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雩洪
(西南交通大學,四川成都 610000)
如今,我國日漸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隨之帶動了養老產業的發展,當前主要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及機構養老三種養老方式。由于人們對養老需求質量的逐漸提高,在國內以傳統居家養老的基調下,新型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應運而生。社區日間照料就是這種模式的代表。
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是為社區內自理老年人、半自理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料、保健康復、精神文化、休閑娛樂、教育咨詢等日間服務的養老服務設施。老人白天在日間照料中心,晚上回到各自家庭享受天倫之樂,能充分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根據現在實行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內容,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包括生活服務、保健康復、娛樂及輔助用房。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務用房包括休息室、沐浴間、餐廳等;老年人保健康復用房包括醫療保健室、康復訓練室、心理疏導室等;老年人娛樂用房包括閱覽室、網絡室、多功能活動室等;輔助用房包括辦公室、廚房、洗衣房、公共衛生間、庫房等。
2.1.1 安全性原則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機能下降,部分老人還是半自理狀態,因此空間設計中的安全性原則是第一位的??臻g的活動區域,要特別注意安全性的考慮,在色彩、光照、聲音、空間感受等方面,要照顧到老年人感官比較遲鈍,都要加強區分,起到指引作用,防止發生意外。在過渡空間和易發生事故區域,像衛生間、樓梯等,還要增加警示標志、扶手之類的輔助設施,盡可能保證老年人的安全。同時,還應針對半自理老人對于輪椅、坡道等方面的使用進行相應的設計。
2.1.2 舒適性原則
空間設計同樣要關注老年人在空間中的舒適性,要考慮到聲音、光、熱等物理環境的處理,材質與色彩的選擇,營造適宜老年人活動的空間環境。
(1)聲光熱環境處理:從光源來看,光環境處理可分為人工光源、自然光源兩種,在休憩區域,要避免自然光源影響老年人的休息,適當采取遮光措施;而在活動區域,要積極引入自然光源,保證室內光照的充足,同時避免強光直射和眩光等情況發生。并且以人工光源作為補充光源,在采光不足、容易發生事故的區域如轉角處、高差變化處進行重點強調。
聲環境處理:由于感官及神經系統的退化,65 歲以上老年人大多伴有耳鳴及聽力下降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出現“聲音小聽不到,聲音大又嫌吵”的問題。再加上老年人淺眠、容易神經衰弱的特點,在聲環境的處理上,要以“安靜”為原則,適當進行隔音吸音處理,降低噪聲對老年人的影響。
熱環境處理:老年人身體較弱,過高或過低的室內溫度容易引發疾病。所以在老年人的熱環境處理上,需要做好遮陽等隔熱措施,避免室內的溫度過高,同時要加強通風,促進空氣流通。
(2)材質與色彩的選擇。在材質的運用上,要從老年人的喜好和使用習慣出發,首先考慮整體的簡潔清晰,避免過于繁復的材質對老年人視覺和導向性上帶來的沖擊。在主功能空間及交通空間的材質選擇上,天然木質材料搭配暖色系的墻體地面能為空間營造親切感,鋪地要優先考慮防滑耐磨的材料。
良好的色彩設計能對老年人心理產生撫慰作用,產生安定感和舒適感,而適當的色彩對比能有效刺激老年人的視覺神經,打破空間呆板沉悶的氣氛。所以在色彩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明度較高的中低飽和度暖色系,適當選擇較為鮮艷的顏色作為對比點綴,活躍氣氛。要避免使用過深或者過淺的顏色,過深的顏色會導致整體的場所氛圍過于陰暗,而過淺的顏色則顯得不夠穩重,也不利于清潔打掃。
2.1.3 人性化原則
老年人往往具有孤獨、空虛的心理特征,因此,根據老年人的需求,要設計不同的公共空間,如棋牌室、閱覽室等,通過參加不同功能公共空間參加不同類型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另外,可以設計灰空間、室外空間、過渡空間等引導老年人參與活動和交流,同時串聯起各個空間。
空間環境不但要重視交流性還要注重隱私性,尤其針對老年人私密空間的設計。如今大部分日間照料中心會為老年人提供午休的空間,在這類空間設計上,要做到與公共空間分隔開,同時避免噪聲的影響,每個床位可以用簾子、隔音板等進行空間處理來形成相對獨立的空間,給老年人提供私密安靜又舒適的環境。
人性化的空間設計還要考慮到老年人行為的慣性,老年人不比年輕人能接受新奇的事物,他們的行為往往按熟悉的模式進行。因此,在空間設計因避免追求過于新穎,要結合老人實際情況進行傳統、實用、方便的設計。
