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光
(廣東鴻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30)
土地整治是現階段的主要工作,有效的土地整治能夠更加高效地提高土地資源利用,調整土地結構。土地整治工程應大力開展農田水利項目,通過規范管理及數據化的作業機制,可以解決水利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整體工程質量的可持續性,使農田水利建設真正造福于農民,充分發揮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土地整治指的是以人為主體,對土地進行調整、安排和治理的綜合性活動,土地整治涉及土壤學、經濟、法律,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系統,其核心目標是合理利用土地增加耕地面積,通過調整土地結構,提高耕地利用率。而農田水利的作為土地整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土地種植的基本條件,完善的農田水利灌溉系統能夠有效提高灌溉率,改變地表水系的網絡環境,實現經濟生態協同發展。
土地資源作為國家寶貴的資源,通過土地整治工程合理利用土地資源,能夠有效擴大耕地面積,通過農田水利系統的完善建設,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產出率。整個土地整治活動能夠持續優化內部的產業結構和投資環境,通過結合鼓勵當地的特色農業發展,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起到緩解耕地壓力,合理配置資源,實現資源與環境協同發展的作用。
農田水利工程可以實現對于水資源的有效配置整合,提高土地整治后的整體農業建設的有序性,拉動農業產值增長,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農田水利工程,結合合理的土地整治政策能夠為農業發展提供富余的耕地,優化內部的資源配置,有效解決人與耕地之間的矛盾,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土地整治活動是一項綜合性的開發活動,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要協調經濟社會生態之間的關系,在保證原有生態系統的基礎上,通過農田水利建設,重新構建全面的生態格局,注重土地整治的積累效益,構建全面的生態指標,實現對農業水利工程的全過程考量。
在土地整治過程中,對于資源的應用方式不當,土地使用和產出比失衡,施工主體沒有充分認識土地資源的重要性,缺少有效的激勵措施,監管部門力度不足,這些都是項目整體存在的問題。作為土地整治項目中的重點主體工程,農田水利建設既存在項目的普遍問題,又存在其特殊問題。下面將主要介紹土地整治工程中的農田水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農田水利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流程,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統籌多個進度節點,涉及不同類型的單項工程,部分施工單位根據單項工程類型進行二次轉包,或者根據政府提倡的因地制宜政策,找當地村民進行分包,但又缺乏有效的監管力度,對施工人員的素質、施工材料的控制監管不到位。實際工程管理過程中偷工減料、違章作業、侵占土地等行為屢見不鮮,農田水利的施工質量不達標。由于分包村民的責任心不夠,也會出現進度滯后,錯過最佳施工工期,進而導致項目無法按期完工。
竣工驗收是整個施工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基本上包含單項工程驗收、初步驗收和竣工驗收三個階段,但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周期較長,并且受汛期、農產品收割等因素影響較大,各個驗收階段驗收的內容可能會存在較大的變化,造成歷次驗收遺留問題較多,整改又存在設計變更及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原因,最終甚至無法協調解決。
土地整治項目中的農田水利建設,與普通的農田水利建設有較大區別,主要區別在于,土地整治項目中的農田水利建設,為解決新增水源及灌溉系統的歷史問題,往往涉及規劃新建溝渠占用耕地問題,權屬單位出于保障自身利益的考慮,不同意提供用地或施工走廊,致使規劃設計無法落地,農田水利系統的建設又返回到原有溝渠修整建設的老路子。
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影響因素較多,管理人員應該加強對施工單位的質量控制,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實現對施工材料、施工人員的全面把控,在施工結束后要加強對于整體工程的質量驗收,構建全面的質量控制體系。
3.1.1 對施工單位的考察
施工單位直接決定了整體工程建設的下限,因此在選擇施工單位時,應該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擴大施工隊伍的選擇數量,選擇最為優質的施工單位,要與施工單位簽訂嚴格的施工保證書,避免出現二次分包的現象,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管理。
3.1.2 對施工人員的控制
