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瑤
(華林中創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自從中國加入WTO 后,房地產業得到發展并且加大了客戶對住房的需求量。我國國內出現經濟繁榮的景象,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促進許多中小型公司出現,一些業主希望能擁有一套自己的專屬辦公室。對于小型房間的樓盤升級和價格較低及酒店式服務作為最大的賣點獲得了購房者和中小型公司的熱愛。公寓建筑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而出現的產物,在設計的標準中要根據我國的標準進行。但是公寓建筑作為一種新型建筑現行標準存在一定滯后性,無法高度的契合。針對這一問題首先相關人員要明確公寓式建筑使用土地的用處用于商業還是居住;其次是開發公司是按照住宅用房還是商業辦公來辦理手續;最后是房屋竣工后是否有要求對房屋的使用功能進行規定。如果建筑性質為住宅用房則使用功能上僅能作為住宅,反之則為公寓式建筑[1]。
公寓式住宅是相對于獨立式住宅和別墅等住宅的一種概念。公寓是房地產公司投資開發的最為常見的一種地產而公寓式住宅則是綜合了公寓和常規住宅優點的一種新型房產。通常情況下公寓式住宅建立在發達城市,并且大多為高層建筑,對設計的要求和周邊環境要求較高。每一層都有許多套房,具備生活需要的餐廳、客廳、廁所等,主要面向短租的用戶。公寓式住宅的優點較多,如租金不高、日常煤氣水電的使用按照市面上的標準收費。同時也具有更高的舒適度,每層公寓不超過25 個房間并且也搭配了電梯,多有燃氣管道能夠方便人們正常生活。公寓式住宅空間布局多樣化,在平面上可以設計為移動的墻體具有新意并實現自由組合,整個空間布局多樣并且空間具有分隔特點,夾層、錯層等設計方式受到年輕人的熱愛。此外公寓式住宅還具有共享貢獻的特點。常規住宅同一棟樓的人們相互沒有溝通和聯系,如今出現了空中隔院每四層都可以安排共享空間,在共享空間力可以根據喜好種植植物、花卉或者安置休閑椅等提供人們溝通娛樂的渠道。提供用戶們不需要出行就可以和他們溝通并且感受大自然的機會。但是公寓式住宅也存在一定缺點,如受到居住面積的制約,僅可以居住無法辦公,同時售價要高于一般住宅[2]。
公寓式辦公是一種公寓式辦公樓,由管理人員進行統一的物業管理并由一種或多種平面單元構成。在單元內設有臥室、會客間、生活設施等。公寓式辦公結合了辦公和居住的功能主要用來滿足小規模公司和家庭辦公的要求,兼具了辦公和居住的雙重物業形態。每個單元面積不超過150m2,從功能上沒有和住宅樓有較大差別,而且在相關安全規定中如消防、布局、承重等方面要求標準更加嚴格且整體行對獨立。公寓式辦公的功能較為單一,不能良好地將社會經濟和個人經濟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未來可能成為阻礙城市發展的因素。對于地下空間的利用應當加大開發力度實現價值。例如鐵路是城市主要的交通手段和方式并且人流量較大,因此需要重視到該地段的內在價值和巨大的潛力,并結合地鐵建筑利用地下空間納入地下停車場、商場等能夠有效節約空間并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3]。
從上述定義能夠看出公寓式住宅和公寓式辦公的類別大體相同,都可以存在于同一棟建筑并且可以居住,因此統一稱為公寓式建筑。當前我國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簡稱《建規》中對于公寓式建筑并沒有充足的解釋,因此在相關建筑設計過程中公共建筑的安全執行并沒有統一標準,導致消防設計存在漏洞。
公寓式建筑通常位于發達城市的市中心,經濟發達且交通便利并且周邊有商業區域。上部由多個塔樓組成并將住宅、辦公等功能融為一體。公寓式辦公以住宅形式辦理產權的同時應當被認為是公共建筑進行考慮。如果在底部設置營業場所需要使用防火墻和耐熱材料將住宅和酒店等區域劃分。疏散樓梯為了保證使用的安全性也應當和營業場所的樓梯分開設立,疏散梯的疏散寬和距離也應當滿足《建規》要求,樓梯能夠從一樓通向室外避免因為營業場所部分疏通口不開在危機發生時危害人們安全。其次在《建規》中明確規定了建筑中上部塔樓所需的安全出口至少有兩個,但是實際中設計兩個安全出口是較為困難。公寓建筑和商住樓的結構類似只是功能上的不同,因此疏散梯的數量和形式可以參考商住樓要求進行設計[4]。
