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RCEP 也罷,中歐投資協定也罷,都是國家層面擴大開放的戰略部署。對石油石化行業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平臺,其中有許多文章可做,有許多規律值得探討。
肆虐了整個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未隨辭舊迎新的鐘聲消退,反而借嚴冬的寒威,發起一波又一波反撲。國內近來的多點散發疫情,病毒變異后的高傳染性,給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又蒙上重重的陰影。
在經濟發展領域,世界的關注點似乎正在跳出疫情羈絆。“疫情前”,“疫情后”,兩個新鮮出爐的時間熱詞,在輿論界正加速升溫。毋庸置疑,隨著中國率先走出疫情、率先實現經濟復蘇、率先啟動“疫情后”發展,帶動了世界的目光轉向“疫情后”。
兩件大事。11月15 日,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會后,東盟10 國與中、日、韓、澳大利亞、新西蘭15 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了RCEP。RCEP 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成員國總人口、經濟體量、貿易總額均占全球總量30%。
12月30 日,中歐領導人舉行視頻會晤,共同宣布如期完成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歐投資協定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著眼于制度型開放,是一項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贏的協定。中歐兩大市場、兩大經濟體的對標,對推動疫情后的世界經濟復蘇,具有重要意義。
RCEP 談判于2013 年初啟動,前前后后談了8 年。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也是2013 年啟動,至今已談了35 輪。無巧不成書,兩個難度極大的多邊貿易協定,在全球疫情加劇、經濟深度下滑的復雜背景下,先后完成。至少說明一個問題,大家都在布局“疫情后”。
作為全球經濟最重要的玩家,美國正陷入權力交接的政治鬧劇,尚無暇顧及其它,但遲早也會參與進來。后疫情時代的國力比拼、市場競爭、技術爭奪,大幕已然拉開。企業作為最基本的競爭單元,必須早做準備。
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野心不死,全世界希望與中國合作發展的熱情不減,“疫情后”時代,挑戰與機遇共存。RCEP 也罷,中歐投資協定也罷,都是國家層面擴大開放的戰略部署。對石油石化行業,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都是一個全新的平臺,如何利用新規則,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其中有許多文章可做,有許多規律值得探討。
RCEP 談成了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也被稱為“僅次于加入WTO 的標志性事件”。可見其影響是全方位的,對石油石化行業發展布局的影響,尤為重要。
一邊是頻繁退群、“美國優先”,一邊是擴大開放、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孰劣孰優?哪個得道多助?哪個失道寡助?歷史將給出公正答案。中國石油石化企業,將充分利用多邊規則,國際貿易規則,為世界的互相開放與共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