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峰
(山西太水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鉆孔灌注樁技術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一種常見的地基加固技術,在建筑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已具備較為成熟的施工工藝,在實際應用中不僅施工效率較高,還能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但是隨著建筑工程的種類和規模的不斷變化,傳統的施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也會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建設,甚至會威脅施工人員和用戶的生命安全。因此,施工單位和管理人員應總結工作經驗,嚴格把控鉆孔灌注樁技術在應用中的施工要點,有效地對其進行改進和升級,使其能滿足行業中不斷提升的建設需求,促進我國建筑行業更好的發展。
灌注樁是一種就位成孔,倒入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制作而成的樁,在施工過程中將其釘入地基中以提高地基的強度和穩定性。整個施工環節主要包括成孔和灌注樁體,成孔方法較多,包括人工挖孔、機械鉆孔、沉管、爆擴等,成孔后將孔洞內的土體清除,然后再將混凝土、樁體構件等材料按照一定工序置于空洞內,從而形成灌注樁[1]。根據成孔方式的不同將其劃分為人工挖孔灌注樁、鉆孔灌注樁、沉管灌注樁、爆擴灌注樁等,鉆孔灌注樁是實際工程中最常見。常用的鉆孔灌注施工方法有泥漿護壁施工和全套管施工法兩種,二者的施工工藝和方法具有較強的差異性,實際工程中泥漿護壁施工法較為常用。
與其他相比,鉆孔灌注樁最大的特點就是施工中產生的噪聲并不明顯,并且具有較高的工程利用性。例如在實際施工中另一種常見的地基加固防范錘擊法是通過錘擊樁體將其錘至制定深度,錘擊過程不僅會產生很大的噪音,而且對錘擊設備有更高的要求。而鉆孔灌注樁則能顯著規避因施工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同時,鉆孔灌注樁比預制樁擁有更大的孔徑,在施工中的實用性更強,對不同類型的地基適應能力更強,也無須在施工前準備多種類型的孔洞,無須反復打孔,有效提升地基加固的施工效率,使工程能夠快速推進,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1)經濟效益突出。與其他相比,鉆孔灌注樁技術明顯擁有更強的靈活性,能夠在多種地質環境中應用,并且都能獲得較好的施工效果。強大的適應能力不僅能有效提升工程的施工速度,還能降低施工人員選擇灌注方法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施工的準備時間,有效節省建筑工程施工的時間成本,進而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2]。
(2)安全性能良好。所有施工技術均應確保施工項目的整體質量并提高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大量的工程案例都表明鉆孔灌注樁技術在施工中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使施工人員在安全的作業環境中工作。
對建筑工程施工來說,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只有加強對施工準備工作的重視程度,在人員、材料、設備等方面做好準備,才能保障施工的有序推進。
(1)施工人員應對施工現場的水文地質條件進行詳細勘察,探明施工環境中的地下水情況和周圍低價環境中的建筑群排布情況,完成勘察后整理出詳細的勘察資料,根據調查報告,我們要推測出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變化,并要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以便在施工中能第一時間對突發情況進行處理,降低各種時間對施工的影響,將損失控制在最低范圍內[3]。同時,項目工程人員也應整理好相應的施工資料,以便在施工推進的過程中隨時檢查工程的建設內容,確保施工環節與既定施工方案相符,方便對施工質量進行控制,從而提高施工過程的穩定性。
