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亮
(中交一航局路橋分公司,天津 300456)
在連續梁施工過程中,做好連續梁邊跨預應力施工屬于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尤其是對于城市軌道交通連續U梁設計為薄壁結構,邊跨厚度僅40cm。在開展預應力連續橋梁施工的過程中,必須制定完善的監管機制,通過多個方面進行管理和監管,保證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所有施工材料的質量,具體的施工也應嚴格按照施工流程開展。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證橋梁結構的穩定性,避免其在應用過程中發生變形,推動整個橋梁工程可持續發展。
總結以往的施工經驗,在連續梁邊跨施工過程中,流程不規范是影響預應力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在鋼筋安裝時,沒有對橋梁結構的結構和架體進行綜合性評估及驗算,從而造成安裝時所使用的鋼筋結構自重超出支撐體系承載能力,引起結構形變、裂縫等問題,降低了結構的穩固性;②在施工過程中對于一些常見病害,如結構裂縫、積水等,如果沒有及時對其進行處理,會逐步擴大病害帶來的負面影響,使預應力影響逐漸過大,最終導致結構使用年限縮減。
在工程施工期間,材料質量不合格也是影響預應力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在設計階段所參考的數據總量較少,這也降低了采購方案中相關內容的合理性,使初始狀態下采購的材料合規性較差,從而影響連跨結構的施工質量;②材料出入庫管理合理性較差,在連續梁邊跨施工過程中,需要應用到不同強度、不同級配的施工材料,而材料在進入現場后也需要按要求進行分類堆放,由于缺乏可靠的管理計劃,導致材料管理過程中出現混用的情況,使結構初始強度不滿足既定要求,從而影響整個結構的應用質量;③水泥、外加劑等材料長時間未使用容易出現變質的情況,若沒有及時篩選出來,也會降低結構原有預應力參數,影響材料本身的應用質量。
連續梁施工時,需要注重澆筑過程的控制,確保連續梁最終的成型效果。而部分施工單位所使用澆筑方法的合規性較低,直接降低了澆筑后連續梁的成型質量。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混凝土振搗工藝不合理。由于連續U梁邊跨鋼筋分布較密,尤其是拉鉤筋梅花分布,且縱向落差較大,采用常規插入式振搗棒很難形成有效振搗通道;同時,邊跨與底板交接倒角位置無法插入振搗,導致振搗效果較差;②澆筑間隔時間過長,連續U梁施工期間主要采用分層澆筑的方法進行施工,相互層間的間隔時間不能超過60min,若間隔時間過長導致下表面出現初凝的情況,這樣也會導致連續梁出現分層問題,影響到預應力分布效果;③沒有按照既定要求對振搗時機和振搗時間進行控制,使混凝土凝結后出現麻面、蜂窩、裂縫等病害,此問題也會影響結構內部的應力分布,影響結構穩定性。
進行區間連續梁邊跨預應力作業時,懸臂施工屬于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該環節控制質量較差時也將直接影響結構的成型質量。總結以往施工經驗,相關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懸臂長度不滿足要求,無法和預應力鋼筋所在位置達到平衡態,這也使得橋梁中心位置出現較為嚴重的偏移,增加橋梁結構倒塌的風險;②在懸臂工作期間沒有做好監管工作,使其沒有按照既定工序完成施工,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隱患,如果在驗收階段才發現該問題,也會增加返工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除了上述提到的應用問題外,在城市軌道交通連續U梁邊跨預應力施工過程中,還存在結構設計不合規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各項參數計算結果合規性較低,在有限元模型中所依托的數據基數較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計算結果的偏差性,從而影響后續施工活動的順利進行;②結構設計內容牽涉到許多學科內容,并且存在設計沖突的問題,因為前期溝通頻率相對較低,沒有及時處理沖突問題,這也導致后續施工時施工變更頻率的增加,降低了結構設計方案本身的指導價值。
