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卿
(衡陽市城市防洪管理處,湖南 衡陽 421001)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深受水災、旱災等相關災害的影響,對于城市化的發展質量會造成嚴重損害,同時對于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也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高度重視城市防汛抗災能力的提升,進一步結合當前的發展情況,充分落實相對應的應對策略,以此確保城市的防汛抗災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和城市發展質量的提升而提供必要條件。我國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構建系統完善的防汛抗災體系,確保各類體系對防汛抗災工作進行相對應的指導和規范,從根本上降低自然災害問題對于城市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前,防汛抗災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進展,進一步構建相對應的防汛抗災體系,為城市化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為城市化的良性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從具體情況來看,在實際的防汛抗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或者不足,具體來說,相關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相應的防汛工程體系不夠健全完善,缺乏應有的防御能力。從具體情況來看,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相應的防汛減災工程體系不斷建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整體體系不夠完善,在針對特大洪水進行防御的過程中,往往不具備足夠的防洪能力,特別是針對某些臺風高發地區而言,相對應的工程體系往往達不到防臺風的標準,由此導致城市的生態環境和市政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出現重大的損失,對于城市的安全發展造成很大損害,無法確保城市化進程的順利推進。
(2)相應的防汛組織機構不夠完善優化,并沒有形成統一化的指揮和調度。在當前我國城市發展過程中,政府相關方面都結合不同地區的江河湖泊等,加大防汛管理和調度的力度,并成立了相對應的防汛減災領導班子和協調小組。然而從具體情況來看,在實際的防汛搶險過程中,相對應的組織機構往往存在一定的漏洞或者問題,各類信息的交互與共享面臨著諸多阻礙。由此導致防汛抗洪工作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管理和分配方面往往不夠科學合理,進而導致防汛減災工作效率十分有限,無法完成相對應的防汛目標。
(3)防汛減災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完善。從具體情況來看,在城市的防汛抗災過程中,針對相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和優化,這樣才能為各項工作的推進提供相對應的法律保障,使各類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但是從具體情況來看,某些地區的防汛減災工作往往不具備應有的法律規范性和指導性,在實踐的過程中不能充分體現出應有的管理效果,對于違法亂紀或者違章操作的事項,仍然缺乏完備的法律規范予以支撐,導致防汛減災工作不能呈現出應有效果。
(4)對于緊急自然災害缺乏應有的應急處理預案和防控效果。針對某些洪澇災害來說,往往發生得特別突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著重做好相關災害的應急預案編制和防控管理,體現出應有的防控效果。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某些城市并沒有構建完善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和防控措施,由此導致政府的指揮調度和決策往往不夠積極有效,缺乏及時性,由此導致抗災搶險不夠及時,災后搶險工作往往也不能及時跟進,這類情況對于城市的防汛抗災工作能力的提升造成嚴重影響。
(5)沒有著重做好防汛減災的宣傳推廣工作。在城市的防汛減災工作中,著重做好防汛減災的宣傳推廣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只有不斷推廣和宣傳,才能有相對應的群眾基礎,使更多人參與防汛減災工作,進而呈現出更加良好的效果。而從具體情況來看,很多城市都沒有相對應的宣傳推廣部門,并未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加大推廣力度,相關信息化模式沒有得到充分應用,因此導致城市化推進過程中沒有形成系統的輿論體系和防災意識。
