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占偉
許昌龍耀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許昌 461700
感染性心內膜炎(IE)是臨床多發疾病,主要由真菌、細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所致心室壁內膜或心瓣膜炎性疾病。據流行病學調查,IE發病率達3~10/萬,具有發病快、病情兇險、并發癥多等特點,危及生命[1]。炎琥寧注射液是植物穿心蓮提取物所制抗病毒藥物,具有強效抑菌、抗炎等藥理活性,在IE患者治療中取得良好療效[2]。相關研究指出,感染所致炎性反應可引起線粒體功能抑制,造成組織器官無足夠能量維持正常功能,促使機體處于低代謝狀態,嚴重者導致器官功能衰竭[3]。左卡尼汀即左旋肉毒堿,屬于哺乳動物能量代謝中必需天然物質,對改善線粒體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選取中老年IE患者92例,旨在探究左卡尼汀聯合炎琥寧注射液的治療效果,具體如下。
選取許昌龍耀醫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中老年IE患者92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6)與對照組(n=46)。觀察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48~80歲,平均年齡(65.24±6.25)歲;病程3~20年,平均病程(12.20±3.10)年;贅生物直徑5~23 mm,平均直徑(13.55±4.20)mm;贅生物部位:二尖瓣26例,主動脈瓣20例;合并癥:腦血管疾病4例,高血壓7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癥4例。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49~82歲,平均年齡(67.10±7.21)歲;病程3~22年,平均病程(13.11±3.24)年;贅生物直徑4~25 mm,平均直徑(15.01±4.36)mm;贅生物部位:二尖瓣28例,主動脈瓣18例;合并癥:腦血管疾病6例,高血壓8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癥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贅生物直徑、合并癥、贅生物部位等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1 納入標準:符合《成人感染性心內膜炎預防、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4]中相關診斷標準,感染致病菌,結合心電圖、CT檢查、血液檢查、血培養確診為IE;年齡≥48歲;意識清醒;簽訂研究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肝腎功能損害者;近期接受相關治療者;左卡尼汀、炎琥寧注射液過敏者;贅生物易脫落者;其他全身急慢性感染者;中途轉變治療方案者。
兩組均給予改善心功能、吸氧、抗感染等基礎對癥治療。
1.3.1 對照組:采用炎琥寧注射液(海南靈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50)治療,靜脈滴注,0.16 g/次,2次/d,連續治療2周。
1.3.2 觀察組:上述基礎上加用左卡尼汀(廣東健信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185)治療,靜脈滴注,1.0 g/次,3次/d,連續治療2周。
(1)兩組臨床療效;(2)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變化,采集晨空腹靜脈血3 m l,3000 r/min速率離心,取上清液,全自動酶聯熒光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測定血清PCT水平,ELISA測定血清CRP水平;(3)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相關指標[血小板線粒體跨膜電位(MMP)、線粒體通透性轉變孔(MPTP)、線粒體內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變化,采集靜脈血5 m l,肝素抗凝,分離血小板,JC-1染色法檢測MMP;流式細胞儀定量檢測,采用細胞平均綠色熒光強度衡量MPTP;熒光素酶法測定線粒體內ATP含量;(4)兩組不良反應,包括口干、皮疹、輕微腸胃不適。
顯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或明顯好轉,體溫基本恢復正常水平,贅生物較治療前縮小>85%,連續3次血培養陰性;有效:癥狀、體征有所好轉,體溫下降,贅生物較治療前縮小45%~85%,且連續3次血培養陰性;無效:未達上述標準[5]。總有效率=(顯效+有效)/46×100%。
數據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95.65%高于對照組76.09%(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治療前兩組血清PCT、CRP水平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PCT、CRP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比較(±s)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 P<0.05
