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子寧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餐飲旅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生活節奏逐步提速,人們對健康、新鮮的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追求。民以食為天,飲食質量是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影響幸福指數的關鍵。在大多行業都實現了工業化、產業化、信息化革命的大背景下,中餐實現標準化、工業化的難題亟待解決。傳統的中式菜肴以手工操作為主,制作工序繁復精美,同時以技巧獨特和色香味俱全為特點,也正因如此,中餐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一直步履維艱[1-2]。
思想理念標準化是企業標準化的靈魂,是最深層的標準化。它包括企業戰略目標、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標準化[3]。首當其沖的,企業要先制定一個明確統一的價值目標,這樣有利于定期檢測階段性工作進展,改進工作效率,糾正工作路線。同時制定目標也是為了提升競爭力,實現企業更長遠的發展。正所謂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制定目標條件下,還要使全體成員擁有一致的價值追求。在其指導下,餐飲企業要制定詳細明確的行為準則,以規范全體成員的市場行為和社會行為,保證企業經營戰略的順利實施。
餐飲企業對于人員、資產及財務的管理要制定嚴格的制度標準,讓管理者有法可依。在其規范下,應實現原料及采購、產品制作、產品質量及服務的標準化[4]。
1.2.1 原材料的選用和采購
原料及采購標準化主要指為保證原料質量和及時、準確、充足的供應,對供應商選擇標準、原料采購渠道和程序、原料質量控制等方面作出統一、明確規定。制定標準菜譜也是對于原材料質量的有效控制,對產品用料種類、數量及成品規格等進行詳細規定。還可以采取產地直采的方式降低成本,同時還可加強對原料統一標準的控制。例如:玉林烤鴨,在中餐標準化的路上建立了自己的養殖場,一方面保證了原材料的質量,另一方面除去了進貨環節,最大限度地節約了成本[5]。
1.2.2 設備的選用
改變傳統小鍋小炒的做法,從事大鍋大做的機械化、標準化生產。這就要求設備配合,否則很難做到標準化工業生產。例如,經營烤鴨名氣最旺的北京全聚德,將智能化電爐投入使用,智能化電爐的烤制工藝并不次于傳統人工烤制,這也是對烤鴨的制作方式進行有效規范,在擴充經營、實現標準化方面,全聚德作出了有益的嘗試[6]。
1.2.3 配方、工藝標準化
配方標準化的核心在于要有配方研發團隊,通過細致嚴謹的試驗,制定出美味的標準配方。以雪菜肉絲這道菜的工藝標準化研究為例,聶相珍等[7]通過試驗得出雪菜肉絲最佳配方,并明確了最佳的調味品品牌、肉類原料的產地和部位。另外,還有很多優秀的標準化探索企業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建造中央廚房和研發中心,通過統一生產調料包和半成品、成品統一產品的口味和品質。例如,眉州東坡集團,把酒店里所有可通過標準化統一生產、適合配送的,全部統一初加工,其他不可集中制作的菜品,如主料、湯汁等,也都由中央廚房統一采購,初加工成半成品,統一規范配料的分量、搭配等,再由各個門店的廚師完成剩下的操作[6]。
中餐的烹飪技法繁雜,且技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主要實現工業化的烹飪工藝為蒸、炸、煮。中餐烹飪工藝不可能每一個細節都研究完善,這就需要廚師適當進行操作調整[8],為了使產品更加標準,只能通過加強對廚師人員的培訓來推進[9]。盡管如此,工藝標準化的探索之路仍然從未停止,盧雪松[10]研究了宮保雞丁的具體最佳操作工藝,田憬若[11]等對新疆羊肉抓飯的工藝標準化進行研究,并對傳統制作流程進行適當篩選。
