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光
(長治市建筑工程總公司,山西長治 046000)
施工技術通過長時間的發展逐漸成熟并具有多樣性,對不同的設計要求和受力要求,施工技術的選擇也是多樣的。對現澆混凝土技術來說,其發展時間較長,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其方法本身施工較為便利,且養護結束后形成結構較為堅固。目前,國內的現澆混凝土施工技術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產業結構和施工定式,所以,是目前比較常見的施工方法之一。現澆混凝土的質量控制和管理對提高建筑整體的質量有非常必要和關鍵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工程的具體施工工序包括混凝土的制備、運輸、現場的澆筑和振搗,以及澆筑振搗完成后的混凝土養護。目前混凝土制備和運輸多由商品混凝土企業提供,但是以上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不符合規范的操作,都會對混凝土養護后的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質量問題或者說質量通病有的具有比較明顯的表現,還有一些是在視覺上無法判斷的內部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在施工的過程中都需要提前進行預防。現澆混凝土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蜂窩狀疏松問題具體描述為在現澆混凝土的局部有類似于蜂窩狀的結構出現。由于混凝土材料自身的非彈性和硬度大等特征,蜂窩狀結構的出現會影響結構整體的力學性質,可能會最大限度影響結構應力,使其無法達到結構設計的抗壓、抗拉、抗剪的要求。在現澆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蜂窩狀疏松結構的出現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1)從混凝土材料的本身配比出發,混凝土材料配比不當會造成蜂窩狀結構的出現。配比不當的原因:①由于設計本身存在缺陷;②在材料制備的過程中計量不準造成的。
(2)在開展混凝土澆筑施工前應做好施工準備工作。其中,模板的清潔程度不夠或者模板的濕潤度較差,也會出現蜂窩狀結構。當模板的濕潤度不夠時,混凝土澆筑之后會因為失水過多,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現疏松狀的蜂窩結構。清潔不夠的模板,因其表面存在硬化的混凝土顆粒,所以也會對現澆混凝土產生同樣的影響。
(3)澆筑振搗工作是確保混凝土澆筑質量的關鍵,特別是對大體積的現澆混凝土來說。如果澆筑混凝土時振搗時間太短,振搗不足就會造成混凝土結構不密實,漏振會影響混凝土內的氣體排出。氣體在現澆混凝土內部形成空腔,就會形成蜂窩狀結構。
現澆混凝土構件不平整通常表現為澆混凝土結構表面凹凸不平,如果不平整問題較嚴重,甚至會造成混凝土結構露筋。
麻面的出現非常影響建筑物的美觀,如果出現露筋問題,鋼筋與空氣中的水和氧氣接觸后發生銹蝕,會極大地影響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現澆混凝土麻面問題的出現原因主要有三類。首先,是混凝土模板表面的清潔度;其次,是模板搭建的質量,例如搭接嚴密等;最后,是與振搗工作的質量有關。總的來說,麻面是由于有阻止現澆混凝土結構表面平滑的因素出現,這種因素可能是影響現澆混凝土流動
對于程度較大的表面不平整問題的出現,通常比較常見于混凝土現澆板和梁的澆筑過程中。在梁板同時澆筑時,因為需要對現澆構件進行振搗,如果出現對梁板的厚度掌握不準確,采用人工拍打等方法,容易造成表面不平整問題。其次,當混凝土養護未結束,混凝土的硬化強度還未達標準時,如果出現上人或者運料等工作,也會影響混凝土構件表面的平整程度。另外,如果模板的支撐力不夠,造成混凝土下沉,也會影響表面的平整度。
現澆混凝土露筋問題對于混凝土結構來說屬于嚴重的質量問題,現澆混凝土露筋的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損壞內部的結構。現澆混凝土露筋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
(1)鋼筋固定工作不到位,墊塊出現位移或者用量太少,造成鋼筋位移。
(2)結構構件截面面積較小時,配筋率較高時造成鋼筋過密問題,當混凝土骨料粒徑較大時,導致水泥砂漿無法到大構件下部,造成鋼筋外露。
(3)混凝土粗細骨料及水分的配比與設計配比不符。
(4)混凝土振搗工作不到位,振搗時間過短、深度較淺,在振搗的過程中設備與鋼筋發生碰撞等。
(5)脫模過程中脫模不當,發生混凝土剝落。
綜上所述,鋼筋外露的一大原因就是鋼筋發生位移,如果能夠做好鋼筋的固定和保護工作,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鋼筋外露的問題。