組別PCT(ng/m L) CRP(mg/L)觀察組(n=46)對照組(n=46)tP治療前4.24±1.01 4.40±1.12 0.720 0.474治療后0.65±0.11a 1.22±0.24a 14.643<0.001干預前76.54±18.53 74.11±19.24 0.617 0.539干預后10.10±2.14a 26.54±5.47a 18.983<0.001
治療前兩組MMP、MPTP、線粒體內ATP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MMP、MPTP、線粒體內ATP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MMP低于對照組,MPTP、線粒體內ATP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口干1例,皮疹2例,輕微腸胃不適1例;對照組出現皮疹2例,輕微腸胃不適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70%(4/46)與對照組6.52%(3/46)相比無顯著差異(χ2=0.000,P=1.000)。
IE是機體內心臟內膜表面感染所致炎性反應,多發于中老年患者,常伴贅生物形成,累及心臟瓣膜,造成心肌細胞和線粒體腫脹,甚至引發急性心功能不全,導致心功能衰竭[6]。炎琥寧注射液是臨床治療IE常用藥物,具有抑菌、殺菌、抗炎作用,并可抑制病毒DNA復制,進而減輕致病菌對心肌損害。研究發現,IE發病機制復雜,臨床治療中需綜合用藥,強化治療效果,以改善預后[7]。
IE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時,細胞膜、亞細胞膜通透性升高,造成心內膜結構變化,內膜崩解誘發細胞死亡[8]。左卡尼汀為哺乳動物能量代謝所需天然物質,分布于不同組織細胞內,可攜帶長鏈脂酰CoA穿過線粒體內膜,促進三羥酸正常循環,協助心肌細胞保持生理活動所需能量,對緩解IE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重要作用。劉玉峰等[9]研究報道,在抗菌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左卡尼汀,總有效率高達90.0%。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95.65%,高于對照組76.09%,可見左卡尼汀聯合炎琥寧注射液可顯著提高老年IE患者臨床療效。此外,細胞炎性因子作為系統性炎癥反應重要組成部分在膿毒癥、IE、腫瘤形成過程中明顯升高。另有研究指出,IE患者血清中PCT、CRP水平明顯高于正常機體。左卡尼汀作為一種氧自由基清除劑,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降低炎性反應,并可增加心輸出量,減輕心內膜損傷[10]。丁亞楠等[11]研究報道,左卡尼汀可顯著提高IE患者治療效果,降低炎性反應。本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血清PCT、CRP水平低于對照組,左卡尼汀聯合炎琥寧注射液可抑制炎性因子釋放,促進心內膜炎性吸收,具有良好清熱解毒、抗炎作用。
隨IE病情進展,心肌細胞內線粒體結構及功能發生不可逆性變化,造成線粒體功能退化,細胞能量枯竭,引發心功能衰竭。左卡尼汀對線粒體功能具有明顯改善作用,通過乙酰肉堿轉移酶活性,促進脂酰-CoA酯與脂酰肉堿保持動態平衡,有助于維持線粒體功能;同時可通過維持線粒體關鍵酶、能量代謝相關酶活性,進一步修復受損線粒體超微結構,降低線粒體損傷數量,從而抑制細胞凋亡;并可刺激細胞色素氧化酶、NADH細胞色素C還原酶活性,加速ATP生成,增加組織細胞能量供應,抑制心功能衰竭。可見左卡尼汀聯合炎琥寧注射液可改善中老年IE患者線粒體功能,增加血小板能量供應,抑制臟器衰竭。此外,本研究對藥物不良反應分析得知,兩組不良反應相比無顯著差異,表明在炎琥寧注射液基礎上加用左卡尼汀,不會明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安全可行。此外本研究亦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分組時未采用雙盲法,存在一定偏倚,且選取樣本量少,有待臨床多渠道、多中心選取樣本,并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證實。
表3 兩組血小板相關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血小板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 P<0.05
組別觀察組(n=46)對照組(n=46)MMP MPTP 線粒體內ATP tP治療前36.10±5.12 37.24±5.32 1.047 0.298治療后21.01±2.32a 31.11±4.15a 14.408<0.001治療前192.23±22.12 189.54±21.11 0.487 0.652治療后242.10±28.13a 213.12±30.10a 4.771<0.001治療前71.10±10.24 69.35±10.11 0.825 0.412治療后90.12±13.22a 81.21±11.47a 3.453 0.001
綜上所述,左卡尼汀聯合炎琥寧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癥反應,并可改善線粒體膜通透性和膜電位,增加血小板能量供應,延緩臟器衰竭,且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是治療中老年IE患者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