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芳
(涿州市市區房地產管理所,河北涿州 072750)
伴隨世界科技發展的腳步,我國已全面并入信息化時代。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衍生出了信息技術,這是一種融合了通信技術和科學技術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發展過程中,其作用無可替代。對于現階段我國的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來說,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其變得更加簡單化、信息化、及時化、現代化、科學化、準確化以及快捷化,所以也可以看出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當中的運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過程中,安全質量管理如何創新運用信息技術是有關人員需要重點考慮的。
對于建筑工程而言,整體項目建設施工過程是非常復雜并且煩瑣的,其中存在許多的質量安全管理的信息,單單靠人工去完成這些信息的整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當中的運用就為這些工程數據的整理提供了相應的技術支持,并且為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打開了快捷便利的通道[1]。例如CAD 技術還有辦公自動化系統等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當中都具有顯著的效果。并且信息技術在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當中的運用使其管理更加方便快捷,進而提高了建筑工程日常的質量安全管理效率。
作為現代化管理方式的信息技術,因為自身就具備了現代化信息的特征,所以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且已經成為建筑質量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的運用可以使得工程的管理更加及時準確,并且使得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時,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對原來的數據參數及時有效的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對原來數據參數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并且還可以總結出更好的方法。對建筑工程而言,工程本身就是綜合性的項目,由于本身具有較強專業性,因此涉及安全管理方面的內容繁多。由于當前信息技術平臺未能完善,因此該階段下建筑工程的安全質量管理問題,多數采用人工管理形式,這樣的方式存在計算不準確還有設計不合理等的問題[2]。因此,為了使得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水平以及質量得到提高,運用信息技術是必要的。
將信息技術運用至建筑質量安全管理具體過程中,對于提升施工質量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對所創造出的社會價值以及經濟價值進行準確的把握。信息技術在建筑行業當中的運用,無時無刻都在體現著它存在的價值。而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對于信息技術我們應該要有更加清楚的意識,對于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我們要使用戰略的眼光來進行理解。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運用,可有效提高施工質量,并且讓我們對于事物發展的原因和趨勢進行了解,進而為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管理制定出更加科學的管理策略。
在我國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管理,仍處于發展過程中,同時由于企業的組織結構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性,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當中的運用水平以及運用的程度也都存在差異性。與此同時,對于信息軟件的運用范圍來說也是不同的,并且對于一些國外引入的信息軟件還需要進行漢化的處理,而且當這些軟件出現問題的時候,對其進行維護的難度比較大。另外,對于這些軟件的引入來說,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這樣大量的資金投入對于那些剛剛起步的建筑企業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對于和信息化管理來有關的工作流程來說,很多的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對其并不熟練,而且對于各種信息方面識別的敏感度也比較低,對于相關工程的預警以及風險識別的意識比較低,單純以為有網絡并且可以進行郵件的發送就算是實現了信息化。并且在推行信息化態度方面的意識不高,只是局限在有利于建筑企業發展還有宣傳的方面[3]。
因為我國現階段的建筑行業市場競爭是非常激烈,這樣的市場背景之下,導致建筑企業的利潤劇減,所以信息技術投入嚴重匱乏,在信息技術投入回報不理想,并且對于信息技術所能帶來的好處,建筑企業的管理層并沒有充分的意識,所以對于信息技術方面的投入就少之又少,這些情況就使得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運用的效果不理想。
通過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系統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將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人員之間的信息數據傳輸以及信息數據的發布有效的實現,并且通過INTERNET 和通訊傳輸手段還可以將建筑公司總部和業主、施工現場以及供貨商之間的數據交流完好的實現,進而對于建筑工程的信息數據可以實現遠程的操控。
在施工現場遠程監控質量安全管理中,使用信息技術包含以下三方面:信息傳輸、前端收集、終端控制[4]。在進行前端采集的時候,需要依據不同的屬性來運用添加標簽的方式來對施工現場內的施工設備、施工材料以及相關的施工人員進行標識。運用無線感應網絡(WSN)、射頻識別技術(RFID),收集所要捕捉物體屬性,同時將信息變成實現網絡傳輸格式。運用技術,把信息輸送至終端。最后使用有關軟件計算和處理所有接收到的信息,接著將其運用終端顯示的設備來對界面進行直觀的展示。
在建筑工程施工運用虛擬仿真技術,可以使不同方案的效果直觀呈現,并且盡可能完成方案之間的對比,這樣有利于優化建筑施工的方案,及時發現方案中的問題并有效解決,進而實現真正的最優施工[5]。
在建筑工程當中全面推行信息化質量安全管理時,考慮多種因素,比如內部的員工、參與方、企業未來的發展以及企業的形象宣傳等方面的因素。對于這些因素進行全方面的考慮,然后構建一個集信息、知識以及商業化為一體的全方位、多方協作、多層次的信息化平臺[6]。同時對于不同的主體數據進行自動的顯示和生成,以此來實現各種信息化資源的共享,對于涉及各個方面的信息都要進行有效并且充分的利用,進而可以有效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
和建筑行業相關的信息內部比較多,并且涉及面也比較廣,所以相關的數據非常龐大。對于這些數據一定要進行靈活的使用,構建一個一體化的信息系統,這樣可以及時了解投招標的信息,并且可以掌握施工過程中資金的使用情況以及計劃進度[7]。同時,信息系統的構建可以使各項工作之間進行有機的聯系,并且對于各項業務的模塊實現聯合性的監控,進而使得項目各方的關系可以協調的進行,最終打造出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環境。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開展建筑工程質量施工過程中,對于管理方面的創新運用是模式上的變化,也是一種技術上的變革,所以對于信息化建設的宏觀戰略,我國的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都應該要充分的把握,這樣才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建設來使建筑工程企業的經濟效益得以提升,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水平以及效率,形成科學的質量安全管理模式,進而使建筑工程長期穩定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