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
(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貴州 貴陽 550081)
黔中城市群范圍包括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畢節市、黔南州、黔東南州下轄33個縣(市、區),總面積5.38萬km2,2020年GDP約1萬億,常住人口規模約1900萬人。中央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為黔中的快速發展提供持續的政策支撐。作為貴州省落實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平臺和空間載體,黔中城市群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期、新發展格局加速構建期,仍然具有交通、生態、戰略安全和特色產業優勢。順應國家發展要求,持續推動貴州全省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以宏觀戰略彰顯優勢、明確方向、突出重點、引領發展,將成為黔中城市群“十四五”時期的重要發展路徑。自西部大開發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尤其對于黔中地區而言,經濟發展成爆發式跨越,主要是由于黔中地區自西部大開發發展戰略的提出,不斷完善交通網絡,以黔中城市群為中心,逐漸成網狀結構向周邊城市擴散,這種黔中地區的交通發展,加強黔中城市群的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黔中城市群經濟發展的高速推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不斷呈現出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
黔中城市群應積極借鑒經濟發達地區借力發展的成功經驗,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尋找外部動力。國家新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等發展思路是強化區域協作發展、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借助國家戰略發展平臺,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是黔中城市群未來發展重要方向。
在當前我國的經濟環境中,長三角和珠三角屬于經濟最為活躍、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對于西部地區而言,成渝地區是西部的經濟發展中心,也是距離黔中城市群最近的國家級經濟增長極。這些地區的經濟、產業、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優勢都是促進黔中城市群經濟發展的重要外部推動力。滇中地區和北部灣地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長株潭地區是周邊區域重要的增長極,這些地區對于黔中城市群發展具有雙重作用,既增加黔中城市群的經濟競爭壓力,又具有一定的合作空間。因此,黔中城市群需要加強成、渝、桂、湘、滇的大通道的構建,積極主動發揮黔中地區交通便利的優勢,促進城市群的區域合作,加強提高自身的發展優勢,這是黔中城市群發展的重要戰略和契機。
對于黔中城市群,需要加強內引外聯的發展戰略的構建,努力打造“X”字形的發展空間格局,充分發揮貴陽、遵義、安順、畢節、都勻和凱里6個中心城市的作用,促進合理分工,加強發展協作,爭取做到空間發展一體化,并打破由于封閉環境而帶來的發展壁壘。加強區域聯動,需要發揮重要的戰略,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①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發展優勢,努力融入到區域經濟一體化當中;②加強區域協作,進而打破地理位置封閉的發展壁壘;③通過區域協作改變現有發展格局;④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搶占西部地區區域合作制高點。
黔中城市群處于城市群發展初級階段,培育中心城市是本階段的重點發展戰略,同時需要突出重點,采取非均衡發展的策略。與廣東、浙江和福建等地區不同的是,黔中城市群在小城鎮和產業型聚集發展的模式不充分,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有效的發展規模與效應,對于城市群的整體支撐力度比較欠缺。但對于貴陽和遵義等地而言,其城市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經濟、技術和產業基礎,容易成為極化發展。
貴陽市是貴州省省會,其經濟實力以及服務業發展等綜合性在黔中城市群處于龍頭地位,應不斷加強對新的發展路徑的探索,積極推進“強省會”策略,推動貴陽和貴安融合發展。對于遵義、畢節、安順等城市來說,需要不斷完善發展路徑以及發展規模擴張,而凱里和都勻需要加強完善自身發展戰略,努力整合發展資源,促進地區形成發展極。針對上述情況,打造中心城市是發展的第一選擇。
關于選擇這種重點區域優先發展的策略,主要是為了避免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發展規劃而無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這樣的策略有利于快速形成區域增長極核,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區域快速發展。
推進區域同步協調發展,需要努力完善鐵路、公路和民航等多種交通設施,形成立體化多功能交通網絡,促進各種運輸無縫鏈接,打造貨客運輸“一體化”服務體系。大力支持城際交通發展,加強城市與城際交通無縫鏈接,早日實現“一站式”交通服務體系,構建經濟發展逐漸向周邊城市群擴散,早日實現以貴陽為中心的黔中1h的生活圈,支撐資源開發、旅游建設等經濟產業發展的交通網絡成型,逐漸引領黔中城市群城鎮化發展。
重點發展黔中城市群與珠江三角洲區域、成渝雙城經濟圈及其周邊地區的高速公路、快速鐵路聯系,逐漸構建網絡交通發展新格局,加快高速網絡的覆蓋率建設,同時還需加強區域快速環線的構建,這是推動黔中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改善城際交通路線,對于推動城鎮群一體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進周邊地區發展的重要保障。
黔中城市群尚處于城市群發展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但具備發展的潛力,需要加強資源、資本和創新等多種發展模式的探索。①利用好自然和人力資源優勢,將這種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內生動力;②逐漸發揮后發優勢,借鑒經驗曲線和科技創新力量,著重引進先進的發展技術和生產環節以及控制性工序;③加大自主研究力度,努力打造科技創新發展戰略。
黔中城市群需要依托交通廊道布置現代產業,通過新型工業化的重點突破,構建以工促城,以城興工的發展模式。增加就業崗位,突破發展門檻,形成城市與產業間良性互動,并強化區域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產業跨越戰略的發展重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①利用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而城鎮化又推動其他產業發展;②加強區域資源整合,聚集優勢發展工業產業;③優化和調整產業發展布局,落實全省十大工業產業、十二大農業產業和十大服務業工程;④重點發展中心城市,著力構建現代化服務體系。
要以環城林帶、長防林帶、生態保育林為基礎,助力加強生態網的構建,為保持生態水土和城市經濟以及人口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開發旅游景點,促進旅游資源的高效配置,努力發展旅游觀光和休閑場所,為市民提供優質的娛樂場所和清新的空氣。加強對綠色生態系統的開發和保護,促進生物多樣性,構筑宜居環境提供保障。生態支撐戰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著力建設安全的生態體系;②加強環境以及水資源的保護力度;③大力治理石漠化,努力促進生態恢復;④高效利用資源,減少污染排放,節能環保。
文化是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保障,黔中地區處于少數民族較多的區域,擁有較多獨特的民族文化,同時山水地貌具備特色,有利于推動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由于黔中地區擁有較多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可以以遵義歷史文化名城、織金洞風景名勝區、黃果樹、黔東南和黔南民族風情旅游等為發展依托,努力構建旅游和文化一體化發展,大力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統文化發展,實現黔中文化產品的產業化,多樣化和品質化,提升區域文化氛圍,宣傳區域文化形象。
在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在經歷“黃金十年”和實現決勝脫貧攻堅宏偉任務后,貴州需要以六大宏觀戰略推動黔中城市群發展,應對新時代的新需求和新挑戰,邁入新的發展征程。黔中城市群一方面還處于城市群發展的初級階段,另一方面又承載了貴州經濟社會和對外開放發展的增長極職能。因此,本文基于區域聯動戰略、核心聚集戰略、交通引領戰略、產業跨越戰略、生態支撐戰略以及文化提升戰略為研究主線,論述新時代黔中城市群空間發展戰略,進而順應國家的發展要求,推動貴州健康發展,不斷以宏觀戰略彰顯發展優勢,明確發展方向,突出主要的發展重點,形成戰略式跨越,推動貴州翻開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