶清華國學研究院》一文中說:“成都高師的先生講的是聲韻考古學,而趙元任先生講的是描寫語言學,用印度、歐羅巴語系的發音方法運用到漢語的聲韻學中來?!壁w元任先生比較認可陳寅恪先生的學問。他在《憶寅恪》一文中說:“四個研究教授當中除了梁任公注意政治方面一點,其他王靜安、寅恪跟我都喜歡搞音韻訓詁之類的問題。寅恪總說你不把基本材料弄清楚了,就急著要論微言大義,所得的結論還是不可靠的?!?/p>

李濟先生開設的課程有《普通人類學》《人體測量學》《古器物學》《考古學》等。他是人類學家,特別強調史學家應該充分地采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在清華研究院工作期間,他和中國地質調查所的袁復禮一起在山西汾河流域發現了夏縣西陰村遺址,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學者主持進行的第一次科學考古發掘工作。他后來又主持發掘了殷墟遺址,為中國現代考古學奠定了基礎。

專題研究由學生自選題目,經與導師協商,最后確定下來。開學不久,王國維先生讓學生擬定論文題目。姜老最初擬定三個候選題:《詩經韻譜》《詩騷聯綿字考》《廣韻研究》。

王國維先生問:“《廣韻》如何研究?”對姜老的回答,王國維先生可能不滿意,就沒有讓他做《廣韻》研究。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姚名達身上。他曾向王國維先生求教研讀《史記》的方法,王國維先生問了同樣的問題:“《史記》如何研究?”姚名達說了很多設想,王國維先生不置可否,只是語重心長地說:

大抵學問常不懸目的而自生目的,有大志者未必成功,而慢慢努力者反有意外之收獲。

姜亮夫先生清華研究院畢業論文手稿

通過這一席話,王國維先生就是想告訴學生,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有太強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正如陳寅恪先生在《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中所說:“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于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辫b于姜老有史學和文字學基礎,王國維先生建議說:“我看你搞《詩騷聯綿字考》吧。”為此,王國維先生還把自己原有的相關資料給姜老參考。翌年,姜老完成了《詩騷聯綿字考》初稿。

研究院安排的各類演講也給同學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王國維先生的《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見之學問》就是針對新生所做的一次公開講演。他說:“新學問大都由于新發現?!边@一觀點,至今仍有影響。

開設相關課程,進行專題研究,組織學術講座,開闊學術視野,努力把相關專業的常識變成自己的知識,這是清華研究院培養學生的重要途徑。姜老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一直堅持不懈地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我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1984年9月8日,姜老和杭州大學古籍所全體老師與新生見面,他首先要求同學們,從現在起,忘記自己過去所謂的專業,強調我們不是中文系,不是歷史系,也不是哲學系,只是古典文獻專業,通過系統的學習,為閱讀古籍、整理古籍打好基礎,進而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姜老要求學生們必須從目錄學入手,熟讀《四庫全書總目》。姜老還特別強調兩點:一是準備吃苦,實事求是地治學;二是團結一致,為共同的目標而學習。為此,他親自擬定教學大綱,設定了必修課、選修課和專題課,并指定12 種先秦古籍作為必讀書目。這些內容,我在《從師記》(《傳記文學》2020年第11 期、12 期)一文中都有具體的論列,不再贅述。這些課程的安排,基本上延續了清華研究院人才培養的路數。

除學校規定的必修課如政治、外語外,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的專業課主要由所內老師講授。此外,姜老還親自出面,聘請國內外專家開設講座。按照時間順序,我們這屆同學聽過的課程主要有:

郭在貽先生講《訓詁學》《說文解字》和治學方法(1984年9月和12月);

陳橋驛先生講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水經注》研究(1984年10月);

劉操南先生講《詩經》研究和中國古代歷算(1984年9月、1985年3月);

蔣禮鴻先生講目錄學與工具書(1984年12月);

王錦光先生講中國科技史專題,包括《墨經》《考工記》《天工開物》等(1985年3月);

雪克先生講目錄學和《漢書·藝文志》(1985年3月);

