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市場
佳士得(全球)2020年初步業績于近期公布,各項結果如下:
◆ 全球拍賣成交總額 34 億英鎊 /44 億美元
◆ 與2019年相比下降25%,歸因于現場拍賣場次減少
◆ 因疫情原因,使拍品供應受到影響
◆ 買家購藏需求仍然強勁,拍賣整體成交率高達81%
◆ 私人洽購業務 2020 年銷售總額近 10 億英鎊,創下該業務版塊歷史新高(預計 9.87 億英鎊/13 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增長57%。佳士得通過此業務渠道售出的金額超過2500萬美元的作品數量超過現場拍賣。引入創新策展形式,例如本年度的Dream Big私洽網上展覽,將大型雕塑及裝置展品通過所在現場及佳士得線上平臺出售。
◆ 購藏趨勢顯示大量新客戶及千禧藏家參與拍賣◆ 2020年新客戶占36%,大部份來自網上專拍
◆ 網上專拍的新買家當中,32%為千禧藏家(年齡介乎23-38歲之間)
◆ 亞洲藏家于全球拍賣成交總額占34%,隨后為美洲(33%)和歐洲、中東及非洲(統稱EMEA)(33%)
◆ 本年度45歲以下在世藝術家于佳士得上拍的十件最高價作品中,有九件于香港拍場成交。
蘇富比(全球)2020年初步業績于近期公布,各項成果如下:
◆ 全球拍賣總成交全球第一,額逾35億美元(網上拍賣占超越5.75億美元)。
◆ 逾70%拍賣為網上專場(較去年升30% );推出全新網上及手機功能,令網上競投比率高達80%,逾40%競投者及買家為蘇富比新客戶,40歲以下之年輕買家人數較去年翻一倍。◆ 蘇富比連續第五年領導亞洲拍賣市場,本年累計拍賣總額高達9.32億美元(72億港元),在蘇富比全球拍賣成交總額中,逾30%來自亞洲藏家。
◆ 本年迄今之私人洽購成交額已超過15億美元,較2019年上升逾50%,創行業歷來新高
◆ 全球奢侈品拍賣總成交額直逼6.4億美元,網上拍賣場數較去年同期翻四倍(本年至今已舉行255場網拍);總成交額(1.77億美元)則增長600%。
2020富藝斯(亞洲)近日公布2020年全年也僅,結果如下:
◆ 亞洲成交總額逾11.8億港元/1.52億美元,按年增長24%,創歷年新高。全年跨門類整體拍賣成交率高達92%;
◆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全年總成交額比去年增長52%。富藝斯持續為亞洲市場引進頂尖西方當代藝術作品,今年于“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香港晚間拍賣呈現之西方藝術作品全數成交,其中65%的拍品逾拍前高估價成交,表現亮眼;
◆ 設計門類全數成交,為此門類于亞洲拍場連續第四季創100%成交佳績。
◆ 亞洲鐘表全年拍賣超高成交率99%,高于所有拍賣行單元成績,僅8件估價共計30萬美元之時計未獲成交;
◆ 亞洲珠寶全年拍賣總成交額逾1.38億港元/1,780萬美元,按年增長30%。
◆ 富藝斯亞洲今年共策劃三場網上專拍,包含二場別出心裁、突破傳統的跨門類網拍。三場網拍總成交額合計逾4,200萬港元/540萬美元,較2019年富藝斯亞洲網上拍賣成交總額(570萬港元)多635%。
中國嘉德近日發布全年業績,2020年全年總成交額48億元,總成交率達85%,2件億元珍品誕生,朱敦儒《暌索帖》以1.5065億元,傅抱石《大滌草堂圖》以1.38億元成交。57件拍品成交價超千萬,28項拍賣成交紀錄,2020年中國書畫板塊總成交額24.26億元,平均成交率88%,繼續領銜全球中國書畫類拍賣。北京保利2020年拍賣總成交額55.7億元,繼續領先中國拍賣市場,吳彬《十面靈璧圖卷》以5.129億元成交,在全球2020拍賣市場最貴拍品排名中位居第二名。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CAA)在“上海對話”高峰論壇上發布了《2019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并聯合Artnet發布了《2019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統計年報》,通過客觀的經營數據,全面呈現2019年中國文物藝術品在大陸及全球范圍內的拍賣情況。2019年,中國大陸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活躍度繼續下行,共有234家企業實際開展業務,合計成交229.2億元,同比下降6.9%。截止2020年5月完成結算123億元。伴隨著藝術品消費的逐步擴大和網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2019年共有1589場拍賣會通過網拍舉行,成交6.1萬件,成交額7.6億元。拍賣市場重心繼續向低價位拍品下沉,10萬元以下成交拍品占87.7%,拍品均價下降至9.2萬元/件。
Artnet的《2019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統計年報》則表示,2019年中國文物藝術品在全球范圍內拍賣總成交額57.4億美元(396.9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年下滑10%,跌至2010年以來最低值。總成交額的下滑因素包括中美貿易摩擦所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以及中國經濟增速的進一步下滑。中國內地拍賣總額下跌10%至37億美元,為十年以來最低水平。海外地區市場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中國文物藝術品的銷售總額較2018年同比收縮9%。