(2)應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環境和建設需求詳細地制定施工流程,將鉆機和施工材料運到場中,開辟專門的場地對材料進行保管,并根據材料特性采取相應的保管措施,避免在施工開始先出現不必要的材料損耗。根據建設需求選擇合適直徑的鉆機,并在施工開始前檢查鉆機的性能,對其進行必要的養護,確保其能適應作業要求。在必要情況下可預先開挖泥槽和泥漿池,保障泥漿護壁的自然建造。施工開始前還應做好施工區域的清潔工作,保證施工區域無雜物、油污和砂漿等殘留。
(3)技術人員應結合設計方案和建設需求,確定鉆孔灌注樁的位置,做好施工測量工作,保證鉆孔灌注樁技術的科學應用。
鉆孔是灌注樁施工中的第一道工序,鉆孔質量將直接影響灌注樁和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因此,工程人員應嚴格按照鉆孔的每項程序進行施工,保證每個空孔洞的質量都符合施工標準,才能為后續工程的開展點奠定良好的基礎。對準備工作中確定的鉆孔位置進行檢驗,保證鉆孔操作的規范性,若鉆孔施工中出現意外情況,如施工現場出現滲水、漏水情況,應立即停止鉆孔操作,做好漏水工作的處理后才能繼續施工[4]。
當鉆孔達到預定深度后,操作人員要將鉆頭從孔洞中取出,應嚴禁暴力取出鉆頭,避免對孔壁造成傷害,并且對孔壁質量進行檢查,避免出現塌孔、縮徑等情況,確保孔洞穩定性達標[5]。完成鉆孔操作并確定其穩定性能滿足后續施工要求后,為了不影響灌注樁的質量,及時清理孔底殘渣。
設計和施工人員應結合工程設計方案科學地確定鋼筋的半徑、長度和焊接方式,把控鋼筋籠的制作質量;在鋼筋籠的運輸過程中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避免運輸過程中造成鋼筋籠的損壞。在吊放鋼筋籠之前,應清除鋼筋籠表面鐵銹,嚴禁暴力吊放,避免鋼筋籠變形,如果吊放過程中發生特殊情況,應立即停止作業并采取相應措施妥善解決問題,出現破損或形變的鋼筋籠不得繼續應用在工程中。
根據孔洞的實際情況確定泥漿池的尺寸和容積,通常情況下泥漿的制備采用普通泥土即可,根據工程的建設要求可靈活地選用不同種類的泥土。
確保以上工序的質量都符合相關建設標準后,即可進行混凝土的灌注作業。通常情況下,該技術的灌注作業需要借助鋼導管,以提高灌注樁的密實度和穩定性。在此環節中除關注灌注質量外,還應重點關注混凝土的質量,保證混凝土水灰比、密實度、強度等數據都與設計方案相符,才能保證灌注樁的整體質量,才能保證地基擁有足夠的穩定性[6]。因此,現場管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混凝土的拌和過程和拌和質量,若在施工過程中發現與設計方案不符的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若無法補救,應對不達標的灌注樁進行廢棄處理。
一般情況下應將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40%~50%之間,水泥中石灰的含量比例與其一致[7]。為使混凝土漿液能通過鋼導管被順利的灌注到孔洞當中,混凝土填料應選擇直徑在40mm 以內且表面細膩的粗灰料石粒,既能提高灌注樁的整體質量,又能有效地提高灌注作業的施工效率。
封漿作業是鉆孔灌注樁的最后一道工序,若想有效提高注漿質量,需嚴格把控封漿作業的標準。封漿時間會對灌注樁的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施工人員應在灌注作業完成后密切關注混凝土漿液的凝結情況,科學確定封漿時間。另外,灌注樁的填埋深度和樁身結構都會影響后續工程的質量,若施工場所較為窄小,不方便施工設備的運作,可先在攪拌車內制備建筑原料,然后再進行灌漿和鑄模作業,避免因材料準備不足影響施工進度。
綜上所述,鉆孔灌注樁技術是當前建筑行業內涉及廣泛,增強建設工程項目的安全性能,能有效提高地基的穩定性,也可以提高建設單位的經濟效益。所以,在實際工程中,施工單位應透徹了解應用該技術的優勢,做好施工前準備工作,把控每個施工環節的質量,確保每個環節的質量符合有關施工要求和標準,并且在發展中對其進行適當的優化和升級,才能充分發揮鉆孔灌注樁技術的價值,對地基進行有效地加固,進而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