《建規》中指出了公共建筑的兩個安全出口間的空間面積不能高于60m2,設計的門也不能夠低于0.9m。其中走廊盡頭的房間建筑面積不超過70m2且門的寬度不小于1.5m。公寓式建筑中設置兩個戶門存在一定的技術難度,在充分考慮到辦公人員數量通常不多的情況下同時需要設計衛生間和其他設施的前提下將大大縮小辦公面積。例如各單間采用耐火材料承受火災極限不能低于200h,公寓內的任何一間臥室到達疏散樓梯的具體都不能夠超過15m,考慮到噴淋保護時疏散距離可以增加3m 根據疏散距離在一定單位中的面積可以有調整性的增加。通常疏散出口的數量和門的寬度要遵循如下標準:當房間面積不超過60m2時可以設置一個不低于1m 的出口,而當建筑面積超過150m2時則至少設置兩個出口并且寬度不小于0.8m[5]。
公寓式住宅和公寓式辦公的設計中開發商要按照統一售價,同時也要按照《建規》的標準設計。辦公和住宅如果由業主進行設計和裝修則對于公共部分也要按照標準建立。近年來一些地產開發公司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要,推出了高層建筑,可以由業主根據自身要求自主分割的新型戶型。公寓式住宅和公寓式辦公內部的高層距離大多為4.6m。因此為了追求更大的居住面積和使用空間大多數業主會用木樓板將空間分為兩層。這就導致使用的木樓板不僅無法滿足《建規》要求的耐火級別同時還要增加了火災荷載;由此造成了眾多的安全隱患威脅著人們的生命。此種戶型的建筑消防設計中為了減少火災發生和安全問題建筑公司也要對居住用戶提出要求:首先在二次裝修中對于內部增設夾層的房間需要在開發商的監督下簽署規定協議,明確使用的裝修材料能夠滿足《建規》的標準符合耐火極限。其次要充分考慮針對消防設施的調整并為消防車準備好預留點,噴淋也應當留有一定空間,并且在有資格的消防施工單位統一監督實施。最后針對增夾層的房間如果屬于酒店和辦公則因為樓板分割導致最底部沒有滅火設施需要自行建立[6]。
近年來出現大量公寓式住宅和公寓式辦公,在不同單元是否設置滅火裝置和報警裝置、公寓住宅是高級住宅還是公寓式住宅、公寓式辦公是按住宅標準還是辦公標準等問題始終是業內人士所探談論的問題。對于相關部門而言兩種建筑方式有著較大聯系,有的部門為了減少成本的投入,實現客觀的經濟效益,常常忽略要求,導致消防設計存在隱患[7]。一方面要認識到規定的標準是具有強制性的,在針對消防設計的施工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認清制定的標準是需要嚴格遵守,切不可忽視和掉以輕心,在單元內設計滅火和報警裝置對于早期火災的發生和救護至關重要。但是由于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和公寓式住宅和公寓式辦公存在制度上的缺失,并沒有明確規定。對于高層公共建筑根據規定要將建筑分為一類、二類和超高層三個類型。公寓式建筑在認識和明確自身土地性質時根據特點可以分為居住型、公共型等。公寓式住宅根據標準的要求,一、二類公寓在室內不可以自行設置滅火和報警系統,但對于此類建筑的公共通道和運動場所需要設置滅火設備。在超高層中戶內需要安裝報警設備和滅火裝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是必須具備的,公共活動場所也應當設有滅火裝置[8]。
公寓式住宅和公寓式辦公作為一種新型建筑被開發商廣泛的生產于泛地產也當中,消防設計問題也不容忽視,關乎著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損失。在消防設計方面需要更加具備有靈活性、適應性、突發性等特點。相關執法者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好完善的消防設計計劃并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