一線的施工人員技術素養和道德素質,對整體的水利工程具有較大的意義,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對于施工人員進行系統的考核、培訓。對于部分鋼材焊接、帶電作業等環節,要求施工人員出具特種作業資格證。作為監理人員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指導和檢查作用,及時指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違規問題。
例如,在實際作業過程中,要以晨會、例會的形式,加強各方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同時要加大對施工人員的再教育和培訓,全面提高作業人員的個人素養、職業精神和道德水準。整合自身項目的特點,開始進行本土化管理,在整體管理過程中要切實抓好“人”這個重要因素,以點帶面,整合施工技術,施工材料,施工設備,實現全水平的管理。
3.1.3 對施工材料的管理
在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涉及的材料較為復雜,施工材料直接影響整體的建設質量。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根據土壤性質和水文特征,嚴格把控材料質量,對水泥、鋼筋、骨料等基礎材料進行質量監測,要做好防雨、防潮、防火工作。
3.1.4 對工程驗收的質量控制
竣工驗收作為水農田水利工程交付使用前的最后一道關卡。強化后續的水土保持工作與水土檢驗,當驗收不合格是生產建設部門不得投產使用,責令限期整改,直至驗收合格。此外,在驗收環節,在驗收過程中要對于隱蔽項目進行質量檢驗,結合抽檢和全面檢查等多不同手段,提高水農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
土地整治建設涉及財政、林業、農業、土地、環保等多個部門,任何一個部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土地整治工作中途夭折,可以成立特別的行動督導小組。
在對于農作物進行灌溉時,需要明確灌溉渠道與管道配水系統,將定量的水逐步送到農田中。同時農田水利工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排水系統,將多余的地表水或地下水進行引流,實現有效的灌溉要求。一般農田灌溉率要大于75%,在部分一年兩熟的地區要達到85%的干灌溉率。因此在實際作業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當地的農作物特點,對于灌溉渠道進行優化,在設計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循環的原則,避免出現大規模的滲水漏水問題,優化灌渠長度,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例如,要明確干渠、支渠、斗渠、農渠4 個級別的渠道,滿足農田運輸的基本要求,借助多種、節制閘、坡陡不同技術手段動態調節水流量,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配置。采取多元化的手段,開展實際的調研工作,推進施工進程,制定完整的工作流程與體系。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感,積極落實獎勵制度。此外,防滲工作也是水利農田修建中的一個重要關鍵,灌溉用水不可避免的會滲入地下。因此在實際治理過程中要加強對防滲漏材料的應用,避免出現灌溉用水的流失。做好整體的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地表水徑流,保證整體的供水安全,保護耕地,維持整體的生態平衡。
在土地整治建設作業的過程中,涉及大量的數據信息。因此,要綜合考慮整體的空間規劃,構建全面的項目規劃輔助系統,借助三維瀏覽和場景效果,快速繪制區域圖,科學預測整體的需水量,確保整體的工程建設有效推進。通過CAN 總線實現對農田水利現場的監視與控制,確保整體安全作業順利進行,借助BIM 與數據庫,快速對比歷史數據,采用智能監測化前端設備,調取周圍數據,通過智能化運算,快速發布信號的以及追蹤預警,構建更專業的土地資源風險控制體系,實現重要節點的動態管理,完成多層次的數據管理。
例如,要借助GIS 系統構建基礎的信息庫,規劃布局或和模型程序明確,以分層的形式導入水文信息,創建數據庫,對原始的數據進行清洗、整理、分類,構成農田水利的自建庫,根據往期的歷史數據規劃整體的設計方案,分析基本的特征以及單位工程量,完成斷面圖繪制和工程計算,分項統計各個數據信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要實現圖層管理、三維瀏覽、場景預覽等多種模塊,借助GIS 的3D 分析功能,打造更好的土地整治規劃效果。以方便后續的工作流程,以保證土地整治的實時性、有效性。
農田水利工程作為土地整治中非常重要一部分,對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提高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至關重要,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涉及較多的影響因素,因此相應的管理人員要構建全面的質量監管體系,借助GIS 數據系統,確保整個土地整治項目更具有完整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