在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里,娛樂活動空間是面積較大的公共活動空間,相當于住宅的起居室,供老年人進行交流、娛樂、上網,閱覽等活動,面積在70~160m2之間,室內凈高控制在3.5~4.5m。
其中多功能活動室要滿足老年人集體活動、集體交流等多種活動的要求,具有公共性和開敞性的特點。此外,多功能活動廳還可與其他空間結合,如閱覽區、休息區、餐飲區等,提高空間使用率,按活動特點分時段使用。通常還可以用家具或擺件劃分多功能活動空間,形成不用的功能區,便于空間多用途使用。
閱覽室、網絡室等用房根據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中老年人的需求可分散布置在主要活動和交通空間附近,也可和其他活動空間組合,以此提高空間使用率。
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及部分半失能老年人的特殊情況,活動空間中的家具、擺件及器材尺寸需要專門考量,保證老年人使用的方便及舒適。
(1)餐廳空間。日間照料中心的餐廳空間是老年人生活服務空間的重點,老年人在此吃飯、閑談、娛樂等。通常將餐廳空間分成獨立餐廳空間和合用餐廳空間。作為獨立餐廳空間時,其面積參照《養老設施建筑設計規范》,按2m2/座計算,而由于部分老年人身體狀況無法到獨立的餐廳里面用餐,餐廳空間可根據日間照料中心具體情況減少部分面積。當作為合用的餐廳空間時,布置比較靈活,并常與多功能活動空間結合設計。在餐廳空間的設計中,可在空間中布置交流休閑區域,在就餐時間段,可以提供給老年人喝茶聊天使用;而在非就餐或就餐后,又可作為休閑棋牌區,供老年人不用飯后棋牌休閑。另外在餐廳空間一側需設置洗手臺、烘干機等,方便老年人餐前洗手清潔。餐廳空間可靈活布置桌椅,采用多樣的組合形式,方便隨時移動來組成各種空間,滿足老年人集體活動的使用。
(2)休息室。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設置休息室可以滿足很多老年人的午休習慣,其面積設置滿足人均居住面積,在5~6m2之間。休息室可獨立設置,宜男女分開設置,也可以布置成半開敞的合用休息空間,或是和其他用房空間合并布置。分時布置時要避免浪費空間,合住的休息空間除了滿足基本使用功能外,還要保證每個老年人有私人空間和存儲空間,都擁有明確的個人領域和儲藏空間,可用軟簾來分隔開,保證私密性,又可減少互相的干擾。日間照料中心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沙發床、休息躺椅等多種形式的休息設施組合。
在社區日間照料中的老年人大多生理機能退化,肢體不靈活,還存在喪失部分自理能力和患老年癡呆的老年人,設置保健康復的空間,能幫助老年人進行適宜的肢體運動及認知能力的訓練,提高老年人身體和生活質量。肢體活動訓練需要在空間內配置一些康復性器械,如走路訓練器、輔助站立器、上下樓梯訓練器等。針對老年癡呆癥的老年人,保健康復空間可配置一些認知訓練工具,幫助這類老年人恢復一定的認知能力。此外,保健康復空間中進行的活動一定是要有專門的護理人員看護,要有較為寬敞的空間,也可設置獨立的康復室或訓練區域,也可結合多功能活動室等其他空間設置康復空間。由于老年人也需要有室外活動,康復活動還可結合室外活動空間。保健康復空間還應滿足為老年人開展簡單的康復訓練、治療、按摩等活動的空間需求,并在相關設備的周圍留出便于理療師行為的空間。保健康復空間中宜考慮洗手臺、飲水機的擺放位置,方便老年人在活動后就近清洗、飲水。
輔助空間要考慮到老年人頻繁使用的衛生間,衛生間除分男女廁位設置外,還宜設置獨立的無障礙衛生間,便于護理人員(特別是異性護理人員)協助老人如廁。老人身體機能的下降,下肢屈伸不靈活,為了方便起坐,減少身體負擔,公共衛生間應采用坐便器。公共衛生間隔間尺寸應適當增大,隔間口宜為外開口或推拉口,衛生間應保障輪椅舒適通行的尺度,方便輪椅進出和護理人員協助老人如廁。衛生間作為多發事故空間,公共衛生間地面應全部采用防滑地磚,坐便器旁設置安全抓桿。
交通輔助空間包括門廳、走廊、樓電梯間等,起到聯系、過渡、緩沖的作用。
(1)門廳空間。門廳空間是具有接待功能的空間,是老年人常常會通過的場所。在這類空間設計中,可以營造一個整體舒適的基調,注意座椅的擺放,講究尺度、大小及軟度適宜,方便老人偶發的駐足、休憩與交流,還宜布置綠植。
(2)走廊和樓梯空間。走廊和樓梯空間的設計要確保安全性及可達性,一目了然地連接各個功能房間及空間,可在地面或墻上設置箭頭標注,有明確的方向指引。走廊凈寬不小于1200mm,可以通過一輛輪椅和一個人,并且要保證局部走廊空間有效凈寬在1800mm 以上,用來兩輛輪椅對向通過。在走廊空間要進行一定的防撞處理,用以防止輪椅把墻面撞壞,如墻面、墻角、門框等。
筆者交淺顯整理了日間照料中心空間設計的要點,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參考。安全、舒適、人性化的空間設計是日間照料中心空間的發展趨勢,相信在我國老齡化日益嚴峻的當下,日間照料中心的空間設計也會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