1.2.4 服務標準化
餐飲業作為服務行業,服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實現中餐標準化,必須先對服務作出規范。目前,服務標準化在一些比較大的星級酒店和連鎖餐飲企業已經成功普及。服務標準化直接影響到顧客的體驗,是衡量企業標準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對服務等級、質量、細節等進行規范,使顧客感到正式、體貼、賓至如歸,也使餐飲品牌深入人心,推動中餐標準化邁進一大步。
1.2.5 銷售標準化
銷售標準化包含了產品、定價、物流配送、促銷4個方面。餐飲企業制定標準菜譜也就是實現了產品標準化,各家店面都應提供相同種類相同標準的產品,同一區域相同產品售價也要相同。在原材料、成品或中央廚房加工的半成品配送上也要統一標準,提高半成品加工率與配送率,進而提高效率[12-13]。提高營業額時的促銷活動要統一,銷售渠道也要有統一規定。例如,網購的中餐產品,網購要有適合網購的獨特包裝方式和產品,而線下銷售則與之存在一定差別。
商標品牌指的是通過企業標識、商標、產品包裝、店鋪裝修、員工著裝和餐飲器具等媒介展現的企業形象。商標品牌標準化主要通過視覺來展示,是標準化的外顯層,直接影響顧客對餐飲企業形象的感知。企業標識、商標設計要新穎簡單;產品包裝要美觀大方,可以統一設計、生產或從訂購商處訂購;店鋪裝修要采用統一風格;員工著裝可根據企業內不同職位的特征與需要,為各崗位員工(尤其是直接為顧客提供服務的員工)分別設計不同的工作服來體現企業形象;餐飲產品制作器具、餐具、菜單和飲品單、衛生及安全保障設備和工具等物品的質量、性能、樣式、數量等也要符合統一的標準[3]。
中國地大物博,食材資源豐富,各類烹飪原料據不完全統計多達萬種以上,常用的也有3 000種,同一原料品質參差不齊,產品質量當然也無法得到保障。除非有供應商直接“量身定做”,嚴格的原料質量標準,使供應商所生產的產品口味、口感等指標都能達到統一要求,使顧客在任意門店,都能享受同樣美味的食品[14]。
中餐設備經常有不適用的情況,需要進行適當改良或量身定做,目前國內國外存在很多符合條件的設備定制公司,但定制設備耗資巨大,很多餐飲企業難以接受,即使做成也仍存在很多使用不適配的問題。
中國人口多、歷史悠久,民風習俗多樣化,鑄就了烹飪技藝在世界餐飲界的非凡表現,但傳統的烹飪技藝再高超還是停留在廚師們的手上,無法進行工業化。今天吃到的和明天吃到的食物會存在口味上的差異,同一菜式不同師傅做的口味也存在差異,產品質量受人為因素影響很大。
企業實行工業化大機器生產,很可能與企業文化產生沖突。以全聚德為例,全聚德以掛爐烤鴨為經營特色,在探索連鎖經營規模化、標準化的路上,運用智能烤爐,通過電腦芯片來控制烤鴨制作過程中的技術條件,雖然做到了標準化,但也丟掉了傳統的掛爐烤鴨特色,在傳統與現代技術的取舍方面沒有給出消費者滿意的答卷[15]。
根據國家食品衛生標準,采用統一標準生產出來的食品,通過凈化車間進行統一包裝,衛生更有保證。
中餐食品的優勢在于口味好、有營養,通過標準化生產同樣可以保留食品的原汁原味,同時中餐的蒸、燜、煮使食品內的蛋白質結構的變化不大[16]。
通過標準化生產、獨立包裝、物流配送使中餐食品通過簡單的二次復熱即可食用,極大地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大的是寫字樓里的白領、學校的學生、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17]。
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中餐標準化、工業化問題亟待探索與解決,要做到同時兼具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基礎和當代健康、快捷、標準的新飲食觀念,就需要從思想理念、管理模式上做改變,也要從原料采購、設備選用、配方工藝標準、服務銷售標準等方面具體入手。中餐標準化、工業化留待研究的問題仍有很多,希望本文能為接下來的中餐標準化發展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