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戈
(廣東省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
早在二十多年前,可持續發展就被提出。這個理念有如燈塔,為各領域發展指引方向。建筑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理應貫徹落實。但事實并非如此,大多數建筑企業都熱衷于創收,無暇創新施工技術。經過實踐證明,采用老舊方法,施工質量勢必下滑,最終導致企業的聲譽受損,無法在行業立足。要想挽回頹勢,需要重視技術創新。相較于傳統技術,裝配式技術的優勢較為顯著,因此本文對其展開探討,以供廣大建筑行業工作者參考。
在以前,施工單位負責建筑產品的生產,既費時費力,質量把控還欠佳。裝配式技術問世后,解決了燃眉之急。施工單位的生產壓力陡然下降,并且有充足時間抓施工和管理。之所以能有這么大改變,要歸功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優勢。①模數制的應用,推進標準化生產;②每個建筑工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構件都需要特別制作,但這并難不倒預制件廠。施工單位只要將圖紙及相關規范提供給對方,就能制作出貼合實際、精確無誤的構件。待構件運送至現場,施工人員只需按照相關流程操作,構建出符合各項要求的建筑物。需注意的一點是,在施工過程中要妥善運用BIM 技術,這對提高精準度很有幫助。
圖紙是混凝土建筑施工的重要依據,對其進行深化,有助于提高施工質量。在深化設計時,需要把控好這幾點:煙風道洞口的型號和尺寸,洞口之間的連接方式;確定吊點位置,并找準預埋點;電盒的規格,及其預埋位置;固定模板時采用哪種螺母,安裝流程是什么;構造柱預埋件的尺寸及重量;梁端鍵槽的驗算及性能分析。細節全部確認好后,就要利用BIM 技術搭建模型,測試結構的可靠性。通過調整構建規格、調節連接點等舉措,消除構件間的沖突。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能夠最大限度消滅問題。
預制品質量越高,混凝土建筑結構越穩定,這是不爭的事實。為了更好地控制預制品質量,各地區紛紛頒布規定要求。負責制備預制品的廠商,都應嚴格遵守。在選材時,切實兼顧建設成本和建筑質量兩方面。在技術應用時,嚴格按照規范操作[1]。為進一步提高施工工藝水平,需要推動技術的創新。當然,不管采取哪種技術,都要對預制品的各項參數進行檢查。在混凝土建筑中會用到很多種類的預制品,為避免耽誤工期,需要制定嚴密的計劃。在計劃中要明確給出施工工序及運輸方案,并且確保其合理性。確保預制品質量過關是重中之重,相關人員應認真思考,制定相應措施。譬如,在疊放預制品時,尤其是放置墻板部件,務必要劃出一片安全區域,在堆放期間要盡可能消除影響。在運輸時,應對預制品成分有一個深入了解,為其量身制定運輸方式。這樣既能壓縮運輸成本,又能降低損壞量。當預制品運送至工地后同樣要放在安全區域,并安排專人管理,以避免損傷的出現。
預制品制備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預制品運輸。這是件細致活,一定要狠抓細節,這樣才能確保質量。具體來說,在吊裝作業前一天,所需構件就應準備妥當。在發貨前,需要對各構件進行全面檢查,以判斷品種是否正確、規格是否合規、數量是否充足。待確認無誤后,便可裝上平板運輸車。需注意的是在裝車前,應在車廂底板上放置兩根方木,尺寸不應小于100mm×100mm。在方木上方鋪設硬橡膠墊,厚度要大于15mm。倘若沒有硬橡膠墊,可用其他柔性墊代替。鋼絲帶不可或缺,是重要的連接工具,能夠防止運輸期間物體移動。此外,還需要提前規劃好運輸路線,盡可能選擇平坦、堅固的道路,并控制好車輛的行駛速度。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由許多構件拼湊而成,這項工作遠非人力可以完成,需要借助大型器械,如推車、塔吊等。在器械的幫助下,構件達到指定位置,并完成組裝。在這個過程,不僅考察操作人員的專業能力,還考驗彼此之間的默契程度。在人機配合下將誤差控制在合理區間。有一點不得不提,鋼筋、套筒很重要,能為安裝工作提供精準定位。操作人員只需不斷調整安裝角度,就能確保連接的準確性。
灌注是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開展此項工作時,需要緊盯預制墻,既要檢查墻體硬度,也要衡量密封程度。這是一項技術活,應讓擁有豐富經驗的人員負責。把控好每一處細節,才能確保施工質量達標。當然,遇到特殊情況,問題不可避免。施工人員需要做的就是,先調整墻體,再進行灌注。
