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惠,黃 韻,張正銀,王亞婷,薛玉芹,蔡蘇芳,樊 超,金 英,鄭怡菁,常金鳳
(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上海 200126)
急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以大小不等的風團、瘙癢以及血管性水腫為主要癥狀。該病病程一般<6周,病因復雜,治療效果欠佳,極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組織病理學結果顯示,該病血管周圍有很多不同的炎性細胞浸潤。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6作為一種多效性因子,是參與免疫調節和炎性反應的重要細胞因子之一,也是宿主對組織損傷所引起的反應的主要介質[3]。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潛在的全身炎癥敏感性標志物。在免疫機制中,Ⅰ~Ⅳ型變態反應均可介導蕁麻疹發病,血清總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抗體和過敏原特異性(allergen special immunoglobulin E,sIgE)抗體水平能夠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誘因,而消除誘因或可疑病因有利于蕁麻疹自然消退。
目前,大多數對于蕁麻疹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引發慢性蕁麻疹不同種類免疫抗體含量及涉及各種分子(神經遞質、補體分子受體、Toll受體、細胞因子等)的相關性交叉討論[4-8],而對急性蕁麻疹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分析急性蕁麻疹患者血清總IgE抗體、sIgE抗體、IL-6、CRP水平,探討其聯合檢測在急性蕁麻疹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75例急性蕁麻疹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21例、女54例,年齡2~82歲。入組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9]的相關診斷標準;具有風團、瘙癢、燒灼感等典型臨床特征,病程<6周;其他狀況良好,無心、肺、腦、腎等重要器官疾病。排除標準:寒冷、日光等物理因素和藥物因素引起的蕁麻疹患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患者;正在治療過程中的急性蕁麻疹患者;系統性紅斑狼瘡、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患者;具有典型炎癥特征的自身炎癥性疾?。ㄈ缧啬ぱ住⑿募⊙椎龋┌榘l蕁麻疹患者;惡性腫瘤和其他嚴重的系統性疾病患者;在測試前1周內使用過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患者。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75名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9名、女36名,年齡15~69歲,無全身性疾病,無心、肺、腦、腎等重要器官疾病,近期無局部及全身感染性疾病,無過敏性疾病,無蕁麻疹發作史,采血時無炎癥反應。研究組與對照組年齡、性別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通過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1 標本采集 抽取對照組研究對象靜脈血5 mL;抽取研究組患者經臨床醫生診斷為急性蕁麻疹后6~8 h內靜脈血5 mL。所有樣本1 100×g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置-20 ℃冰箱保存。
1.2.2 檢測方法 采用德國Allergy Screen變應原定量免疫綜合組試劑條(化學發光免疫夾心法,德國Mediviss公司)檢測血清總IgE抗體和吸入性、食入性過敏原sIgE抗體。吸入性過敏原分別為戶塵螨、屋塵、桑樹、貓毛皮屑、狗毛皮屑、蟑螂、點青/分枝/煙曲/黑曲/交鏈霉(霉菌混合)、矮豚草/篙/葎草/藜、柏/榆/柳/櫟/樺/楓/胡桃/梧桐。食入性過敏原分別為莧、雞蛋白、牛奶、蝦、牛肉、貝、蟹、芒果、腰果、菠蘿。采用化學發光法測定血清IL-6水平,試劑購自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血清CRP水平采用散射比濁法檢測,試劑購自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所有操作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進行,由專業檢驗人員在3 d內完成檢測。
血清總IgE抗體≥100 kU/L判定為陽性。過敏原sIgE抗體檢測膜條的條帶顏色深淺用酶過敏原吸附試驗類別0~6表示:0為<0.34 kU/L,未檢出特異性抗體;1為0.34~0.69 kU/L,弱特異性抗體,通常沒有臨床癥狀,但比較敏感;2為0.70~3.49 kU/L,弱特異性抗體,如果濃度在該類別的上限,則通常有臨床癥狀;3為3.50~17.50 kU/L,特異性抗體濃度明顯,通常出現臨床癥狀;4為17.50~50.00 kU/L,高濃度的特異性抗體,總是出現臨床癥狀;5為50.00~100.00 kU/L,特異性抗體滴度較高;6為>100.00 kU/L,特異性抗體滴度極高。1~6均判定為陽性。血清CRP檢測指標參考區間為0~5 mg/L。血清IL-6檢測指標參考區間為0~5.9 pg/mL。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檢驗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吸入性過敏原陽性者33例(33/75,44.0%),食入性過敏原陽性者17 例(17/75,26.67%),2種過敏原均陽性者8例(8/75,10.67%)。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率高于食入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吸入性過敏原呈陽性共計77項,前3位分別為戶塵螨(32/77,41.56%)、點青/分枝/煙曲/黑曲/交鏈霉(霉菌混合)(13/77,16.9%)、屋塵(8/77,10.4%);食入性過過敏原呈陽性共計33項,前3位分別為牛奶(10/33,30.3%)、蝦(10/33,30.3%)、芒果(3/33,9.1%)、腰果(3/33,9.1%)。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血清過敏原陽性分布與分類 例(%)
