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蓮
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輸血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肝癌為臨床常見的惡性病癥,主要包括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兩種,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肝區(qū)疼痛、腹脹、日漸消瘦等,隨著疾病的發(fā)展,腫瘤細胞不斷侵襲肝臟組織,可對患者自身的凝血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從而產(chǎn)生血液高凝狀態(tài),加重疾病發(fā)展,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生命,因此,早期明確肝癌患者凝血功能,有利于肝癌手術的順利開展,及時實施必要的輸血、止血等措施[1-3]。凝血六項與血栓彈力圖(TEG)均為臨床評估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標,但目前臨床對兩種檢查方式應用于肝癌患者中相關報道較少。鑒于此,本研究將探討凝血六項與TEG評估肝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51例肝癌患者,將其納入觀察組,并選取同期于醫(yī)院接受健康體檢者51例,將其納入對照組。對照組男25例,女26例;年齡53~71歲,平均年齡(62.48±4.21)歲。觀察組男23例,女28例;年齡52~72歲,平均年齡(62.39±4.1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觀察組患者符合《現(xiàn)代腫瘤學》[4]中肝癌診斷標準;②觀察組患者均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肝癌;③所有入選者精神狀態(tài)均正常,可建立正常交流;④所有入選者均知曉此次研究,且與本院簽訂相關知曉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嚴重基礎疾病,如腦、肺、腎等重要臟器存在功能性障礙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③合并全身感染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④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
1.3.1 凝血六項檢查:分別采取觀察組患者術前(T0)、術中(T1)、手術結束時(T2)靜脈血3 m l,采取對照組清晨空腹靜脈血3 m l,以4 000r/min的速度離心,5 min后取上層血清,并將其置于-20℃環(huán)境中待檢,采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江蘇鴻恩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H1100)檢測凝血六項,包括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D-二聚體(D-D)。
1.3.2 血栓彈力圖檢查:分別采取觀察組患者術前(T0)、術中(T1)、手術結束時(T2)靜脈血3 m l,采取對照組清晨空腹靜脈血3 m l,將其置于含有1.2 m l的高嶺土試劑中,充分混合后,采用血栓彈性掃描儀(浙江盛域醫(yī)療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型號:TCA-6000)檢測兩組TEG水平,TEG參數(shù)包括凝血反應時間(R)、血塊形成時間(K)、血塊生成率(α角)、最大血栓幅度(MA)。
觀察組FIB、R、K水平低于對照組,PT、TT、 APTT、FDP、D-D、α角、MA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FIB在T0、T1、T2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趨勢;PT、TT、APTT、FDP、D-D在T0、T1、T2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R、K在T0、T1、T2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趨勢;α角、MA在T0、T1、T2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肝癌主要是指發(fā)生于肝臟部位的惡性腫瘤,為臨床常見的惡性病癥,目前病因不清,多認為與染色體異常、病毒感染、不良的生活習慣等有關,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如未及時接受規(guī)范治療,隨著疾病發(fā)展,惡性病灶可轉(zhuǎn)移至全身,造成呼吸、血液等系統(tǒng)發(fā)生功能性病變,威脅患者生命[5-7]。外科手術為目前臨床治療肝癌的首選方式,可有效清除病灶,延緩患者生命,但由于肝癌患者肝臟功能嚴重受損,易導致患者凝血功能異常,不利于手術順利開展[8-9]。鑒于此,本研究將探尋方便、直觀的凝血功能評估指標,對提升手術效果,促進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
表1 觀察組術前與對照組凝血六項與TEG水平比較(±s)

表1 觀察組術前與對照組凝血六項與TEG水平比較(±s)
指標FIB(g/L)PT(s)TT(s)APTT(s)FDP(μg/mL)D-D(ng/m L)R(min)K(min)α角(°)MA(mm)觀察組(n=51)3.18±0.36 13.11±0.61 15.10±0.68 35.22±1.23 9.83±1.26 235.47±49.38 7.09±0.49 1.65±0.48 68.34±6.37 70.54±6.42對照組(n=51)3.97±0.29 11.56±0.43 14.29±0.41 30.68±1.05 3.20±0.86 103.52±23.74 8.37±0.52 2.37±0.46 61.20±3.21 62.58±5.36 t P 12.204 14.832 7.285 20.048 31.037 17.199 12.794 7.734 7.148 6.797<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表2 觀察組圍術期不同時間凝血六項變化情況(±s)

表2 觀察組圍術期不同時間凝血六項變化情況(±s)
凝血六項FIB(g/L)PT(s)TT(s)APTT(s)FDP(μg/mL)D-D(ng/mL)T0 3.18±0.36 13.11±0.61 15.10±0.68 35.22±1.23 9.83±1.26 235.47±49.38 T1 2.10±0.21 15.29±0.58 17.29±0.42 38.20±1.19 16.78±0.91 261.64±51.23 T2 3.09±0.31 13.47±0.51 15.33±0.39 35.41±1.20 10.23±0.98 241.58±49.25 F P 203.641 215.731 280.200 97.474 690.088 3.830<0.001<0.001<0.001<0.001<0.001 0.024
表3 觀察組圍術期不同時間TEC變化情況(±s)

表3 觀察組圍術期不同時間TEC變化情況(±s)
TEC R(min)K(min)α角(°)MA(mm)T0 7.09±0.49 1.65±0.48 68.34±6.37 70.54±6.42 T1 4.36±0.33 1.04±0.32 73.56±3.26 79.23±3.10 T2 6.61±0.41 1.58±0.39 69.67±2.14 71.32±3.28 F P 628.540 35.160 40.496 57.428<0.001<0.001<0.001<0.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FIB、R、K水平低于對照組,PT、TT、APTT、FDP、D-D、α角、MA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FIB在T0、T1、T2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趨勢;PT、TT、APTT、FDP、D-D在T0、T1、T2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趨勢;觀察組R、K在T0、T1、T2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趨勢;α角、MA在T0、T1、T2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趨勢。分析原因在于,PT、TT、APTT、FDP、D-D均為臨床常見的凝血功能評估指標,肝臟作為人體重要的解毒與代謝器官,當其受到腫瘤細胞侵襲時,可導致肝臟組織遭到腫瘤細胞的浸潤,造成全身免疫功能降低,凝血因子合成障礙,從而導致機體凝血時間延長,凝血指標紊亂[10-11]。 TEG主要以力學為理論基礎,對患者機體血液凝固時間及FIB的生成速度進行描繪,通過對血塊的穩(wěn)定性、活動度、強度、形成速度等進行全方位評估,并對機體纖溶功能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可進一步提升凝血功能檢測的準確度[12-13],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肝癌手術患者凝血功能檢測中,可有效對術中患者輸血情況進行指導,避免盲目輸血,造成血液浪費,或?qū)颊邫C體造成負擔,值得臨床廣泛推廣與應用[12-13]。凝血六項與TEG聯(lián)合應用,可進一步提升肝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檢測,為肝癌手術輸血量提供可靠依據(jù)[14]。
綜上所述,肝癌患者血液多處于高凝狀態(tài),臨床可加強對肝癌患者凝血六項與TEG水平的監(jiān)測,為臨床實施合理的預防與治療方案提供理論基礎,有利于提升患者預后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