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雨
(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與建筑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是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項常用技術,在實踐中,為確保施工質量達標,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施工準備及把握好相關施工技術要點。
后澆帶是指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根據相關建筑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設置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上的混凝土帶,其目的是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受自身收縮或沉降不均影響而形成有害裂縫。因此,后澆帶施工的主要意義在于緩解溫度收縮對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影響和解決沉降差對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在混凝土澆筑后的硬結過程中即會出現溫度收縮的情況,已竣工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更會發生熱脹冷縮,從而導致結構發生變化,形成有害裂縫,但通過后澆帶施工則可有效避免該問題。在建筑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通常會將主體和基礎部分與裙房結構視為一個整體,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證建筑整體的最佳狀態效果,可通過后澆帶施工來將主體和基礎部分與裙房結構暫時分開,從而先完成主體和基礎部分施工,再有效處理剩余大部分的沉降量,同時利用混凝土澆筑的方式對其進行連接。
后澆帶施工的最直接目的就在于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形成有害裂縫,因此在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的施工設計中,需確保后澆帶可有效防止有害裂縫的形成。建筑中任何設計工作都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建筑設計規范要求進行,超長結構后澆帶的施工設計也不例外,只有根據相關建筑設計規范要求所設計的后澆帶,才能有效滿足工程實際需求,充分發揮對有害裂縫形成的預防作用,具備良好的抗震功能。
在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的施工設計中,需確保后澆帶的形狀不會發生改變。具體來說,首先,在后澆帶澆筑前嚴禁拆卸模板;其次,在拆卸模板時應對支架和模板同時進行拆卸;最后,混凝土材料等相關施工材料也均需進行嚴格選擇,保證材料符合相關建筑設計規范要求。
在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的施工設計中,為保證整體建筑結構的穩定性,需確保后澆帶之間的距離設置合理。若后澆帶之間的距離設置不合理,如距離過短或距離過長的話,則可能會給建筑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不同建筑工程的后澆帶之間的合理距離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具體距離參數設計中,一方面需嚴格參照相關建筑設計規范要求,另一方面還需充分結合工程實際情況。為此,在設計前先要做好實地考察工作。此外,通常情況下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的寬度也不能過大,以800mm 左右為宜,在控制合理寬度的前提下,才能夠更加合理地控制后澆帶之間的距離。
在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前,應先做好相關技術資料準備,具體包括圖紙會審資料、設計變更資料、工程洽商記錄等。并且,不但要準備好相關技術資料,還要根據這些技術資料制定一套完善合理的施工計劃安排及指導方案。
在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前,測量放線準備非常關鍵,其直接影響實際施工質量。測量放線的數據依據是施工圖,其實質是將施工圖轉換為實際工程。在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測量放線實踐中會涉及許多方面的問題,若不能有效控制其誤差的話,則會給施工帶來極大負面影響。例如,在混凝土澆筑步驟中常會出現混凝土厚度方面的誤差,所以為切實保證測量放線精度,應嚴格按照施工圖設計來進行相關操作。常用的測量放線方式有兩種:①直線段法,其通常是利用經緯儀來進行測量定向、利用測距儀來進行定位放線;②曲線法,其通常是綜合利用圓線、弧線、直線等進行測量放線,并利用橫豎軸雙坐標進行輔助定位。
在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前,應先做好施工現場準備,確保施工現場道路通、給排水通、電力通、電信通以及土地平整等。由于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中涉及的材料和設備較多,在施工現場準備中需重點規劃好施工區域和材料堆放區域,從而保證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各道工序能夠有效開展、各類材料能夠有序供應。
在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中會應用到相關機械設備,因此在施工前應先做好機械設備準備:①保證質量和性能合格;②保證型號符合相關要求;③保證狀態良好、能夠正常運行。
在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中需應用到混凝土材料等相關施工材料,為保證實際施工質量,在施工前應先做好施工材料準備?;炷敛牧现饕伤唷胶狭稀⑸肮橇弦约巴馓韯┙M成,為獲得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需提前對混凝土進行反復抗壓強度試配;最后,還需根據實際施工條件及水泥水化熱溫差值、最高溫差值等參數來合理估算出最大溫度的收縮應力值。
模板支撐技術是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的關鍵技術之一,如果模板支撐安裝不穩定的話,則會嚴重影響施工質量和安全。柱箍的安裝是模板支撐技術的重點,柱箍安裝應遵循由上到下的程序,并結合柱高、斷面尺寸等參數合理計算確定柱箍間距。例如,如果柱箍類型選用的是雙鋼管柱箍的話,則為保證柱箍與模板之間連接的緊密性,通常需要利用木楔進行加固處理;在柱箍安裝完畢后,還需要利用鋼管等配件來進一步固定柱模,并確保柱模支撐為對稱固定。若梁板支柱的柱斷面過大,可以選擇以高強度的對拉螺桿來連接柱箍與模板,并結合實際情況合理控制拉螺桿之間的距離,預防發生脹?,F象。
在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環節中,首先要確?;炷翝沧⒆裱侠淼牟僮鞔涡蚝汀斑厺仓⑦呎駝印钡氖┕ぴ瓌t;其次要采用分層澆注方式進行澆筑,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斜向分層澆筑、全面分層澆筑或者分段分層澆筑等;再次要有效預防泌水現象,發現泌水后及時清理;以及還要在操作時注意快插慢拔,合理掌握好振距,防出現漏振和過振等問題。此外,在混凝土澆注完畢后,為預防其表面形成塑性裂縫,應在1~6h 后需進行二次澆灌或二次壓光處理。為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溫度,可對砂石材料進行相應的抗直射、防直射處理,或是通過冰水攪拌的方式來給砂石降溫;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也要做好相應的保溫及溫度監測工作,避免因拉伸強度不均勻而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為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濕度,在混凝土處于凝結階段時就要開始進行灌水處理;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也要及時對其開展灑水養護工作,一般常溫澆灌完畢后的6~18h 內即要開始進行灑水養護,總養護時間需大于等于28d,如果是重點部位還需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養護時間,注意第一周的養護最為重要。
通常在混凝土澆筑完畢的1 個月后即可對模板及底梁板進行拆卸,注意在模板拆卸前先保證混凝土強度達到相關設計要求。在具體的模板拆卸過程中,需避免損傷、劃傷到混凝土結構表面和邊角處,確保模板拆卸完畢后后澆帶的板底是完整無損的。其次,需注意避免在模板拆卸過程中對混凝土結構產生沖擊荷載。此外,在模板拆卸完畢后,還需現場集中堆放和清理拆卸下來的模板。
鋼筋是建筑工程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中,鋼筋處理技術的應用非常重要。只有處理好鋼筋問題,才可保證建筑結構的穩定性。而鋼筋處理的關鍵在于嚴格按照施工圖標準要求對鋼筋進行有效綁扎和固定,避免鋼筋在模板支撐設置或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發生位置偏離。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的施工設計中,需確保后澆帶可有效防止有害裂縫的形成、形狀不會發生改變、相互之間的距離設置合理。而在超長結構后澆帶的施工實踐中,需做好充分的施工準備及把握好相關施工技術要點,這樣才能夠切實保證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