錢劍夫先生講秦漢貨幣賦役制度(1985年4月);

魏隱儒先生講古籍版本鑒定(1985年4月);

董治安先生講關于《論語》《孟子》研究的問題(1985年5月);

張金泉先生講音韻學和《廣韻》研究(1985年9月);

倪士毅先生講中國目錄學史(1985年9月);

龔延明先生講中國古代官制史(1985年9月);

沈康身先生講《營造法式》和中國建筑史(1985年11月);

沈文倬先生講??睂W和禮學研究(1986年4月);

王伯敏先生、陶秋英先生講中國繪畫書法藝術專題,等等。

這些課程內容浩繁,看似雜亂無章,其實是姜老的精心安排。1992年5月,過完91 歲生日后,姜老深感體弱多病,大限臨近,遂在記事本上為學生寫下“最后最高要求”。首先,他要求學生必須對中國文化保持謙遜的態度,在二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努力開闊視野,培養自己“普照”整個專業與中國全部文化史(至低限是學術史)的能力。這正是王國維先生所強調的人生三重境界中的第一種,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登高望遠,你才會知道世間學問的博大,自己的渺小,沒有任何理由驕傲;其次,他希望學生盡早掌握治學方法,培養尋找材料、整理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能夠獨立閱讀、研究、整理古籍。更重要的是,他要求學生必須具有永久堅強的毅力,自強不息的精神,艱苦卓絕的氣概,不做支離破碎的學問,不做浮夸無根的學問,更不能成為人人唾棄的文痞。

這“最后最高要求”是清華人文傳統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體現,更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

(未完待續)

注釋:

[1]見李光謨編《李濟與清華》附戴家祥致李光謨信,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72 頁。

[2]《華人留學美洲之今昔》,《東方雜志》第14 卷第12 期,1917年12月15日(準確出處系朱曦林提供)。

[3][7]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清華大學史料選編》第一卷,清華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72 頁、373 頁。

[4]參見清華大學校史編寫組編著:《清華大學校史稿》,中華書局1981年版和楊遵道、葉鳳美編:《清政權半殖民地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浦江清著:《清華園日記》1928年1月14日,三聯書店1987年版。

[6]浦江清著:《清華園日記》1929年5月3日記:“陳寅恪先生書來,附詩一首,備錄于左。北大學院已巳級史學系畢業生贈言”云云。

[8][12]馬奔騰輯注:《王國維未刊來往書信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19 頁、239 頁。

[9]李光謨編:《李濟與清華》附戴家祥致李光謨信,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69 頁。

[10]參見孫敦恒編:《王國維年譜新編》,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 頁。

[11]《魯迅全集·熱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396 頁。

[13]孫敦恒編:《王國維年譜新編》,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 頁。

[14]參見蔣天樞編:《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和吳學昭著:《吳宓與陳寅恪》,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5]參見趙新那編:《趙元任生平大事記》,載袁毓林編:《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開拓和發展——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6]參見李光謨編:《李濟與清華》,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65 頁。作者另有《鋤頭考古學家的足跡——李濟治學生涯瑣記》,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7]參見馬奔騰輯注:《王國維未刊來往書信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46 頁 。

[18]裘錫圭著:《古史新證》前言,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19]蔣天樞編:《陳寅恪編年事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2 頁。

[20]姚名達:《哀余斷憶》之二,載述學社《國學月報》第二卷,1927年10月出版。

[21]陳寅?。骸肚迦A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載《金明館叢稿二編》,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246 頁。

[22]參見劉躍進、江林昌對李學勤、裘錫圭先生的訪談:《新學問大都由于新發現——考古發現與先秦、秦漢典籍文化》,《文學遺產》2000年第3 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曰AV在线无码| 啊嗯不日本网站|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色婷婷在线影院|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亚洲无码不卡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在线色|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国产视频欧美|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欧美一级在线看|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一个色综合久久| 日韩黄色在线| 久久久黄色片|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日韩| 综合色天天|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久久免费视频6|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国产午夜看片|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日本a∨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欧美天堂久久|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91网址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