通過規范預應力施工流程,有利于各環節施工活動的順利進行,確保結構預應力分布的合規性。在實際應用中:①在鋼筋安裝過程中,需要根據橋梁結構對架體進行嚴格驗算,可以依托于有限元模型完成鋼筋結構參數的確定,確保結構自重處于安全范圍內,如果出現結構自重超出支撐體系承載能力的情況,也需要及時做好加固處理工作,以提高結構的穩定性;②在施工過程中對于一些常見病害,需要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同時也需要做好病害處理過程的記錄工作,降低病害帶來的負面影響,使連續梁結構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通過加強材料質量管理,可以為結構預應力均勻分布創造良好條件,提升結構施工后的穩固性。在具體應用中:①在設計階段利用大數據技術增加參考數據總量,根據分析結果來擬定采購方案,提升所采購材料合規性,為連跨結構施工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②加強材料出入庫管理,在區間連續梁邊跨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到許多類型的施工材料,在材料入庫時需要按照要求對其進行合理堆放,做好防潮、防曬等措施,同時做好出庫抽檢核對工作,避免材料混用的情況,使結構初始強度滿足既定要求,提高結構的應用質量;③對于長時間未使用的材料,再次使用前需要重新進行質量校驗,及時篩選出變質材料,確保施工過程中,所使用材料的統一性[1]。
通過嚴格監管懸臂施工流程,能減少不合規操作的發生,確保連續梁預應力施工的順利進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①在前期做好懸臂長度的計算工作,借助模擬實驗確定懸臂的具體長度,使其可以和預應力鋼筋所在位置達到平衡狀態,避免橋梁在應用中出現中心位置偏移的問題,提升橋梁結構的穩定性;②在懸臂施工期間,也需要做好監管工作,使其能夠按照既定工序完成施工,并且做好節點質量的驗收工作,待驗收通過之后,再開展下道工序,確保成品結構的施工質量[2]。
通過細化預應力澆筑方法,有利于提高連續梁成型質量,確保預應力分布過程的合理性。在具體實踐中:①優化鋼筋分布及振搗工藝。采用附著式振搗器+插入式振搗棒相結合的振搗工藝。對于邊跨與底板連接倒角以上30cm范圍內采用附著式振搗器進行振搗;對于上部邊跨分層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棒進行振搗。另外,在確保鋼筋整體結構滿足受力要求前提下,對邊跨鋼筋進行調整分布,確保能夠形成有效插入振搗通道;②如上文所述,連續U梁在施工期間采用分層澆筑的方法進行施工,相互層間的間隔時間不能超過60min(或根據混凝土配比及現場工況確定)。如在夏季高溫施工還需要根據外界氣溫進一步調整間隔時間,現場應重視該環節施工內容,做好監督管理工作,確保分層澆筑過程的順利進行;③在混凝土完成澆筑后,按要求開始振搗工作,單次振搗時間控制在30s以內,待表面出現浮漿之后,移動振搗棒到下一區域繼續展開工作。完成所有振搗工作后,初凝前還需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收面抹灰,確保連續U梁成型后的外觀質量[3]。
通過完善結構設計內容,可降低施工期間的變更頻率,提高連續梁預應力結構施工質量。在具體實踐過程中:①增加有限元模型中的數據總量,借助大數據技術補充數據,這樣可以提升計算結果的一般性,有利于結構設計方案的順利制定;②結構設計內容牽涉到許多學科內容,在設計期間需要做好信息溝通工作,減少設計沖突的情況。同時在設計中還可以利用BIM技術進行沖突實驗,及時修正設計方案中的相關內容,提高結構設計方案的指導價值[4]。
通過完善全面監測技術,能夠及時發現潛在安全隱患,提升施工過程的有序性。在開展連續梁邊跨預應力施工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積極引入先進的監測技術和施工技術,保證快速得到橋梁項目的相關參數,精準確定橋梁內部構件的數量,為后續的施工打好基礎。按照具體的測量結果,制定符合項目實際的施工方案,然后嚴格按施工方案內容開展安裝工作,只有這樣橋面結構的穩固性才能得到保證,整體結構的預應力和收縮力才能得到提高,大大降低質量不過關的現象產生。通過引入先進的監測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精準的測量結果,大大降低測量的誤差,因為應用了先進的監測設備,所測得的數據和參數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根據這些施工數據設計出來的施工方案也會更加合理。
綜上所述,規范預應力施工流程,有利于各環節施工活動的順利進行,加強材料質量管理,可以為結構預應力均勻分布創造良好條件,監管懸臂施工流程,能夠減少不合規操作的發生,細化預應力澆筑方法,有利于提高連續梁成型質量,完善結構設計內容,可以降低施工期間的變更頻率,完善全面監測技術,能夠及時發現潛在安全隱患。基于城市軌道交通連續U梁邊跨預應力施工期間的常見問題,采取恰當的優化策略,對于提高連續梁邊跨結構穩固性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