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p>
(山西六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24)
(1)自然事故。在物資采購過程中,如果遇到洪水等自然災害,將影響物資的訂購、運輸和保管,不能有效地進行,給整個建設項目造成不可控制的經濟損失。
(2)政策風險。政治、經濟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等社會因素對物資采購造成不確定的經濟損失,稱為社會風險。在政治因素中,政府機構的調整會對物資采購產生間接影響。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也會嚴重影響物價,從而提高了材料價格和運輸成本。國家對物資管理法規的修訂,將對物資的生產和供應造成嚴重影響。
(3)市場風險。市場變化具有波動性、不規則性和風險性的特點。市場風險主要表現在材料價格可能發生較大變化,對施工企業采購成本影響較大。同時,在市場風險方面,物資采購質量不達標,大量虛假信息可能造成施工企業風險損失。
(4)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主要是指與施工企業合作的相關企業單位。由于各種違約行為,合同不能可靠履行,或在簽訂合同過程中存在欺詐、隱瞞等信用問題,導致施工企業物資采購存在較大風險問題。與信息風險相關的各種違約行為將直接導致企業各項既定施工計劃的不可靠實施,導致項目不能順利進行,從而對項目工期和成本控制造成巨大的風險。
(1)計劃風險。物資采購需要制定科學的采購計劃,與建筑施工企業的各項施工目標匹配,實現建設目標,達到建設目的,計劃風險主要表現在不能可靠識別各種潛在的物資采購風險,很多的風險管理隱患存在,導致風險管理的問題發生。
(2)合同風險。物資采購需要簽訂各種細化的合同,指導有關工作順利開展,明確合同雙方責任,合同風險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合同條款,導致合同本身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存有問題,可能使各種違約問題更突出,增加合同風險。
(3)驗收風險。驗收風險是在物資材料入場中,因為不能具備較高的材料質量、類型、性能、規格等的驗收識別能力,導致物資材料不符合使用要求,驗收隱患增加,使建筑施工企業可能存在一定的物資采購損失。
(1)風險意識不足。施工企業在物資采購工作中,如果不具備較高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導致風險管控能力的不足,很多潛在的風險增加,企業在物資采購中造成的損失也會增加。風險意識的缺失使企業風險管控防范機制無法可靠建立,采購人員風險防范能力不足,企業風險應對機制無法有效建立,風險管理處于被動狀態。
(2)風險監管能力不足。施工企業缺乏全面細致的物資采購監管機制,導致物資監管能力不足,許多物資監控效果不佳,物資價格缺乏科學控制。施工企業存在一些成本上升的隱患,而風險監管的缺失也體現在對欺詐和各種黑箱操作的監管缺失上,由于一些人員的私利缺失導致施工企業承擔較大的物資采購損失,這就給施工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施工企業的施工質量和安全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3)信息管理水平不足。為了有效應對市場材料價格的波動,可靠地掌握相關材料政策和市場變化信息,施工企業需要具備及時、全面、可靠的信息收集能力,根據收集到的信息,指導相關物資采購決策的制定和實施。這就要求施工企業具備良好的信息管理能力,在信息管理工作中,提高信息收集和利用的能力,提高信息管理的及時性,解決信息資源不良的問題。施工企業不能具備更到位的信息管理和控制能力,這使企業缺乏信息分析和科學決策的能力,不能準確獲取市場波動和變化的信息,在應對市場變化和風險防控方面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
(1)對國有企業物資采購鏈進行全面優化。國有企業若想有效避免采購風險,減少經濟損失,就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科學的采購鏈,并且還要與采購鏈中的各個組織保持穩定的合作關系。就目前來看,國有企業應該率先梳理現有的采購流程,并且明確執行標準,這樣才能保證采購的物資質量、數量等能滿足企業的實際要求。另外,國有企業與不同供應商都應該保持緊密聯系,并對其開展評級工作,這樣才能在出現供應問題時,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解決辦法。
(2)完善采購風險防控體系。完善的企業風險評估體系能夠保證國有企業在采購物資過程中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對此,國有企業可以充分學習國外風險防控評估體系的創建過程,并且結合自身發展情況進行適當修改,以此保證風險防控系統的有效性。
(3)加大對采購部門的管理力度。國有企業中負責物資采買任務的是采購部門,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加大對采購部門的管理力度,就能夠有效提升企業采購水平,減少相關風險的發生。對于如何有效管理采購部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①更嚴格地監控資金流入流出。企業管理人員要與財務部門展開合作,加強對資金的控制,保證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都符合企業要求。同時嚴禁浪費資金,要保證每筆資金按企業規定的方式付款;②加大對采購部門的教育培訓與監管力度,對采購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責任意識和采購工作技能相關教育培訓,并通過完善企業內部采購管理條例來增強采購工作的監管效能。
