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克峰
(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框剪結構模板工程施工質量決定了整個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模板支撐體系的選擇與框架結構側層高和跨度有關。在模板的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人員技術水平的高低,導致支模的施工質量出現各種問題,最終影響整個框剪結構的施工質量。本文就框剪結構不同部位模板常見的施工質量問題、原因分析及其預防措施進行了探討。
造成框架柱、剪力墻根部蜂窩麻面或石子過多等問題的主要原因有:①基層不平導致框架柱、剪力墻的模板與基層見縫隙過大,漏漿嚴重;②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模板和鋼筋掛漿嚴重,從而導致混凝土離析后,石子主要集中在根部,導致混凝土密實性較差。
對于出現框架柱、剪力墻根部蜂窩麻面問題的主要預防措施有:①模板安裝前,采用1:3的水泥砂漿將基層找平,減小基層與模板間的空隙;②安裝模板結束后,應采用靠尺板和線墜校正模板的截面尺寸和垂直度,然后用1:3的水泥砂漿將模板根部抹出八字形,堵嚴模板與基層見的縫隙。
造成框架柱、剪力墻出現扭曲現象的主要原因有:①箍筋綁扎前未及時將偏位扭曲的主筋歸方,或箍筋綁扎過程中未注意歸方,導致框架柱和剪力墻扭曲;②模板安裝過程中為按照彈線進行支模,或支模后未找方;加固前未對模板采用拉桿和斜撐校正,或校正時設置的拉桿數量不足、斜撐與拉桿剛度不足或設置不平衡;③在主筋上焊接模板支桿時,焊接尺寸偏差過大導致加固模板時發生扭曲;④大截面尺寸柱或剪力墻在澆筑混凝土時,由于澆筑方法不當導致單側模板產生過大的側向壓力,模板四周不均衡受力,從而導致模板發生變形扭曲。
對于出現框架柱、剪力墻出現扭曲現象的預防措施有:①在安裝模板前或在綁扎箍筋的過程中,應及時將主筋的位置校正歸方;②安裝模板時,應按照控制軸線安裝模板,在模板的兩側至少設兩道斜撐或拉桿,并將斜撐或拉桿固定在預先埋置的鋼筋厥上,同時用花籃螺栓對其進行調節和校正。設置拉桿和斜撐的數量應根據澆筑混凝土時產生的側壓力進行計算確定,拉桿和地面之間的夾角應保證45°為宜;③焊接模板支桿或制作模板墩臺時,應嚴格按照控制線進行;④澆筑混凝土時,應沿模板四周均勻對稱投料,保證模板四周所受的混凝土側壓力基本相同。
框架柱軸線和剪力墻墻身不在同一軸線上的主要原因有:①通排柱、剪力墻在支模時未按照軸線施工、支模方法不正確;②對模板兩側加固時,一面緊一面松導致兩側受力不均衡。
對于出現框架柱軸線和剪力墻墻身不在同一軸線上的預防措施有:①通排柱、剪力墻支模時,應按照先兩端柱后中間柱的順序進行支模,且校正固定后應拉通線校正中間構件的位置;②對模板兩側加固時,應保證各個方向對稱均衡進行。
造成框架柱、剪力墻脹模,造成漏漿、斷面尺寸鼓出及混凝土不密實等的主要原因有:①加固模板的柱箍不牢固,或柱箍的釘子在混凝土側壓力的作用下被拔出;②柱箍設置的間距過大,導致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柱箍中間的模板出現鼓出和漏漿等現象。
對出現框架柱、剪力墻脹模,造成漏漿、斷面尺寸鼓出及混凝土不密實等現象的預防措施有:①施工鋼模板時,可采用角鋼和內卷邊的槽鋼作為柱箍,可采用蝶形或心形扣件進行加固柱箍;施工膠合板或竹模板時,可采用方木和不緊加固器等作為柱箍,并進行加固;②柱箍的尺寸和間距應根據框架柱的高度、截面尺寸以及混凝土的側壓力大小,通過準確計算后方可確定,不得隨意確定柱箍間距。
造成框架柱、剪力墻截面尺寸不足,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小的主要原因有:①框架柱、剪力墻安裝模板時,沒有使用保證截面尺寸的支撐桿或支撐桿的數量不夠、支撐位置不正確、支撐桿截面過小,抗彎剛度不足等所至;②澆筑混凝土前,未按要求設置鋼筋保護層墊塊。
