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慧敏
(江蘇中衡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蘇南京 210000)
自改革開放以來,各項政策的出臺推動國民經濟的繁榮進步,經濟環境的改善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我國不斷提升交通運輸道路的數量與質量,加大對城市道路、鄉村道路建設的投入。而在進行道路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工程預結算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且政策導向性較強的工作,既要保證工程的質量,又要將預算把控在合理范圍之內,這就需要政府在進行道路工程預結算的過程中從宏觀上科學地把控,從微觀上嚴格地管理。只有做到工程考核實事求是、對建設材料評估全面、精確,既保證建設資金充裕,讓人民出行更安全,又要保證合理控制,使利益最大化,并且防止造成政府資金的不必要流失[1]。
在一項工程開展的初期,對于工程預結算項目而言,首要環節就是對道路施工整個工程量的預算,只有充分了解清楚施工路段所處的地理環境,需要采取什么樣的施工技術,要產生多大的工程量,才能對相應的資金投入程度有一個較為精準的判斷。道路施工工程量的計算工作內容較為冗雜,并且這一環節對預結算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許多項目都要求專業的工程造價人員進行評估,其中包括對道路施工總要求、建設項目、建設目標的評估,同時也要從施工團隊等選材質量、建造工藝以及整個施工流程方面進行相關的計算,做到最大化明確投入的資金,并據此制定精確、高效的預結算方案。
在對道路施工工程量形成初步計算之后,就需要對整個道路施工各方面的建設成本進行詳細地預算。其中包括道路施工監理的費用、項目招標初期銀行貸款的費用、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人員開支、道路施工建筑材料的購買費用、所用到的機械設備選購費用、道路建成后后期的養護費用等[2]。在這一預算環節,由于一些細節部分在施工的過程中隨時會有更改,因此對一些整體性的建設成本做預算時相對容易,預算困難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一些細節項目部分。
在前兩個階段結束之后,工程預結算還需要對竣工后的一系列內容進行結算。這一過程是對全部工程周期中實際使用多少資金與預結算當中的計算工作進行對比,最終得出道路施工的經濟效益。工程項目竣工的結算在整個道路工程預結算環節非常重要,能夠幫助政府工作人員對前期的預決算方案進行審核和總結分析,進而為其他道路工程施工項目提供寶貴的經驗,便于后期市政道路工程預結的順利開展。
一般在市政道路前期招標的過程中,通常都會根據被招標的建筑單位所承接的工程量清單進行相應的報價,報價當中包含后期道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費用,包括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直接費用和一些人員調動等產生的間接費用,還包含施工企業所得利潤及繳納的稅金。然而當前存在市政道路工程的部分招標工作時,在工程預結算的過程中忽略了將一些技術措施費用也計入其中,缺乏對整個施工進行技術與商務的統籌規劃,這導致在后期施工過程中,產生一些技術手段上的不足。
施工設計圖紙不僅是招標的重要依據,也關系后期整個施工過程。由于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根據不同道路所處的自然環境、主要用途等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會有相應的調整,因此需要竣工圖來作為道路施工過程中工程實施的詳細記錄,但在道路施工過程中施工圖和竣工圖很多時候存在差距,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道路施工,這兩張圖紙之間的差異非常大,并且許多中標的企業在施工的過程中會將前期已經取消的一些項目費用也列在竣工圖紙中,這些變化也是造成市政道路工程預結算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時市政單位道路施工由于政策變更等問題,會出現設計圖紙改變的情況,當出現變更時,政府要對變更單及時處理,并嚴格把關,避免出現變更過程中項目材料、人員調整等記錄不準確的現象。另外,部分施工企業還可能違法弄虛作假,對施工材料價格和材料用量進行虛報,對一些特殊建筑用材更是報出“天價”,這給預結算帶來較大的誤差[3]。
政府要制定相應政策,監督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管理。如針對企業往期開展的一系列工程建設的信息,企業資質、企業擁有的先進設備、人員團隊素質、技術能力等。將信息公開化、透明化可以大幅度地避免政府在招標的過程中由于不清楚不同企業之間的差異而選擇能力不高的施工企業,避免給后期道路施工帶來安全隱患。企業也要自覺地建立良好的信息公開渠道,逐步提升企業自身的施工水平、進先進設備,才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獲得優勢。
在招標完成后制定合同的過程中,對于道路施工過程中的工程造價、預結算的方案都已經有了大體的規劃。后期施工的過程中,政府應該督促企業嚴格按照前期簽訂的施工合同內容當中的工程項目、設計圖紙進行相應的道路施工,雙方也應該認識到合同約束的重要性,規定好雙方應該承擔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做好前期勘察工作,盡量減少在施工過程當中的項目變更,更要對施工過程進行嚴格管理,做到在大幅降低造價的同時保證道路工程建設質量。
政府在道路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預結算過程中的準確性,避免出現計算錯誤、漏結算的現象[4]。在工程量的審核上,要注意評估道路施工某個階段的劃分是否合適、施工規則是否符合市場標準。在額定套用的審核上,要考慮項目命名是否與設計標準相符合、所選用的材料套用定額是否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取費標準上要著重評估項目實際產生的費用與施工的工程性質是否吻合,取費的計算是否有誤差。預結算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對施工當中材料費用的核驗,市政道路工程當中所用的主材料繁多,并且具體的價格受市場因素波動較大,核算人員一定要準確的把握這些費用的標準。
市政道路工程預結算工作中部分問題可能是由于審核人員缺乏專業的審核素質而導致的,政府應該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技能水平的審核人員。同時也要注重對在職審核人員行定期的業務培訓,審核人員要有耐心、對道路施工工程負責任、專業技能過硬。對審核人員定期展開對于工程量計算規則、工程施工規章制度、現階段道路施工主材料費用等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在預結算的過程中對施工現場的各項情況有詳細的了解。此外,也要培養審核人員在預結算過程中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學習市面上出現的新工藝、新技術,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一套新穎高效的預結算方法,才能更好地防止施工單位魚目混珠。
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眾多,在很多時候許多項目同時進行,并且同一時期的施工項目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經濟發展、政策等影響,極有可能出現管理混亂的現象,所以在市政道路預結算工作中要強化對不同項目的預結算管理,實現合理分工,做到權責分明[5]。并且雙方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及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溝通,做到掌握各個預結算環節的第一手資料,將編制成本計劃、落實結算內容等明細到個人,并建立良好的監督體制,做到有效科學的監管,及時深入的溝通與解決,才能有效解決預結算階段出現的各種問題,保證市政道路工程的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工程預結算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其中包含對工程施工技術方面的了解,也包括對工程施工過程的宏觀把握,還要細化每項施工內容當中包含的人力物力的統籌計算,市政道路工程預結算更是涉及國家政策等方面。雖然現階段我國道路施工技術取得極大的發展,政府在道路工程預結算的過程中也摸索出了很多寶貴經驗,但目前市政工程結算中還是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既要注意審核隊伍的培養,也要積極汲取國際先進的預結算方法,創新地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結算水平,使預結算更實事求是、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