在具體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應當更多地考慮到各地區的發展需求,構建更為完善的防汛抗災體系和相關制度機制等等,這樣才能為提升城市的防汛減災能力而提供必要的保障。要著重做好防汛減災工程建設工作,這是防汛工作的基礎所在,如果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就無法推進防汛減災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缺乏物質保障。特別是針對某些城市洪澇災害時間比較長,危害巨大的特點要充分掌握,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防汛工程建設得到進一步增強,夯實基礎,這樣才能從根源化解危機,確保相關災害能夠在萌芽狀態得以消除。針對某些無法控制的洪澇災害,也要注重做好防控和處理工作,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此類災害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在防汛抗災工程體系建設過程中,要進一步有效利用新技術、新材料,針對重點環節進行嚴格的把關,對于災害多發地區要著重做好科學合理的防范,加大監管的力度,以此使城市的防汛抗災能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特別是針對某些城市防汛抗災工程體系的薄弱環節要進行嚴格的把關,查漏補缺,以原有工程為基礎,進一步設立相對應的防汛機動搶險隊伍,以此充分降低洪澇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
要想使城市的防汛抗災能力得到充分提升,就需要著重做好法制建設工作,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與之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為防汛減災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進而為各項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法律保障。結合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設立相對應的實施規范和細則,這樣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健全和完善相對應的法律體系和管理制度,以此為基準點使相關城市的防汛減災工作有更加堅定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進而規范有序地完成各項防汛減災工作任務。
從根本上來講,在城市的防汛抗災過程中涉及多方面內容,此項工作本身就是十分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具備全局的眼光,統一指揮,做好全局的掌控,這樣才能體現出應有的防控效果。因此在實際的防汛過程中就需要構建更為完善系統的指揮系統,進行精準有效的統一化決策和部署,具備戰略眼光,結合城市的發展情況,著重做好指揮系統的完善和優化工作,使相關決策更為精準,更及時有效,這樣才能充分呈現出更加有效的防災效果。防汛抗災工作中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這是關鍵所在。要以相關的指揮系統為指導,在人員、物資、機械等相關方面都要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實現最優化的組合,以此從根本上提高防汛減災工作效率。在實踐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還應當堅持統一領導,全面推進管理工作開展,確保各單位的工作人員能夠緊密配合,這樣才能確保各項工作在統一部署和指揮之下有序進行。相關部門要組織各類人員著重做好本區域、本部門的防汛減災工作,并在嚴格監督、統一指導下嚴格執行各項命令和指示,堅決服從上級的指揮,以此形成統一化的布局,進而完成相對應的抗洪搶險任務。
在防汛抗災工作中,著重做好預防工作是基本前提,因此要構建系統完善的預防機制和體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這樣才能使相關災害得到充分防控。在實踐的過程中,要確保相應的防控機制體制能夠不斷優化和完善,結合不同災害的實際情況和發生規律進行針對性改進,使相關的防控方案和機制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風險防控的質量和效率。另外,還應當從災害問題發生的原因入手,進行全面分析,重點的把控關鍵環節,著重針對各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然后充分做好準備工作,使預防制度建設和防災工程體系有效融合,相輔相成,實現緊密的融合和互動,這樣才能在防汛抗災工作中呈現出更加良好的作用,為城市防汛承載能力的提升提供巨大的助力。
為了更大程度上促進城市防汛抗災能力的提升,我們應當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工作,針對各類工程設施要高度關注,充分做好擋、排、攔、蓄、分等相關操作工作。其中,擋是指通過加固河堤等有效控制方法,對于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進行防范和抵御,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生命財產損失。排主要是以排澇泵站為基礎針對河道進一步疏通和完善,然后著重地做好地下排水管道系統的優化管理,針對地勢低洼處可以增設排水設備,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城市的綜合排水能力。攔是指挖設排水溝,部分地區的降水量較大,因此要著重做好山洪和洪水的排泄處理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使洪水能夠得到充分排除,緩解防汛壓力。蓄主要指的是利用相關措施,做好蓄水處理工作,因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夠規范,可利用洼地、池塘等相關設施進行處理,以此有效規避洪澇災害,同時也能夠使水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利用,充分實現防汛減災效果。
綜上所述,城市防汛抗災工作的開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針對此類現象,我們可以結合城市特殊化的發展需求,制定有效的應對方案,以此從根本上提升城市的防汛抗災能力,進而促進城市建設實現更加良好的發展,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