對于出現框架柱、剪力墻截面尺寸不足,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小的預防措施有:①模板支設完畢后,應根據模板的剛度確定支撐桿的截面尺寸、間距和數量。一般來講,支撐桿的間距不宜大于1m,加固時應隨時檢查模板的尺寸,對于尺寸不足的部位應補充支桿;②設置鋼筋保護層墊塊時,應保證墊塊的數量不少于5塊/m2,每行至少有3塊墊塊,且應不少于3行。墊塊應通過綁扎固定于主筋上,墊塊的大小應根據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確定。
造成底層梁下沉,低于設計高程;梁的中部或多部位出現撓曲的主要原因有:①高層建筑基礎施工一般都采用基坑開挖的方式進行,基礎施工完進行土方回填后再進行底層梁的施工,導致底層梁的模板支柱直接支在回填土上。由于回填土的密實性較差,在混凝土和模板自重的作用下,模板支柱下沉導致底層梁發生下沉,低于設計高程;②支設模板時,支柱的剛度不足或間距過大,導致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模板發生較大的彎曲變形,導致梁中部或多部位易出現撓曲變形。
對于出現底層梁下沉,低于設計高程;梁的中部或多部位出現撓曲變形現象的預防措施有:①高層建筑基礎施工完畢進行土方回填時,應控制分層厚度、分層碾壓時的壓實遍數、回填土的含水量等參數。支模結束后,在梁的底部采用木橛砸入,木橛的長度約1m,用于擠密回填土層,并鋪設腳手板,支撐柱支社在腳手板上,以保證澆筑混凝土時支柱不發生下沉現象;②支撐模板的支柱剛度和間距應根據混凝土和模板本身的重量計算確定,通常情況下,支柱的間距介于60~100cm。為保證支柱的穩定性,在支柱上面墊100m2的方木,且支柱雙向應加設水平拉桿和剪刀撐,水平拉桿距離地面50cm設一道,以上每個2m設置一道;③當梁的跨度超過4米時,梁底的模板應按照規范或設計的要求進行起拱,起拱的尺寸一般為梁全跨長度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
造成“梁上口偏歪、中部下撓、下口脹模;邊梁上口脹模”的主要原因有:①支設模板時,在側模的上口橫擋沒有設置拉通線,或斜撐的角度太大,導致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的側壓力致使模板上口位移,局部偏歪;②梁底模板的支撐為未根據混凝土和模板的重量,以及施工荷載的因素綜合確定,導致支撐不足以承受上述荷載的作用,最終導致梁底中部下撓嚴重變形;③抱腳枋釘設不牢固,或抱腳枋的剛度不足,在混凝土側壓力的作用下導致抱腳枋的釘子拔出,從而導致側模下口脹模;④安裝邊梁模板時,若使用鐵絲加固,鐵絲的抗拉強度不足,導致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鐵絲被拉長,模板上口脹模。
對于出現“梁上口偏歪、中部下撓、下口脹模;邊梁上口脹模”現象的預防措施有:①側模上口橫擋的設置應根據梁的尺寸計算混凝土的重量和振搗產生的側壓力綜合確定,且上口橫擔應設置拉通線,斜撐的角度不應大于60°,以保證澆筑混凝土時模板上口的剛度;②將模板支撐頂部的橫擋與抱腳枋固定在一起,梁側模板底部沿梁長方向每隔1m設置加固措施;③安裝邊梁模板時,利用對拉螺栓代替鐵絲進行加固,對拉螺栓的設置應距離梁的頂部30~40cm,且沿梁的長度方向間距不超過1m為宜;對于梁長跨度大于4m時,應按設計要求起拱。
框剪結構是工程建設中最常見、也是最基礎的一種結構形式,其施工質量和安全性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至關重要,我們要從施工過程中的每一環節出發,保證其施工質量。而模板工程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闡述使我們的施工技術人員加強對模板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視,提高技術水平,減少在模板工程施工過程中易出現的一些質量問題,不僅能夠提高框剪結構的施工質量,而且能夠節約施工成本,從而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