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
(山西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若建筑工程出現滲透問題,不僅會影響居住環境的舒適性和整體美觀度,還會使工程內部結構在雨水浸泡下發生損壞,影響建筑安全。加強對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研究,對促進建筑工程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建筑材料為建筑工程建設提供物質保障,建筑材料的性能也會對建筑工程的性能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選擇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未達到工程建設要求,是引發工程滲透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建材市場在建筑行業的帶動下迅速發展,可應用于防水工程的建筑材料種類越來越多,部分新型防水材料在綜合性能上還存在一定不足,進而引發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滲透問題,另一方面,部分施工單位為提高企業利潤空間,會在選購建筑材料時故意壓低預算,從中牟利,使進入施工場地的防水材料性能并不符合工程建設標準。
屋面位于整個建筑的最表面,完成建設后會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陽光暴曬、雨雪侵蝕等都會對屋面防水工程的質量造成損害,必須保證屋面防水工程的質量,才能為住戶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
對屋面防水工程來說,整體設計不合理是導致其發生滲透的組主要原因。部分設計人員為確保見見建筑外觀設計的整體性和美觀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防水工程施工的實際需求,使防水工程存在質量隱患,在建筑投入使用后,部分施工中遺留的細小隱患會在自然因素的影響下發展成重大危害,造成屋面排水系統崩潰,嚴重影響住戶的居住質量。同時,建筑物屋面漏水會使建筑工程內部結構長期受到雨水浸泡,會造成鋼筋生銹,縮短建筑的使用壽命,甚至會引發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使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很多建筑企業仍在工程建設中沿用傳統粗放式管理模式,現場管理人員數量過少,難以滿足實際工程建設的監管需求。加之建筑工程施工中包含子工程項目較多,現場管理人員在高強度工作壓力下,難以對所有子工程施工質量進行監督。施工現場監管力度的不足會使施工人員對施工產生懈怠心理,施工效率較低,施工技術的應用不到位,都會影響建筑工程防水工程的施工質量。另一方面,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是造成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現滲透的重要原因,很多施工單位未能在施工前做好人員組織和技術交底工作,在工程開始后臨時組建人員開展防水工程施工,使很多施工人員并不了解技術的應用流程、應用標準和操作規范,導致實際施工效果與語預期效果產生較大出入。部分防水工程未能通過收尾驗收要求,還需要進行返工或重做,不僅難以保障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還會因工期延長,使建筑單位的綜合效益受到損害。
通常情況下,建筑防水工程主要集中在屋面、地下室、建筑外墻和衛浴間這四個部分,除屋面和外墻的滲透問題外,地下室和衛浴間的滲透問題也需重點考慮[1]。如在地下室的設計和施工中未能充分考慮防水、排水需要,未能選擇合適的防水材料;在廚衛結構施工中防水材料的應用數量和質量未能達到工程建設標準、未能規范安裝滲水裝置等。以上多種因素都可能引發建筑工程滲水問題。
傳統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使用瀝青材料進行防水工程的施工,雖然瀝青材料的綜合性能較好,但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強烈刺激氣味,影響施工環境的空氣質量[2]。為使建筑工程更好地適應社會中不斷提高的建筑要求,施工單位應積極應用新型防水材料,在提高防水工程質量的同時,提高防水工程的環保性能,如新型非瀝青防水卷材等,不僅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滲能力,還能有效延長防水層的使用時間。
防水工程的設計應以建筑實用功能作為核心原則,在進行防水工程的設計時,充分考慮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自然環境因素、氣候條件因素、空氣濕度等,對防水工程設計和施工方案進行優化。
