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琨
(四川文軒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611330)
隨著國家對幼兒教育的逐漸重視,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逐漸的興起,使得更多的學生熱衷于這一專業,在開展學前教育專業的時候,對音樂素質培養階段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就對其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實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融會貫通。
在現階段一些院校都開設藝術欣賞課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藝術修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社會培養全方面發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學生音樂素質培養也是學前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音樂素質主要是學習音樂綜合素質的教育,包含音樂知識、技能、欣賞等方面。結合學前教育學生的培養目標,在日后幼兒教師還需具備音樂素質的培養,具備豐富的內涵,具備音樂學習的理論知識,對聲樂、舞蹈等技能的掌握,具備幼兒教育過程中的綜合應用音樂技能地教學實踐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階段還存在著沒有從實際情況入手,使得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等問題,難以實現創新教學。
音樂教育課程的設置不夠完善,其課程基本結構包含課程名稱、使用專業、課程性質、課程設計、課程教學目標、參考學時學分、課程結構、教學建議、資源開發和利用、教學評價等等。但是在正式應用的時候,通常包含六項,課程標準因為不能完全應用,使得課程的設置不合理。
教師在開展授課的時候,其個人習慣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因為常年只教一個學科或是一個課程,基本上教案幾年都不曾進行更改,更不會因材施教。這種教學習慣難以實現課程創新,言傳身教主要是教育學科的主要方式,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教學的能力會對授課的效果直接影響。在專業領域內,我們的教師還需對各技能進行專研,參與各種比賽、表演,經常性與專業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進而提升自身水平。另外,教師在教育方面還需要積極主動的尋求突破,組織開展教學,進而實現最佳效果。
音樂技能學習是培養學生音樂素質的關鍵要素,在對音樂技能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忽視音樂史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古老的教學方法因為守舊,使得教學實踐不足。現階段,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在音樂素質培養的時候,更多的是展示教師,不容學生進行爭辯,進而影響到學生對音樂的認知、了解、熟悉,使得音樂實踐過程的不知所措,音樂技能與知識學習的嚴重脫離,影響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質的發展。
在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是比較熱門的專業,報考人數多,但是真正了解其專業內容的學生是不多的,甚至是部分學生對于音樂的認知只是停留在小學和初中的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剛接觸音樂的時候比較茫然,基礎知識薄弱,音樂素養的低下等,音樂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是比較重要的,但依舊有很多學前教育專業只是注重如何讓學生學會課上音樂的技能,不太注重對自身音樂素質的提高。
第一,教學手段的單一。
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以示范練習為主,教師完整的示范動作,注重講解重點,學生則是自主實施練習,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取音樂技能。但是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鍵盤課程中,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因為老師注重學生指法的練習,指導學生熟悉五線譜,熟練的彈奏教材中的樂曲,而忽視了學生對樂曲感知能力、表達能力和理解的能力。學生不能充分理解到樂曲的旋律、節奏、段落變化和風格等,難以提高音樂表達能力、欣賞能力,這些都是幼兒教師必備的音樂素質。
第二,教學脫離實際情況。
對于音樂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實施方法進行分析,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夠重視實踐教學,使得理論與實際的脫節,造成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練習不夠,導致學生不能全面掌握所學知識,也不知道所學知識應用的價值,認為音樂課是不重要的。如果不能順利開展幼兒園的音樂活動,那么對于音樂技能的掌握就不能遷移在幼兒音樂活動中,使得幼兒音樂教學方法、舞蹈編創的能力缺乏。
在現階段一些高校在注重音樂素質技能培養的時候,忽視了理論知識的深刻理解。理論作為實踐的基礎,理論是更好的實踐。對于其中的問題,下面就提出建議方法:在以上實踐技能課的學習階段,還需總結理論的知識,融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在每次視聽練耳課之前,需要回顧總結上一節課的理論知識,采用上節課理論知識進行發音練習,在教師鋼琴伴奏的過程中,讓學生發音試唱,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課堂上加入有關音樂作者、故事情節、創作背景等信息,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的理解音樂理論知識,對學生音樂素養進行提高,增加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拓展知識范圍。
對于傳統的音樂教學手段,還需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將創新教學的手段應用在實踐教學中,比如說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創意的小合唱比拼、自由改編等活動。音樂課堂更加多樣化,富有感染力,越是形象具體的視聽事物,就越容易印發學生視聽興趣,對學生視聽感官進行豐富,實現課堂效率達到最佳。
對于學生音樂技能的掌握,還需注重對音樂素養的提升,如果說只是靠課堂教學階段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不管是知識、技能的消化吸收,還是在各方面的表現能力和表現水平提升,都需要大量課外訓練進行強化,就學前教育的專業學生來講,這種強化不僅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還需要結合不同學科音樂基礎、試唱練耳、聲樂、樂器、音樂欣賞、舞蹈、美術等資源進行有效的滲透在教學階段,融入學生更加熟悉地民族民間音樂、說唱音樂、歌舞、戲曲等等音樂元素,便于學生進行學習和掌握。從過程和方法的角度出發,融合和創新學生所熟悉地本土化音樂元素,進而充分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增進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理解和熱愛,進而完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目的。除此之外,音樂體系包含豐富的內容和廣闊地學習空間,不管是專業化的教學,還是大眾化的教育,都需要把音樂體系的基本知識和共通知識深入人心。因此,對于專業基礎性的知識,學生還需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進而實現音樂思維的發散性,欣賞東西方的音樂作品,創造出優秀地音樂作品。所以說老師還需加強對學生基礎音樂的學習,并且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培養,養成一個良好地學習習慣,進而為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的來說,在高校開展學校教育專業的音樂素質培養的時候,我們的教師還需按照新課標要求不斷深化改革,堅持創新發展,提升自我的音樂素養為中心,經過集體課教學的方式,將學生的音樂水平由薄弱上升到具有一定實踐的能力,提升其自身吹拉彈唱的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為幼兒教育事業增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