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珂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510000)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升、居民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以及平均壽命的增長,我國已經開始漸漸步入老齡化社會。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 2017 年末我國大陸60 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090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從2010 年的13.26%增長至17.3%,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伴隨著老年人口比重的提升, 我國失能老人數量也在逐漸增長,未來將有更多老人因失能而面臨照護、醫養等多重困境,除了社區養老政策的探索和對家庭照料的引導,相當數量的老人對居家養老的康復輔具需求也逐漸擴大。對于一些失能程度不高的健康老人而言,康復輔具是助力正常生活最好的選擇。鼓勵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康復輔助器具發展,不僅可以引導和激發新消費的產生和發展,也有利于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現狀。
康復輔具,或稱“康復輔助器具”,也可簡稱“輔具”或“輔助器具”,比較常見的產品有假肢、矯形器等代償器具,也有輪椅、拐杖等生活輔助產器具。參考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定義,是指能夠有效預防、代償、監測和緩解殘障的產品、器具、設備或技術系統。康復輔具在現代社會中的使用和普及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原因在于其對殘障和失能、傷病、老年人群的能力補償作用。通過輔助技術和設計創新,康復輔助產品適用于殘障人士起到補償或替代身體障礙的功能,同時輔助以工程的手段起到矯治、固定的功能, 最大限度地幫助能力障礙者實現或部分實現生活自理、參與社會活動。目前,康復輔具是幫助身體功能障礙者, 特別是身體功能性衰退者回歸社會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
與國外的輔助器具的發展史相同,我國對康復輔具領域的開發從矯形器、假肢、輪椅車等器具開始,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生產。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也具有了一定的相關產業規模,一些傳統的康復輔具不僅可以自給,由于其較高的性價比優勢,也出口其他國家并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但如今我國的康復輔具產業仍然存在發展的初始階段,產品從品種數量到產品的科技含量都有很大不足,存在著高端產品少、普惠型產品種類少以及整體器具數量匱乏等問題,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除了技術、產品質量上的差距,國內群眾對康復輔具的使用觀念和態度也有待進一步普及和引導。
康復輔具涉及了設計學科、醫學學科、機械工程等眾多學科,從創意到實現交叉參與了設計、人機工程、醫學與機械等專業。利用現代醫學技術、科學技術、設計創新等技術與工具,使有需求的老年人群、殘障人士以及傷病人群和失能人群得到生理能力的代償與補償,不僅幫助這些對象更好的過上了日常生活,更通過一些設計與創新使其一定程度恢復自信,幫助他們更好的回歸社會。其中使用頻次較高,日常生活需求較多的是從居家養老的生活輔助用具分支中的護理床、室內移動輔具、上下樓梯輔具以及入廁入浴輔助裝置等常用康復輔具,其設計還處于初始的使用階段,不論從人機工程學還是從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來說,其用戶使用體驗都并不夠好。
功能代償器具包括了假肢、矯形器、輪椅車、拐杖、裝飾性假體、助聽器、助視器、導盲器與腦癱支具等部分重點產品。功能代償一般針對部分生理功能缺失的用戶比如肢體殘疾者、行動受限者等(如圖1 所示)。

圖1 部分功能代償器具
