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珊
(山西晉設拓凡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13)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暴發,對各大醫院的傳統傳染科室提出了挑戰,同時傳統的傳染科室已無法滿足醫院對于高傳染性疾病的應對措施。在不斷完善院區原有感染性疾病科室功能的同時,建設更為先進的且相對獨立的感染性疾病樓已成為現代化醫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醫院院區感染系統的首要防護陣地,所以感染性疾病樓的建設必須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鏈、隔離易感人群的基本原則為建設標準。
參考項目為某醫院新建感染性疾病樓建設項目,新建感染性疾病樓位于整個院區的東北角,院區市政條件比較成熟。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為10000m2;建筑規模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總高度為17.1m3。其中一層布置呼吸道與非呼吸道診療區,二至三層均為負壓病房、負壓隔離病房。整體設計上功能分區簡單,平面布局緊湊。
根據醫院院區整體規劃及感染性疾病樓的特殊性考慮,感染性疾病樓設計需滿足以下幾個關鍵點:
感染性疾病病源為傳染性疾病且種類繁多,設計中盡量避開院區的主導風向,且遠離人員密集場所及環境敏感地。本次參考項目位于整個院區東南角,位于院區下風向,近鄰污水處理站及換熱站等輔助功能房間。
在參考項目周邊設有獨立的道路系統及綠化,間接與整個院區其他建筑分開,形成一個完全、獨立的封閉空間。距周邊建筑距離均大于20m,起到綠化隔離作用,避免感染源直接交叉。
考慮到項目功能的特殊性,空間上盡量與周邊建筑隔離,形成獨立的消防系統,在周邊設置消防車道,與院區道路銜接,便于消防人員救助。
感染性疾病樓救護車流線的重要性,在感染性疾病樓區域需設有獨立的救護車消毒場地,以避免流線感染交叉。參考項目感染性疾病樓的主要出入口位于院區的東側,救護車從東側入口進入,患者放置建筑入口(建筑主入口)處,快速駛入消毒場地??紤]到救護車需快速消毒及清洗干凈,在院區的西南側設有救護車臨時停車位兼消毒場地。
為了避免院區內部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樓會設置獨立的出入口。本項目在院區東側規劃道路上設置獨立的出入口,使消防車抵達醫院后,能直接到達感染樓,不與其他空間穿插,方便滿足患者就醫需求。
依據醫院等級、地理區位不同,設置相應的診室、留觀間數不同。本項目主要從呼吸道、非呼吸道兩種患者角度分析。功能以“三區兩通道”為原則進行設計。其中“三區”為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兩通道”為醫務通道、患者通道。
平面功能布局:清潔區設置更衣室、休息室、衛生淋浴間、辦公室兼配餐間、會議室等。此區域的設計主要是從醫務人員角度考慮,為提供日常生活便利使用。半污染區設置醫生示教、護士站、治療間、治療準備室、藥品庫、更衣值班室等,主要為醫生工作區,房間布局緊湊,方便醫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在半污染區設有醫務通道,平時醫生通過時,不需要采用任何措施,直達病房。疫情時,在醫生工作區增設緩沖間兼做防護區,工作時,需通過防護措施,方可工作,防止醫護人員感染。污染區設置診療區、病房區,診療區功能有診室、留觀、治療室、搶救室、B 超、心電、化驗、掛號收費、患者衛生間、污物、潔具間、隔離診室、隔離留觀、隔離手術室、CT、DR、快檢區等;病房區功能有病房、監護、負壓隔離病房、污物間、清潔間等。
依據三區功能設計,一層設置診療區,二至三層設置病房區,每層設有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在清潔區→半污染區、半污染區→污染區設有獨立的緩沖間,緩沖間設有感應式洗手設備及掛衣設施,并且能滿足疏散、消毒等功能。在整體設計中清潔區為正壓區,污染區為負壓區,三區之間通過氣流組織形成壓力梯度。