美術館與其他文化項目
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特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于2020年11月20日正式向公眾拉開帷幕。你將在這些作品中,縱觀設計的歷史與未來,以“設計”為線索游歷跨越百年的“裝飾”藝術圖景,開啟自然與超自然的對話。

在蘇寧藝術館成立三周年之際,藝術館特別推出山水人文主題館藏特展,并于2020年11月25日正式開展,本次特展自館藏藏品中,精心遴選了展現江南文化的古代至近現代書畫作品約50件。展覽以山水、花鳥、人文、佳人、書法等主題進行區域劃分,共分為五個篇章:山水篇“夢遍江南山水涯”、花鳥篇“上林花鳥寫生綃”、人文篇“隨意閑行心自開”、佳人篇“出眾風流舊有名”和法書篇“筆墨橫姿書文氣”,以 “江南”書畫為載體,從山水風物、歷史傳承到情感認同,展現江南的詩意美感與人文薈萃。
復星藝術中心將于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2月26日呈現巴西著名街頭藝術家組合奧斯吉美奧斯(OSGEMEOS)個展:“來者皆是客”。本次在復星藝術中心舉辦的個展:“來者皆是客”是巴西著名街頭藝術家組合奧斯吉美奧斯(OSGEMEOS)在中國的首個美術館級大展,展覽將展出12組,約200余件多媒介作品,聚焦展現藝術家極具個人風格的創作實踐。
2020年12月31日, “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于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式開幕。本次展覽通過72件作品展現了安迪·沃霍爾最具象征性的創作——以肖像作品折射時代性和大眾藝術趣味;以“靜物”系列作品呈現消費社會和當代生活的不同面貌;而豐富的攝影、海報和影像作品則展現了安迪·沃霍爾在藝術、廣告和設計等諸多領域的極大創造力及影響力。同時,展覽摒棄了過往安迪·沃霍爾展覽中強調的波普藝術重復與復制的面向,而是充分利用了美術館核心筒空間和西展廳之間的空間關系,為觀眾打造了一段由靜到動、由外及內的探索旅程。
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于12月14日在故宮博物院開幕。北京冬奧組委副秘書長何江海、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等相關領導以及藝術界、體育界人士和嘉賓出席展覽開幕式。本次展覽共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其中,《銀河嬉冰》以故宮博物院館藏《冰嬉圖》為靈感,連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題,呈現在銀河中溜冰的想象。展出作品還包括《花瞬二》《夢游紫禁城》作品組。(文字來源于藝術阿爾法公眾號)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于近日公布2021年展覽計劃,其中包括中國藝術家曹斐,王拓與黃銳個展,也包括外國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丹尼爾·阿爾軒個展,在7月,UCCA亦與安迪·沃霍爾美術館合作,從前者眾多藏品中共同挑選的近300 件代表作品舉辦其個展。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學院主辦,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浙江展覽館1、2、3展廳舉辦了〈青山行不盡 ——唐詩之路藝術展〉,展覽日期從2020年12月27日開始至2021年2月26日。“唐詩之路”的概念于1988年由紹興新昌縣的唐詩研究者竺岳兵先生首倡,1993年由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正式定名,迄今考證出唐代近500名詩人,在這條道路上留下了《全唐詩》有載的1500余首詩歌。展覽在與古人跨越時空的“酬唱應答”中,向當代學者和藝術家提出更高的對話要求:一種盡廣大、極精微,高妙而日常、大眾的文化與藝術。通過組織詩詞、書法、國畫、跨媒體、影視、插畫、設計、手工藝、環境藝術等近二十支專業團隊參與創作,匯集絲綢、青瓷、茶葉、古琴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參與展示,探索“文史研究+文藝創作”的全新跨界合作模式。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于2020年12月2日開展,本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也是遼寧省博物館繼“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展覽后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此次展覽共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卷》《東晉佚名曹娥誄辭卷》《明仇英赤壁圖卷》《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卷》《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并詩卷》等國寶級文物均在展覽中展出。