外門窗是建筑工程中最容易出現滲水問題的結構之一,當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采用防水砂漿式門窗結構,在實際施工中應注意提高結構的防水性能[3]。如在施工中應對門窗結構進行分層填充,保證門窗與建筑主體結構之間無縫隙,采用防水涂料代替傳統乳膠漆,還可將窗戶位置稍微下移,都可提高門窗結構的防水性能。
設計人員應首先認識到屋面板對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以屋面板的實用功能出發,對屋面板設計方案進行優化,提高其防水防滲、保溫隔熱能力。屋面防水防滲施工過程中需關注以下要點:
(1)防水工程施工中會使用大量水泥和泥漿材料,在進行屋面的防水施工前,應全面考慮各項影響施工質量的因素,如天氣因素、環境因素等,避免在陰雨天氣施工,同時做好排水工作。
(2)防水施工前應對場地條件進行檢查,對屋面場地中不均勻位置進行平整,檢查其中保溫層安裝質量,避免在防水施工時對光滑保溫層造成損壞。
(3)在鋪設防水卷材的過程中,關注卷材的搭接質量,保證搭接層中無錯縫、漏縫問題。
(4)屋面防水工程中選用的建筑材料必須滿足工程剛度、防水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嚴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強度、坍落度、密實度、和易性等,完成澆筑的混凝土必須經過充分振搗,避免混凝土結構中有空氣殘留。
建筑外墻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應用步驟包含以下幾點:
(1)先以分層設置圈梁的方式對建筑外墻進行處理,使建筑外墻具有足夠的穩定性,能有效抵抗外來壓力的作用,避免防水施工中出現變形[4]。
(2)建筑外墻防水防滲施工中選擇的混凝土材料應具有較小水化熱反應,該類混凝土硬化后結構穩定性較強,還可將部分拌和材料以外加劑代替,提高混凝土的膨脹度,避免其在硬化過程中發生明顯收縮,避免外墻結構混凝土中出現裂縫。
(3)混凝土材料本身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施工前也應對天氣情況進行了解,盡量避免在炎熱和嚴寒天氣中施工,不利于提高混凝土結構的硬化質量。
(4)做好施工組織規劃,盡量采用一次成型的施工方式開展外圍豎向結構的施工作業,此種方式能最大限度減少施工縫的數量,保證外墻結構的整體性和密封性,提高其防水防滲質量[5]。若需要在外墻結構中預留施工孔,應嚴格按照施工要求和相關規范進行開孔作業,通常情況下,建筑外墻中預留的孔洞間距應在10mm 以上。完成外墻防水防滲施工后,檢查變形縫中是否發生空鼓現象,并對出現此種現象的部位進行及時修補。
(5)完成外墻整體結構施工后,需要完全填充門窗動洞口等位置中殘留的縫隙。
地下室由于處在地下環境中,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會始終受到地下水的侵蝕,并且地下室結構中通常會布置很多管道,也加大地下室防水防滲施工的難度。在地下室結構進行防水防滲施工時,應重點關注以下施工要點:
(1)保證選用的混凝土材料滿足地下室防水施工要求,保證混凝土材料在硬化后具有良好的密實度,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地下室混凝土結構中出現裂縫。
(2)在地下室結構中進行管道鋪設通常需要配合穿墻作業,這一施工環節中通常難以避免墻體裂縫的出現[6]。因此,應在進行管道施工前做好全面的規劃設計工作,保證管道預埋位置設置的準確性,穿墻作業中積極應用先進的穿墻設備和工藝,利用套管進行管道穿墻作業,技術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應對施工人員的操作流程進行嚴格的監督,盡量減少墻體裂縫的出現,最大限度保障地下室環境的抗滲能力。
廚衛間是建筑物中的集中用水區域,也是最常出現滲漏的部位。為提高廚衛間的防水防滲能力,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應在廚衛間防水防滲施工中重點關注以下要點:
(1)嚴格檢測廚衛間施工中使用各項材料的質量,如墻面和地面的防水材料、管道材料、電源開關等,為廚衛間的防水防滲提供物質保障[7]。
(2)廚衛間施工中選擇的管道材料規格應與預留管道直徑相匹配,避免二次擴孔或管道間隙過大的情況出現。
(3)科學布置冷熱水管的鋪設方式,在管道表面和連接位置中均勻刷涂防水防滲材料。
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應用質量會直接影響建筑工程的使用壽命、居住體驗、工程質量等,施工單位應充分了解引發建筑工程滲透的原因所在,在實際施工中采取有效的優化措施,并根據不同施工節點的防水防滲施工要求采取針對性的施工技術,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應用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