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貴州貴陽 550000)
混凝土作為水利土建工程項目中的一種常見材料,其所具備的結構性、耐火性以及可塑性等特點,可進一步提高水利土建工程結構的耐久度,保證在固有的生命周期內可以維系更高的強度,以延長基件工程的使用壽命。但是從混凝土技術施工角度而言,其呈現出施工復雜性、綜合性特點,將直接影響著水利土建工程的建設質量,例如混凝土配比環節、澆筑環節等,必須遵循相對應的施工基準,才可避免因為施工差異所造成的質量問題。對此,混凝土施工技術應全過程落實,到整個施工項目體系中,通過技術手段的創新提高整體工程建設質量。本文則是針對水利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行探討,僅供參考。
水利土建工程主要是針對現有的水利環境以及自然生態結構,設定出以民生事業為基準的工程建設體系,進一步實現水利資源的合理分配,例如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可以真正將水體資源實現區域空間內的持續性供應。在此期間,混凝土施工技術則是整個水利土建工程的重要施工基準,通過混凝土所具備的高強度特性,結合鋼筋結構以及各類施工技術等,可以確保不同承重體系內整個結構屬性是符合工程建設訴求的。從工程建設角度而言,任何一個系統的設計與應用,需要在生命周期內可以完成持續性的維護作用。特別是對于水利設施來講,其在水體資源分流、節流運作的過程中,整體結構將受到水體沖擊,產生自然耗損的現象,這就需要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相對應的施工基準,保證每一類數據參數是符合土建工程建設訴求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水利土建項目在投入使用過程中可以提高實際運作效能,降低結構損耗率。
水利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結構的整體占比較大,但是其在長時間耗損過程中,將呈現出嚴重的裂縫問題,對混凝土結構造成應力影響。如果裂縫面積較少,則可能影響整個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如果裂縫面積較大且較深的話,則將對整個水利工程土建結構產生破壞性影響。產生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則是由于前期材料配比以及中期施工存在一定的問題,造成混凝土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外界與內應力的影響而產生裂縫現象。例如,外界溫差環境較大所引發的熱脹冷縮問題,將對內部結構的內應力產生一個持續性荷載的作用,而當外界作用力高于整個混凝土結構的承重極限值時,則必然產生嚴重的裂縫問題。
鋼筋作為混凝土結構中的支撐材料,通過鋼筋架構構設出一個完整的混凝土施工框架,然后通過混凝土的滲透性與鋼筋形成精準對接,提高整體結構的穩定性。但是在現場施工過程中,由于鋼筋屬于鐵質材料,在潮濕環境下,可能與空氣中的水分發生反應產生鐵銹物質,對鋼筋結構造成腐蝕問題,降低鋼筋結構的荷載能力。除此之外,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水利土建工程項目中水體侵蝕的持續性特點作用于鋼筋混凝土中,則受到混凝土裂縫的影響,必然對內部鋼筋產生一定的侵蝕效果,降低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水利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屬于綜合性特點,其與不同專業施工領域具有一個交互特征,例如施工材料、施工技術及各類管理方案等,一旦其中某一類施工工序不完善或者是施工技術應用方法不規范,則必然對整個混凝土結構產生嚴重的影響,降低水利土建工程結構的質量性,無法在全生命周期內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從混凝土施工模式而言,任何一項施工工序的制定與落實,應符合工程建設導向,結合施工技術屬性,打造出更為完整的建筑結構。但是現場施工過程中,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對混凝土施工將產生嚴重的阻礙問題,產生專業對接力度不足的現象,降低工程建設質量。
原材料作為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基準,通過對原材料屬性質量等方面的決定,保證混凝土在配比過程中是符合工程建設的訴求的。對于此,必須進一步提高對施工原材料的選取及控制能力。
(1)針對原材料進行采購時,承接材料采辦的專業人員必須確保原材料供應的質量性與可靠性,并針對原材料進行全方位分析,保證不同原材料在分段時間供給內是符合工程建設訴求的,進一步提高原材料配比質量。
(2)對混凝土材料進行等級設定時,應充分結合水利土建工程對于材料本身的施工訴求,且施工單位在進行材料等級確定時,應針對工程項目的需求指標提高一個等級,保證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是高于或等于整體建筑訴求的,規避建筑質量不足的問題。
(3)在材料配比過程中應嚴格分析好原材料的屬性,然后按照科學性規范性的配比工序,對材料進行逐一融合,提高混凝土材質的質量,以符合水利土建工程的施工訴求。
(1)水利土建工程項目中,混凝土施工具有復雜性與專業性特點,為進一步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必須針對混凝土澆筑過程進行嚴格分析,結合質量控制環節,保證每一項施工工序落實的完整性,進一步提高技術匹配基準,增強混凝土結構性能。從實際澆筑工具而言,混凝土施工應先按照整個工程項目對于混凝土現澆模板的數量、形狀等進行分析,結合不同匹配參數,設定出先后順序,保證混凝土模板澆筑的持續性。
(2)在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結構進行分析時,應查正好鋼筋位置的預埋深度,分析出澆筑工作在前期設計與現場施工中的參數配比情況,避免出現施工誤差的問題。
(3)在現場澆筑過程中,必須保證施工現場的清潔性,避免雜質混入到混凝土中,降低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
(4)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針對整個施工層進行分析,結合混凝土配比情況及澆筑工序設定出層次性或一體性的澆筑工序,保證混凝土在凝合過程中可以產生較大的內應力,增強結構穩定性。
(5)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此類工序主要是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強不同材料之間的粘合屬性,同時也可保證混凝土均勻密實的契合到整個結構空間中。但是在振搗過程中必須確保振搗工具不會對鋼結構造成損壞,避免產生結構應力缺失的問題。
水利土建工程項目屬于室外建筑體系,混凝土在投入使用過程中也將面臨外界復雜環境的影響。對此,需要針對混凝土施工進行養護處理,提高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并且在投入使用過程中可以維系長時間的穩定狀態,增強水利工程的運營收益。在實際養護中必須綜合考慮到工程項目的運行環境以及內部環境,對混凝土本身產生的應力影響,按照一定的養護措施,定期對混凝土結構進行質量排查,避免產生缺陷問題。一方面在混凝土澆筑完工以后,需要進行3~4 周的養護,提高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后期投入使用過程中,以最大的應力荷載維系整個工程項目的運作。另一方面,在混凝土結構使用過程中,需要定期進行養護處理,針對外界荷載情況及時查找出混凝土存在的裂縫現象并進行修復處理,提高工程結構的質量。
水利工程項目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混凝土施工與其他工程專業也將存在交互性特點,而對于水利工程周期性較長的時限內,則必須針對混凝土進行專業化防控,避免在現場施工應用過程中產生嚴重的裂縫問題。對于此,必須設定出相對應的施工評價體系,將不同施工專業之間所產生的交互性進行分析,依據工程建設指標測定出相對應的建筑防控機制,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以及施工技術是符合工程建設需求的。例如針對混凝土施工及養護階段,設定完整的評估體系,結合技術施工特點以及工程建設需求等,將整個評估指標分化到各個施工環節中,這樣才能真正將技術立足于工程項目建設之上,實現規范化管理,規避各類施工問題的產生,提高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為整個水利工程項目提供基礎保障。
綜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術作為水利土建工程項目中的基礎所在,在工程項目推進過程中,必須針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落實進度施行全過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設質量。為此,在對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優化時,必須分析出不同混凝土施工呈現出的關聯點與損耗點,結合工程項目的建設方向,構設出更為完整的施工框架,滿足水利土建工程的建設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