招商蛇口|設計互聯、英國V&A博物館與中國絲綢博物館聯合呈現的跨年大展《源于自然的時尚》以跨越2300年歷史的400件全球時尚珍品,呈現一場前所未有的東西方時尚之旅。這也是英國國寶級時尚館藏首次集中亮相中國。展覽揭示了全球視野下紡織與服裝的前世今生,講述了數代手工藝人、設計師與制造商的傳承與創新,探究時尚如何從自然汲取靈感,對自然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以及設計如何推動消費轉變,探尋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6月6日。
12月26日,2020深圳灣科技藝術節于深圳灣萬象城和深圳灣體育中心正式啟動。本屆藝術節以“超越距離”為主題,共包括主展覽“最后的預言家”、增強現實展廳和影像邀請單元三個部分,呈現了來自海內外33位/組藝術家的28件作品。本屆深圳灣科技藝術節主辦方為中共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及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承辦方為華潤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協辦方為深圳市朗圖設計有限公司,邀請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及教授邱志杰、中央美術學院科技藝術方向研究員龍星如共同策劃,深圳灣萬象城給予大力場地支持。

第三屆“美術館2050”年度研討會將于2020年1 2月 5-6日期間于和美術館舉辦,分為論壇(12月 5日)及工作坊( 1 2月 6日)兩個板塊,其中,工作坊板塊將為全國各地的美術館從業人員們提供專業指導。本屆研討會將圍繞“合作”這一概念展開。近年來,美術館之間—尤其是在中國地區—的合作逐漸增多, 這一概念也成了為美術館創新發展的核心。 我們希望探尋的根本性問題是:美術館之間為什么合作?這些文化聯盟的目的何在?不同機構、藝術家、藝術從業人員、空間和學科間的合作,能夠帶來什么收獲,又可能造成什么損失?此外,我們應當如何促進合作?今年的美術館2050研討會希望將討論從中國延伸到全球,探討美術館為何決定尋求藝術行業內外的合作。
2020年12月20日晚上,由實驗影像中心(CEF)發起主辦,藝術家楊福東策劃的 “未來未來——青年實驗影像計劃”在上海外灘博悅匯影城正式開啟。這場持續了四個小時的放映和交流以大銀幕的方式呈現,帶給藝術家和觀眾們一種不同于美術館展覽的全新感受。
2020年是人類歷史上很特殊的一年,在曠日持久的“例外狀態”里,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過去,對未來也有了新的理解。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CEF聯合藝術家楊福東共同發起了“未來未來——青年實驗影像計劃”,指在調動更多青年藝術家參與到影像媒介的實踐和相關問題的討論來。
2021年1月31日至5月9日,龍美術館(西岸館)將舉辦中國藝術家陳彧君大型個展“生長”。
全球藝術界
英格蘭藝術委員會在一份年度報告中證實,通過英國政府的代收稅計劃(Acceptance in Lieu,AIL),英國公共機構共獲得價值6450萬英鎊的藝術品,創下了歷史紀錄。這些收購所得的稅收結算總額達4000萬英鎊,涉及52個案例。該計劃作為英國稅法下的一項規定而存在,珍貴藝術品的所有者可以將其提供給該國,以換取用于抵消遺產稅的信貸。根據該組織的2019年報告,政府委員會將46件總價值為5860萬英鎊的物品放入公共博物館收藏。這些作品的稅收結算總額為3360萬英鎊。自2010年以來,該小組已經報告了通過政府計劃分配給博物館的藝術品總價值4.23億英鎊,稅收結算額為2.641億英鎊。博物館通過稅收計劃進行的收購不會產生任何費用。(文字翻譯于Art Market Monitor)
北京OCAT于2021年1月15日至17日帶來年度講座“現代主義,無偶像倫與宗教”,主講人達瑞奧·岡博尼,于1989年獲得瑞士洛桑大學藝術史博士學位,曾先后任教于里昂第二大學、凱斯西儲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2004至2020年間任日內瓦大學藝術史教授。講座將于線上舉行,詳情如圖。
路易威登與瑞士當代藝術家 Urs Fischer開始展開了全方位合作,將以快樂不羈的創意愿景注入新系列的設計之中。自路易威登 Monogram經典圖案創造以來,Urs Fischer 是極少數敢于對其進行徹底改造的藝術家之一。他通過自創的“記憶素描”手繪方法,對 Monogram 花卉與 LV 字母標識進行放大和變形,重塑了這一標志性圖案。(文字與圖片于藝術阿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