研究組血清總IgE抗體陽性率為58.7%(44/75),低于血清sIgE抗體陽性率[84.0%(63/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男性與女性血清總IgE抗體陽性率[50.0%(17/34)和56.6%(27/4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女性血清sIgE抗體陽性率(36.7%,40/108)]高于男性(63.3%,69/1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CRP和IL-6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研究組血清總IgE抗體陽性的樣本中,IL-6水平與血清總IgE抗體存在相關性(r=0.595,P<0.05)。見表2和表3。
表2 2個組血清總IgE抗體、CRP、IL-6水平比較 ±s

表2 2個組血清總IgE抗體、CRP、IL-6水平比較 ±s
注:空白表示無此項。
IL-6/(pg/L)研究組 75 118.65±6.23 8.45±1.51 7.30±2.14對照組 75 64.14±3.47 2.27±0.40 5.20±0.77 T值 2.564 4.125 7.410 P值 <0.01 <0.05 <0.05組別 例數 血清總IgE抗體/(kU/L)CRP/(mg/L)

表3 急性蕁麻疹患者各檢測指標間的相關性
急性蕁麻疹作為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伴全身瘙癢,給患者帶來不適。急性蕁麻疹血清過敏原復雜多樣,如藥物、食物、接觸物、日光照射、昆蟲叮咬等,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吸入物和食入物[10-11]。一般認為急性蕁麻疹與IgE介導的速發型變態反應有關,但血清總IgE抗體臨床特異性不強。因此,臨床分析時應結合病史和血清sIgE抗體檢測結果綜合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蕁麻疹患者主要吸入性過敏原為戶塵螨,其次是點青/分枝/煙曲/黑曲/交鏈霉(霉菌混合)。戶塵螨主要存在于塵埃中,是室內主要存在的螨蟲,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乃至全球范圍內的主要過敏原[12-13]。霉菌混合是僅次于戶塵螨的第2位吸入性過敏原。急性蕁麻疹患者主要食入性過敏原為牛奶和蝦,其次是芒果和腰果,推測與附近地區前來就診患者的飲食結構有關。
蕁麻疹發病機制可分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輔助性T細胞(T helper cell,Th)亞群在變態反應性皮膚疾病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熱點。Th1主要分泌干擾素,介導細胞免疫;Th2主要分泌細胞因子IL-4、IL-5、IL-6、IL-9、IL-10等,激活B細胞介導體液免疫反應。IL-6被認為是免疫和炎癥過程的中心調節因子。急性蕁麻疹非免疫機制主要包括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這2種機制都能促進肥大細胞的活化和脫顆粒以及組胺、腫瘤壞死因子α、蛋白酶的形成,從而引起血管舒張、真皮水腫和全身炎癥反應。急性蕁麻疹的免疫性和非免疫性發病過程都可能導致IL-6水平升高。IL-6是機體創傷和修復過程中重要的急性期反應介質,是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的靈敏指標。同時,CRP作為炎癥和組織損傷的敏感性標志物,主要在肝臟產生,是IL-6誘導后的產物。通過探尋血清總IgE抗體與IL-6、CRP的關系,能更好地評估急性蕁麻疹的發展進程。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IL-6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14-15]一致。但門守保[7]和王穎超等[8]的研究發現,研究組和對照組IL-6水平沒有相關性(P>0.05)或無明顯相關性,推測可能是由慢性蕁麻疹與急性蕁麻疹雖然起病機制相似,但不同病程中體內組胺釋放含量不同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蕁麻疹患者血清IL-6、CRP水平相關性差,呈輕度正相關(r=0.269,P>0.05)。但血清總IgE抗體與IL-6水平呈中度相關(r=0.595,P<0.05),提示在變態反應中IL-6水平升高,并與血清總IgE抗體水平存在一定相關性。由于IL-6既參與致炎反應,又參與抗炎反應,并且CRP與IL-6呈輕度正相關(r=0.269,P>0.05),推測急性蕁麻疹患者體內炎癥存在動態反應的過程。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總IgE抗體與CRP沒有相關性(r=-0.01,P>0.05),但研究組CRP水平比對照組高(P<0.05),推測CRP升高可能與急性蕁麻疹皮膚表面紅斑引起的炎癥活動有關。
本研究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前來就診的患者皮疹嚴重程度未控制,因此無法確定CRP和IL-6在急性過敏反應中的變化;樣本量較少;未對急性蕁麻疹不同發作時段的CRP和IL-6水平進行檢測。以上問題有待后續的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血清總IgE抗體、sIgE抗體、CRP、IL-6對于診斷急性蕁麻疹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聯合檢測有助于對急性蕁麻疹的早期診斷與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