在居家養老環境里,使用功能代償器具較多的是輪椅、拐杖等。現有市場上的輪椅拐杖產品較多,不同價格區間針對不同用戶需求有多種產品選擇。這類產品現在逐漸向多功能的方向設計,比如可以撐開做椅子的拐杖、可以載物的拐杖等。這類產品是普及度廣,性價比較高,產品豐富,比較容易滿足用戶的需求。
生活輔助器具涵蓋了基礎性生活活動與工具性生活活動,包括了護理床、室內移動輔具、防褥瘡墊、上下樓梯輔助器具、二便功能障礙監測護理裝置、入廁入浴輔助裝置、助行器、殘疾人家務生活輔具、居家監護系統等。
針對生活輔助器具,有一部分不同程度失能的用戶的使用需求比較高。比如一些需要護理床的老年用戶,因為疾病或上升的年齡導致生活能力的喪失,有相當一部分時間需要躺在護理床上,移動需要移位器等設備(如圖2 所示)。在失去部分生活能力以后,居家養老的入廁入浴輔助設備和上下樓梯輔助設備都變成了必要設備,但是針對老人不同的生活環境硬件條件、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其對產品的外觀、功能、操作和護理行為都有不同個性和共性上的差異。

圖2 移動輔具和護理床
功能訓練設備包括了運動功能損傷康復訓練設備、截肢者假肢配置促進康復設備、家用理療體療設備、職業技能訓練設備、殘障者運動功能評價系統、老年行為訓練系統、智障患者康復訓練器等。功能訓練設備在居家養生活中的使用頻次和需求等級都低于功能代償與生活輔助器具,其設計和市場化也低于前兩者。
工業設計中CMF 分別表示顏色(Color)材質(Material)和表面加工工藝(Finishing),是產品設計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滿足產品基本需求的情況下,CMF 能極大的改變產品的調性,賦予產品情感屬性。設計常常通過材料表現出產品的質感和特點,一些特定顏色和表面處理工藝的使用則能展現其功能特點和用途。從CMF 來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無外乎考慮其顏色、材質及加工工藝的配合。
以往CMF 主要作為產品最直觀的一面,從色彩和材質上給用戶視覺體驗和觸覺感受,通過表面加工賦予產品更加吸引消費者注意的特點,從情感需求層面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產品的不斷改進,在設計中CMF 的研究已經從能展現的效果轉變為能達到的功能,希望通過在設計之初對于CMF 的考慮和選擇,使得產品在功能和結構上得以優化和突破。
而合適的CMF 設計效果與呈現,一方面需要可以為用戶帶來舒適的、良好的主觀視覺、觸覺等五感體驗,在保證功能與可用性的同時滿足審美體驗與情緒體驗,另一方面也要在客觀上滿足有助于產品功能完善的要求,使產品與其功能“可用”和“好用”。在居家養老環境下的老年康復輔具設計上,CMF 設計的良好應用可以大大改善使用者的用戶體驗。以最常用的代償工具輪椅為例:
從色彩上,居家環境下選擇溫暖舒適的暖色系作為主色調,兼顧外出用途與多變環境時,選擇耐臟的顏色;功能上運用明度較高的顏色區別產品警示功能。從材料上,探尋易清潔、透氣、耐磨耐使用的材料,考慮出行選擇更加輕薄堅固的金屬材料。加工工藝上選擇更簡單可靠的產品結合方式。
對于居家養老的老人來說,CMF 在是老產品和康復輔具上的應用關注點其實是在于其情感需求,雖然CMF 的改變不能替代傳統工業設計中造型、結構、功能以及用戶界面設計的作用,但是可以在此基礎上賦予這些日常產品更加細膩的品質和使用體驗,也可以更加貼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實際,更以人為中心。
考慮到老人對康復輔具的實際需求,必須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因為其生理狀況、生活環境、照料條件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生活場景,在不同的生活場景里,根據老人的行為,在設計中需要采用一些設計方法去探究老人實際的行為需求并起底起其行為邏輯,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老人的真實需求。
在產品的工業設計中,需要考慮到老人使用的特殊性以尋求普遍性,遵循安全簡單、健康綠色、可靠易清潔的原則,減少后期的維護與清潔投入,將CMF 設計思想康復輔具設計,從材料著手,通過對色彩、材質及表面工藝設計細節處理,為老年人營造更安全健康、舒適愉快的生活環境與輔助器具產品,提升其生活品質。在重視功能方面諸多需求的同時,還應當考慮老年群體對美的追求、對自我實現的渴望。
在我國加速步入老年化社會、居家養老成為趨勢的社會背景下,社區服務與老年經濟逐漸興起,真正為老、適老的優質康復輔具產品有待開發與普及,只有真正考慮老人的行為邏輯及心理訴求,才能更好的通過工業設計創造出易用、好用以及用戶愛用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