(4)構建規范化組織管理機構。建筑施工企業要提升物資采購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升風險的識別和管控能力,在風險管控中,可以通過成立專門的物資采購組織管理機構,專門的進行物資風險識別、風險管理效果監督,通過明確組織管理機構人員的特定責任,使各項風險監管工作能順利開展,一般在采購工作開展中,應能確保具備較高的采購管理可靠依據流程,制定組織管理結構的規范化工作行為準則,使各項風險監督能有效實施展開,提升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5)物資集中統一采購。探索和實施物資集中統一采購模式,可以提高施工企業的集中管理能力,對施工企業防范和控制物資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在物資集中采購管理中,施工企業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制定規范高效的管理流程模式,在物資管理水平上實現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到位的監控能力。施工企業要能夠科學分析相關的監督管理模式,就要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的風險管控指標體系來指導職工工作,避免監管漏洞,增強監督管理效果。
(6)加強合同管理。在物資采購管理中,合同風險往往給施工企業帶來巨大的潛在損失。在合同風險管理和控制中,要能夠可靠地識別合同風險的敏感性,充分發揮合同簽訂和控制中的綜合分析和風險識別能力,在合同簽訂前提出并可靠地解決各種潛在風險。一般來說,要增強合同管理人員的風險敏感性和責任感,為相關人員提出審計管理依據,解決不良合同條款隱患,確保合同管理人員具有較為到位的風險識別和化解能力。
(7)增強信息管理能力。在物資采購管理方面,要全面建立施工企業信息管理機制,主要是可靠地收集市場信息、物資供應單位等相關信息,掌握物資市場價格波動規律,制定戰略采購計劃,有效調整物資儲備和采購數量,最大限度消除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潛在成本增加。在物資管理的發展中,應該能夠發揮良好的信息深度分析能力。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施工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智能信息處理分析技術,對供應商的材料質量、信用狀況和物資供應質量進行有效的分析和評價,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資管理的效率水平,實現在物資管理和控制上,可以獲得更到位的信息化管理優勢。
(8)建立內部物資管理機制。建筑施工企業要消除物資采購風險隱患,就要全面調整和優化自身的內部運行機制,主要是消除不合理的物資采購風險增加環節,提升對各種物資采購風險的監管能力,消除物資的采購隱患,在物資管控過程中,能獲得更加到位的物資采購程序優化升級效果。內部物資管理機制的建立,對采購風險的監控分析能力提升,通過建立專門性的物資采購和監督管理人員,提升物資的驗收管理能力,提升人員的責任意識,確定人員的工作內容和目標,使各項內部物資管理機制得以全面開展。
(9)做好建筑施工企業物資采購評估管理,規范采購流程。施工企業要做好物資采購風險的管理和控制,首先需要加強風險評估能力,建立更加完善的物資采購風險評估機制,加強人員的管理和能力,為風險評估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要提升風險評估技術水平,加大大數據和云技術在物資采購風險評估過程中的應用。最后,要進一步規范施工企業的采購流程,制定權責明確的采購標準,嚴格按照施工企業制定的采購流程規范要求進行物資采購,降低采購成本材料采購的成本和風險。
(10)加強物資采購管理和監督。為了更好地保證物資采購過程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企業需要做好相應的采購管理和監督工作,通過對具體物資采購環節的質量監督管理,確保采購工作在規范范圍內進行。要切實加強對物資采購的管理和監督,企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①加強人的管理,通過建立績效考核體系、激勵約束機制來達到激勵約束的目的,從而保證采購的順利進行員工的標準操作;②從物資采購全過程開展有效審計工作。在此過程中,審核員應對審核工作進行管理監督,包括物資采購計劃、合同臺賬、合同執行及信息反饋、合同簽證、合同匯總等,以及必要的決策程序。
建筑施工企業要可靠分析物資采購環節的各種風險隱患,構建組織管理機構,探索物資集中采購模式,提升合同管理能力,打造信息化管理機制,在不斷提升內部物資管理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實現管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