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鄭州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450000)
民間美術來自于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中,反映的是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場景、習慣、文化及精神思想等。但是由于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西方文化和國際市場又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沖擊,所以民間美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間,有些民間美術類別已經產生變化或絕跡;很多傳承藝人也迫于生存壓力,放下這些技藝轉行從事其他行業,傳承人越來越少;個別門類傳承人嚴重老齡化。如何在新的社會環境中傳承、創新我們的傳統文化,保護和發展河南民間美術,成為了非物質文化視角下河南民間美術面臨的主要問題。
為了保護和發展河南民間美術,本文嘗試從保留河南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經典的樣貌和運用新的設計方式等手段進行創新;然后又把現代經營理念滲透到具體的運營和宣傳中,結合線上、線下平臺各自的優勢進行推廣,以期能為河南民間美術的困境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和解決對策。具體措施如下:
創新的前提是要保留遺產最經典的原始樣貌,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實現。第一,符號的表意性,指符號通過一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這個被藝術化后符號,能夠表達和象征人們的某種精神世界;第二,色彩的特征,人們在制作藝術品時,會就地取材,故此各個不同地區會因當地地質環境的不同,產生出只屬于當地特色的顏色。色彩在視覺傳達里是最直接最快讓人們捕捉到的視覺信息;第三,造型的特點,每一種文化遺產都有其經典造型,這些造型有其故事或是傳說的由來,要保留一定比例的經典造型樣式,這樣人們才能夠在文化認知上有延續性,并滿足人們尋根、懷舊的心理特征。
用??h的泥咕咕為例,泥咕咕的由來,據《資治通鑒》記載,隋末農民起義時,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曾在古黎陽也就是現在的浚縣與隋軍大戰,不少將士和戰馬陣亡,為了紀念這些犧牲的將士和戰馬,軍中一些心靈手巧的人就用當地的黃膠泥捏成泥人、泥馬表示懷念之情。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發展演變,現在的泥咕咕反映了當地人們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并演變為在過節的時候給家人孩子送泥咕咕的一種民俗,這就是泥咕咕作為一種符號或是載體來表意當地人的精神世界和風俗習慣;泥咕咕色彩的特征是用黑色或棕色打底,再用高純度的色彩在泥塑上面做裝飾,這樣的裝飾外貌是非常有地域特點的,如果失去這個特點那就不是??h的泥咕咕了;泥咕咕豐富的造型反映了當地人們生產生活和他們的精神世界,是一種樸質的,美好的,可愛的特征,所以保持其造型特色,才能留住它的原汁原味,才能留住那一份對土地的懷念。當然還有泥咕咕最有特點的就是人吹它時能夠發出咕咕的聲音。
遺產的可再持續發展需要再創新:第一,需要采用現代人的審美取向,讓當下的大眾接受,比如河南文化品牌豫游記,它就把朱仙鎮年畫用當下人更為接受的插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其門神形象更加的萌,但是畫面主體形象秦瓊雙手持瓦面金锏,尉遲恭的武器是一對水磨竹節鋼鞭,這些特點依然保留。
第二,用新媒介作為新的載體。如圖1 所示,門神的形象可以用手機殼這樣的方式作為載體,因為貼門神是每年一次的風俗,但是滿足年輕人尋求新鮮和追求個性化的心理,手機殼這樣的日用消耗品可以經常替換的,這樣的方式就在潛移默化的推廣非遺文化遺產。也可以把遺產的生動形象做成一個IP 文化,用這個形象創造出一系列的動畫、游戲、Gif 表情、還有各種文創產品,服飾、日用品、旅游紀念品等等。比如日本的熊本縣的熊本熊IP 形象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典范。
