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穎
(上海長海醫院,上海 200000)
在計算機技術的高度發展下,虛擬現實技術應運而生,在VR技術日漸完善的背景下,我國建筑設計教學改革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將VR技術應用在建筑設計教學中,可實現教學內容情境化和自然交互化。教師利用VR技術可將世界中復雜的細節變得直觀具體,學生通過VR技術可觀察到現實中難以觀測的現象。所以VR技術在建筑設計教與學中的應用可培養復合型、實踐型人才,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還有助于教與學理念的貫徹落實。
在傳統建筑設計教學中,教師只能通過書本或板書的形式教學,學生無法充分了解課堂內容,傳統課堂較為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此同時,傳統課堂師生互動性較差,教師只是作為教職者,其引導能力較差,在此背景下,導致建筑設計教學效率較低。相比傳統教學,VR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可將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示在學生眼前,可幫助學生理解建筑設計這門學科。在VR技術的幫助下,學生可充分了解教師表達的思想,教師可引導學生進入虛擬現實的空間,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建筑設計的理念及構型。
虛擬現實技術主要通過模仿和構造的方式顯現平面圖像,VR技術可直觀地將建筑設計效果呈現在學生眼前。VR技術的3D技術可烘托建筑裝飾的氣氛,讓學生親身感受建筑設計的魅力。
VR技術在預算方面發揮著極為明顯的優勢,在VR技術的幫助下,可為客戶提供痹癥的效果圖,讓客戶充分了解自身房產經設計后的樣式,讓客戶親身感受設計效果是否符合其預期。傳統建筑設計效果展示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VR技術的便捷性與高效用解決了預算不精確和支出大的問題,可最大限度降低建筑設計成本。
在建筑設計中應用VR技術可讓設計結構和裝飾材料完美融合,繪圖模式可實現現代化發展,符合現代民眾需求,VR技術的特性極大地提高了建筑設計裝飾的合理性,可為完善設計方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為后續施工奠定堅實的基礎。
傳統建筑設計教育學通常由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抽象知識的講解,圖貌展示大多借助板書的形式,無法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不利于學生理解學習。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獨裁者的身份,學生作為旁聽人,相對學生而言,他們只能機械式地被動學習知識,被動學習不利于學生吸收。傳統教學最大的弊端就是,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無法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激發學生興趣。與此同時,建筑設計多屬于抽象知識,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傳統教學需要花費大量的經費詮釋教學模型,學生很少有自行發揮的空間,一方面降低實踐課程比例,另一方面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建筑設計課程對想象力有較高要求,VR技術迎合了建筑設計教學的思維模型,該技術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VR技術在建筑設計教與學中的應用,可將教、學完美分離,可讓教變成引導,學變成實踐與理解。VR技術通過軟硬件平臺的搭建形成接近現實的虛擬環境,學生可通過此環境深入感受建筑設計各類模塊,讓學生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VR技術的視覺沖擊可加深學生記憶,對其理解知識有著極為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在我國教育改革持續深入的背景下,素質教育成為學科教育的重點方針,在建筑設計教學中應用VR技術,師生關系將不再是單純的主次關系,而是可以及時反饋的平等關系。相對建筑設計教學而言,需要大家不同的意見,通過意見篩選,得出最優設計方案,在VR技術的輔助下,建筑設計教學可通過不同的形式完成實驗教學,比各種新式參與到多維度的思維空間,找出各類想法的優點與不足。總的來說,教師可借助VR技術與學生進行密切的合作,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積極性,另一方面可形成和諧的教學環境,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深化建筑設計教與學。
教與學是教學的兩個分支概念,教是教師教,讓學生理解知識,學是學生學,也是教師學,通過教學活動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磨合。明細教學目的,可提高教學效率,相比傳統教學,將教學細化,可明確分工,為教學提供技術支持。VR技術在建筑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可分為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
3.1.1 立體物體的展示
在建筑設計教學過程中,經常需要展示立體物體,VR技術可讓二維圖像轉變成三維圖像,可完美的展示立體物體。立體物體的展示分為如下幾種:首先,選取將要呈相的圖片,借助投影儀進行展示,如此只能將物體的某個角度進行展示,學生無法看到圖片之外的視角,此種展示模式適用于某細節教學;其次,為實物展示。實物展示形式是十分常用的展示方式,但其存在顯著缺點,實物只能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物體,且學生觀察的視角只局限于某個平面,且無法對大型實物進行展示;最后,為3Ds Max展示形式,結合教學要求建立與其匹配的模型,通過鼠標控制轉換角度,這種模擬方式較為理想,但其效率較低。與此同時,3Ds Max的動畫需要預先設定,學生無法停播,不可挑選角度。
上述三種展示形式都有明顯的缺陷,為解決上述問題,可借助VR技術構建和實物相同的三維物體,例如,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結構,影響著整體的造型。此時可借助3DsMax進行建模,通過VRML語言構建虛擬境界,讓學生在結構力學允許情況下,調整梁、柱比例,這種展示方式可增強學生實操能力。再比如,借助VR技術可把柱子陳列成柱廊,按照長度、高度、間距進行區分。VR技術可把原本枯燥的模型現實化,可提升學生體驗感,為學生有效學習提供助力。
3.1.2 虛擬場景的構造
VR技術最為顯著的優勢就是可對特定場景進行構造,通過VR技術可將不同時間不同的地點呈現出來。在傳統教學中,學習情境只能通過言語或圖片的形式展示,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教師描繪和學生理解存在斷層現象,很容易導致教與學不匹配。在建筑設計教學中應用VR技術,可讓教師的描述更具說服力。例如,在介紹圓明園時,傳統教學方式為:教師列舉大量的圖片,并對其中外建筑進行講解,在VR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可讓學生進入圓明園巔峰時期,讓學生自行動手瀏覽圓明園的亭閣樓臺,在學生體驗過后,教師可讓學生對照教科書進行比對,加深學生印象。在可行情況下,教師可讓學生佩戴VR眼鏡,身臨其境的感受圓明園的設計氛圍,體悟圓明園的外觀、空間布局及排列方式,深入了解其布局構思,這是場景是傳統課堂無法提供的。
教與學不再局限于教學,更注重學生主體發展。在建筑設計專業中,很多學生會接觸到圖紙,但圖紙較為抽象,學生們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很多學生面臨著圖紙構建不合格的問題,同一圖紙即便經過多次修改也很難讓客戶滿意。在傳統建設設計教學中,圖紙教學都是借助CAD進行,這樣的教學方式局限性較大,因為圖紙教學涉及大量的橫切面和立體圖像,CAD無法將這些信息準確的傳達給學生,致使學生難以理解圖紙信息,一方面加大教學難度,另一方面不利用學生學習。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在建筑設計教學中應用VR技術,將CAD無法傳達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VR技術更好地了解圖紙信息,可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可實現教與學的目標。此外,VR技術可為教師教學提供便利條件,為其教授提供技術支持。
如上可知,在科技的飛速發展下,VR技術愈加完善,在未來發展中,該技術將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VR技術是基于計算機的虛擬現實技術,教師可利用其優勢開展建設設計教學,提高知識的可操作性、實效性及集優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實踐型人才,以此推動建筑設計行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