混凝土構件出現裂縫的原因較多,一旦發生,對構件的力學性質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施工過程中對于溫度和濕度的掌握不到位,也可能是由于地基的沉降、養護時間過短進行脫模等也會出現裂縫。
如上文所述,蜂窩狀疏松結構對混凝土構件的強度有很大影響,對建筑物的結構穩定性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實際工程中,可以通過預先防止和出現后處理的方法解決。
在混凝土澆筑開始之前,對混凝土的配比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進行嚴格的檢查,保證實際材料的配比符合設計要求。材料制備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攪拌時間,觀察混凝土的性狀及坍落度數值。開始澆筑的過程中,特別是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構件的澆筑,要注意分層下料,并且保證每一層次的充分振搗;同時,在澆筑開始前,對模板的濕潤度進行檢查;在澆筑時要注意檢查模板的情況,觀察模板在澆筑進行的過程中是否出現松動和混凝土的漏出。在澆筑完成后,脫模后如果發生混凝土構件出現蜂窩狀疏松結構時,要做到及時上報、及時處理。如果出現蜂窩狀疏松結構的面積較小,且蜂窩孔洞的直徑也較小時,可以使用水泥砂漿進行原位修補。如果出現問題的范圍較大,且程度較深時,需要清除表面疏松結構,再次清潔之后使用細石混凝土填筑并搗實。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以及棱角受損是在現澆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常見的一類問題,除了因混凝土材料失水造成缺損以外,混凝土拆模工作的各個環節也是主要原因。另外,對于預制混凝土構件來說,如果在安裝階段起吊沒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構件之間的磕碰也會損壞構件邊緣。這些問題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通過加強預防措施和嚴格控制工作時間等方法避免。
首先,開始澆筑工作之前,需要做好準備工作。模板需要灑水潤濕,如果夏季溫度過高,或者炎熱地區施工,需要通過灑水降溫。同時,模板要提前涂刷脫模劑。在現澆混凝土構件脫模時,要確認混凝土的硬化時間和硬化強度,注意拆模順序,在必要時對棱角等部位采取保護措施。另外,在預制混凝土運輸和吊裝的過程中,需要對設計起吊點提前檢查,提前做好吊裝方案,采取合理的保護措施,避免起吊過程發生掉落和碰撞。
鋼筋外露問題的出現會影響建筑物產生結構和穩定性,特別是道路和橋梁工程來說,鋼筋外露發生銹蝕嚴重的會影響結構的安全性能,甚至引發安全事故。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混凝土結構漏筋問題,一旦出現,便需要提出妥善的解決方案。
在混凝土開始澆筑前,需要根據施工方案中鋼筋的位置和保護層厚度等信息,對鋼筋和墊塊的位置、牢固程度等進行復核,確保鋼筋綁扎位置的準確性。同時,因為澆筑過程中需要進行混凝土振搗,應提前預設振搗位置和深度,避免在振搗過程中振搗設備與鋼筋發生碰撞,導致鋼筋位移。在構件內部鋼筋密集時,需要進行振搗位置的預留,或者可以選擇尺寸、空間合適的振搗工具。檢查鋼筋是否存在彎折、脫扣問題,如果存在上述問題要在澆筑前及時整改完成后才能澆筑施工。混凝土分層澆筑要嚴格控制分層厚度,可以通過設置標線的方法進行控制。在澆筑過程中,要注意鋼筋的形態,如果發生鋼筋位移或者鋼筋上浮的問題,也要立即進行處理。
混凝土的強度決定著結構承載力和穩定性。混凝土強度的控制,首先,來源于混凝土制備過程的材料配比是否準確,攪拌時間是否標準。合理的攪拌時間可以確保原材料攪拌均勻,也可以有效避免后續運輸以及澆筑施工過程的離析問題。其次,合理的混凝土制備工藝,對原料的添加順序也有嚴格的規定。最后,澆筑完成后混凝土構件的養護條件和時間的充足,是保證構件強度達到設計標準的關鍵。如果出現混凝土構件的結構強度不足問題時,要通過專業實驗采取有效的結構加固措施。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現澆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和產生的原因,本文對現澆混凝土構件的質量通病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在施工的過程中,根據以往的經驗總結提前有效預判,從而確保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避免發生質量通病,提高結構實體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