第三,運用交互設計的理念進行產品創新。交互設計的英文是Interaction Design,是指創造和建立人與產品及服務之間有意義的關系,交互設計的目的是以人為本的“用戶體驗”。這樣的設計理念是非常適用于非文化物質遺產的傳承普及的,因為通過與人的交互體驗,在交互的過程里能夠讓人們了解文化遺產的制作過程,文化內涵等,比如折扇APP,這個小程序在給大家介紹中國的折扇文化,通過人在手機屏幕上的操控,人們能夠了解折扇的結構、材料、文化等信息。還有比如制作皮影的材料包,人們可以給皮影的各個部件上色,再把他們安裝起來,就可以進行角色扮演來體驗皮影的樂趣。還有比如傳統香包的材料包等等,這樣的創意產品都能夠達到讓人們參與制作的交互體驗,在體驗中去了解文化遺產。
第四,通過滲透現代經營理念、互聯網和線下實體空間實現河南民間美術產品的推廣。具體方式可以借助產品檔次的多極化、目標群體的多元化進行文創旅游紀念品、數字化產品開發,也可跨界合作。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產品分成不同的檔次,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這樣就避免了之前曲高和寡,只有少數高收入和學者這樣的消費群體才會購買的囧態,或是產品過于粗制濫造,而沒有人有意愿購買的問題。可以根據目標群體的不同,劃分他們的年齡層、性別差異、消費需求差異等來制作不一樣的創新產品。跨界合作的方式可以讓多方達到互贏的目的。與知名品牌的跨界合作,可以借助品牌的知名度推廣河南民間美術非遺的特色視覺符號,品牌也可借助當地非遺的地域特色獲得本土消費者的喜愛。

圖1
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化發展需要運用現代的經營理念。
1.產品檔次的多極化,目標群體的多元化
可以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產品分成不同的檔次,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這樣就避免了之前曲高和寡,只有少數高收入和學者這樣的消費群體才會購買的囧態,或是產品過于粗制濫造,而沒有人有意愿購買的問題??梢愿鶕繕巳后w的不同,劃分他們年齡層、性別差異、消費需求差異等來制作不一樣的創新產品。比如鈞瓷產品可以制作存錢罐、12 生肖這樣的產品來滿足孩子們的需求;也可以制作鈞瓷首飾為女性群體服務;質量高、工藝考究的產品可以滿足有收藏喜好的人群;每逢中國傳統節日,可以制作有吉祥寓意的產品來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等。
2.文創旅游紀念品
隨著旅游產業的日益發展,人們也會希望在旅途中給自己和家人買一些紀念禮品,這時就可以將民間美術相關的元素、形象或材料制作成具有特色的工藝品、明信片、玩具、文具等商品進行銷售。
3.數字化產品開發
隨著技術的進步,河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需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利用新媒體技術來進行推廣??梢宰龀蓜赢嬈适缕谇嗌倌耆后w進行文化遺產的推廣,也可以做成游戲來推廣遺產的形象。也可以為博物館展覽館等一些地方制作專門的數字化視頻或是數字化交互體驗應用來普及河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4.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的方式可以讓多方達到互贏的目的。與知名品牌的跨界合作,可以借助品牌的知名度推廣河南民間美術非遺的特色視覺符號,品牌也可借助當地非遺的地域特色獲得本土消費者的喜愛。
比如2020 年春節奧地利珠寶品牌施華洛世奇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有中國傳統符號和生肖的珠寶產品,在春節期間又掀起了一波銷量高潮;與流量明星的跨界合作,比如敦煌博物館文創給流量明星王一博定制了一款敦煌經典飛天圖案的滑板,切實的讓傳統文化流行了起來,在此同時也給追星的粉絲們普及了這一飛天文化,助力了近兩年的國潮時尚。
5G 時代的到來搭建起了互聯網的高速公路,這樣的網絡媒介為河南的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超越時間與距離的虛擬空間,可以借助更多網絡媒體的平臺來推廣非遺。比如有抖音、快手這樣專門的小視頻應用,目前已經在里面就能看到很多匠人制作非遺過程的小視頻,受到廣大網友的點贊與收藏。當然還有微信、QQ、微博、淘寶等APP 應用,可以根據其功能特點,利用這些平臺來推廣河南民間非遺文化。
利用城市的公共空間,比如廣場、公園、社區等開展關于河南民間美術非遺的各種文化活動與展覽,豐富市民們的休閑文化生活。利用好博物館、展覽館等科普基地,運用新的交互媒體技術,讓人們沉浸式體驗非遺的魅力。還有目前各種文化小鎮的興起,比如建業足球小鎮、建業電影小鎮、同盟古鎮袁家村等都在里面設有河南的特色小吃和文化,可以利用這些空間,加入河南民間美術非遺文化的內容,讓人們體驗兒時記憶,傳承河南文化。也可在大型商場的空間內設置非遺體驗區,讓人們在經濟物質享受的同時,也有精神層面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