參考項目成“回”字形,運用型體特點合理布置功能。本次設計功能從兩方面考慮:平時功能的使用;疫情期間功能的使用,能合理完善功能最大的使用空間。
(1)平時使用時,從傳染病患者的不同病源出發,整體功能系統分為兩部分:呼吸道治療區、非呼吸道治療區。在呼吸道治療區、非呼吸道治療區中又設有獨立的診療區及住院區。由于針對病源患者不同,運用樓層的不同、豎向交通來區分住院區功能的布置,避免患者之間互相交叉感染,來滿足平時醫院治療傳染病患者使用需求。
(2)就新冠肺炎而論,傳染病患者基本通過飛沫、口液傳播途徑,呼吸道傳染病患者作為疫情期間主要考慮的治療群體,因此選用變頻空調設計,是整個功能的設計要點,運用變頻風速調整非呼吸道區域的壓力梯度,來滿足疫情期醫院患者治療空間的使用需求。
本次設計的流線主要是從三個方面考慮:人員流線、物品流線、污物流線。
人員流線分為醫務人員流線、患者病人流線,患者病人流線又分為呼吸道患者病人流線、非呼吸道患者病人流線、隔離患者病人流線。在一層西北角設有獨立的醫務人員入口,并設有豎向樓電梯與各層醫務人員之間相連通;南側設有獨立的呼吸道患者入口、非呼吸道患者入口進行分診治療,通過各自的醫用電梯、樓梯進入不同的病房治療。
物品流線:物品流線與醫務人員流線一致,屬于清潔區,需從清潔區通過雙門密閉傳遞窗傳遞給每個患者。
污物流線:院區設有集中地垃圾收集站,每層設有獨立的污物間,收集清洗垃圾,平時的垃圾處理通過專用的污物電梯運往院區垃圾收集站,疫情時,通過污物電梯運往地下一層,運往市政特殊處理站處理。
在滿足院區平時使用的同時一并兼顧特殊時期醫院的緊急救援轉換。感染性疾病的病源種類比較繁多,這次設計主要針對呼吸道與非呼吸道兩種病源作為主要設計方向來探討,病房設置分為兩層,二層設有非呼吸道,三層設有呼吸道,平時為普通病房,疫情來臨時二層直接轉換為呼吸道病房使用,從平疫結合角度考慮平面功能的布置。
采取風機設置變頻風機,通過設計風量來達到疫情轉換使用功能。平時使用時按不小于設計風量的一半運行,發生疫情需要轉換時按設計風量運行即可。
每層區域劃分均按“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劃分。清潔區送風系統采用粗效、中效兩級過濾;半污染區、污染區送風系統采用粗效、中效、亞高效三級過濾,排風系統應采用高效過濾器過濾后高空排放。負壓隔離病房排風的高效過濾器應安裝在房間排風口處。依據不同的能效過濾程度不同以及房間功能的壓差不同,以此達到區域的劃分。
作為感染性疾病樓功能的建筑,其排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等致病物質,有效控制交叉感染是設計的重中之重,污水作為感染性疾病樓的主要廢物,應重點考慮其排放的安全性,故本設計將污水系統分為潔凈區污水、潛在污染區污水及污染區污水系統,全部污水經消毒池消毒和化糞池處理后與院區污廢水管道匯合排入院區污水處理站處理。
對于整體設計來說,感染性疾病樓不建議采用自然通風方式,考慮到整體樓建設的特殊性,建筑內外窗均采用管理制開啟方式,均設有全自動的管理系統。
從感染性疾病樓的建設角度考慮,整個區域與大氣流之間成負壓狀態,在設計中氣流組織尤為關鍵。①氣流組織:通過氣流組織的壓力梯度,形三區,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三個空間區域;②氣流方向:病房樓層的布置,呼吸道病區位于非呼吸道病區上方,考慮到呼吸道病區的傳染概率比較大,避免氣流通過風道互竄;③病房、留觀的氣流:病房及留觀的設計,與平時醫院的病房、留觀設計不同,普通設計新風通過“上送上排”方式,調整房間的氣流組織。而傳染病病區、留觀設計,需通過“上送下排”方式,達到氣流不混亂、不交叉的實際效果。
此外,感染性疾病樓的設計在實際設計與醫院管理的過程中還應注意:首先每個醫院的設計都需考慮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而設計,因平時處于閑置狀態利用率較低。所以設計應從平疫結合的角度出發,使護理單元的空間與設備便于調整與控制,從而既可以節約能源,還能滿足常規診療的使用需求。對于未來的感染性疾病樓的設計不再是單純為解決醫院的功能需求,設計者應密切關注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從建筑設計的功能合理性出發,兼顧患者感知需求,順應節能環保的發展趨勢,才能體現感染性疾病樓設計的應用價值及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