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澆筑和灌注占據同等地位。建筑工程中澆筑構件有疊合陽臺板、建筑墻體、聚碳酸酯板,在澆筑前施工人員要綜合分析。例如,澆筑高度是多少?混凝土的混合比例是多少?按照什么順序澆筑?在沒有找到答案前,貿然采取行動,必然會引起質量問題[2]。只有按部就班地去做,澆筑質量才會有保證,從而讓混凝土建筑更加牢固。
應用NPC 技術的目的在于增強墻梁和墻板之間的連接性。在施工過程中,既要控制好水平度,也要對構件的垂直度進行校正。施工結束后,要留出一部分鋼筋,用于后續連接。NPC 技術對人員要求比較高,但效果也比較突出,不僅能節約各項成本,還符合節能減排的要求。
剪力墻,還有其他稱呼,如抗風墻、抗震墻。從稱呼中能看出剪力墻的作用,那就是防止結構剪切破壞。混凝土建筑落成后,既要抵抗風載荷,又能抵御地震的侵害。倘若剪力墻質量不達標,輕則建筑傾斜,重則建筑倒塌。對剪力墻進行矯正,可顯著提高墻體質量。當然,這并非易事,需要施工人員合理評估嵌入件和地板的各項參數。如發現存在誤差,就需要立刻進行調整,從而提升混凝土建筑結構的穩定性。
在預制構件時要特別注意兩方面內容:①嚴把材料質量關。施工單位要派遣得力干將,到預制件廠進行檢查原材料使用情況。不管是哪種材料,都需要配備質量合格證明文件,并出示復試報告。現場施工人員也有重任在身,即對復試報告進行仔細檢查,看其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除了要看復試報告外,還要在核驗鋼筋質量時,對灌漿套筒型式檢驗報告進行深入研究;②對制作過程進行管控。就算是原材料符合要求,制作過程不嚴格把控,質量問題一樣無法避免。施工人員應制定有效策略,確保工作有成效。鋼筋對混凝土建筑就好比骨骼對人體,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對鋼筋進行檢查,除了要關注規格、數量外,還要對位置進行判斷。有一點要格外注意,那就是并非所有鋼筋都能直接使用。施工人員要向預制件廠索要焊接檢測報告,確保鋼筋符合使用要求。在預制品上,總能看到吊環的身影。不管是數量不足,還是預留孔過小,都會影響后續施工,所以需要施工人員仔細檢查。
在混凝土建筑中,陽臺吊裝施工和梁吊裝施工是兩個關鍵控制點。前者施工時,施工人員應牢記這些注意事項。吊裝前,水泥砂漿找平層必須保持干凈整潔,并且先鋪設一層水泥漿,再鋪設坐漿料,此舉有助于提高構件之間的連接性。吊裝中,控制構件和吊繩之間的角度,不得小于45°,并且檢查吊索的受力情況,盡可能讓受力均勻,可防止吊索斷裂。在構件離地1m 時,除了要讓其處于穩定狀態,還要控制好其與墻體之間的距離[3]。待距離確定好后,便可卸鉤。倘若出現錯位,需要用工具進行調整。后者施工中,需要注意這幾點。施工人員要對圖紙有深入研究,這樣才能找準吊點部位。與此同時,還要控制好構件與吊繩之間的夾角,最小不能小于45°。將吊索掛好后緩慢提升。當離地50cm 后,要檢查吊具有無松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繼續施工。
在裝配式建筑研究方面,中國尚未達到世界水準。理論基礎薄弱,就容易造成節點技術落后。要想盡快攻克技術難題,需要施工單位成立科研小組,并強化資源保障。具體來說,采取社招和校招相結合的方式,為科研隊伍注入新鮮血液。設立專項資金,確保經費充足,并對每一筆資金流向進行控制,讓好鋼用在刀刃上。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并嚴格執行下去。在內部學習中,盡肯能多的講解案例,既能彌補認知短板,又能增強知識理解。為人員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以提高科研能力水平。每當有新成果產生,都要先試點,再推廣。能否達到遍地開花的地步,還要看施工單位是否做好監督工作。
在新時代下,混凝土建筑施工弊端日漸突出。倘若不及時處理,不僅會縮短建筑物壽命,還會抑制功能發揮。面對如此境況,建筑企業絕對不能無動于衷,而應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中會用到大量施工技術,如預制品制備技術、安裝技術、灌注技術、澆筑技術、NPC 技術、矯正技術等,對每個技術進行把控,并且采取必要的質量控制,就能打造出精品工程,給企業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