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委黨史工辦、省檔案館和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中國江蘇網和新江蘇客戶端聯合承辦,“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特別支持的“百件館藏 百年芳華——江蘇省百件紅色基地館藏珍品征集展示”活動在南京啟動。省委副秘書長劉步健,省檔案館館長陳向陽,省委網信辦副主任胡連生,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錢鋼,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楊中華,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局長劉震生,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雙傳學,省檔案館副館長宮琳,新華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中國江蘇網董事長、總編輯陸峰等出席儀式。
江蘇是紅色資源大省,紅色資源分布廣泛,內容涉及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各個階段。通過此次活動,將在全省范圍內征集百件紅色展館的鎮館之寶,利用全媒體講述檔案文物里的黨史故事,弘揚檔案文物內含的革命精神,讓檔案文物更好地走近群眾,讓紅色精神在江蘇大地發揚光大,讓紅色基因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代代相傳,使之更好地彰顯共產黨人的信仰底色,激活歲月沉淀的精神力量。
雙傳學在致辭中說,紅色基地館藏珍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偉大實踐的生動寫照和歷史縮影。《新華日報》是一張有著83年歷史的紅色黨報,“賡續紅色基因,勇立時代潮頭”是我們矢志不渝的追求。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通過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所屬報網端微各媒體平臺,策劃推出建黨100周年系列新聞行動,加強形式創新、注重傳播效果,謳歌偉大歷程、汲取精神力量,要把這一活動辦成集團的典范之作。

楊中華介紹說,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此次活動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重要指示精神,發揮優勢、統籌謀劃,讓黨史文物走到群眾身邊、走進人民生活的務實之舉;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守護精神家園,凝聚全省人民投身“兩爭一前列”強大精神力量的具體行動;是同心協力講好紅色故事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和實踐。我們將在切實把好史實關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紅色藏品文化內涵,充分利用新技術手段和新媒體平臺,讓江蘇大地的紅色文化資源活起來、動起來、靚起來。
陳向陽在現場講述了館藏的價值與意義,他說,檔案是黨和國家歷史發展面貌的真實記錄。江蘇紅色遺跡遍布、紅色記憶深厚、紅色檔案豐富:早期革命家的“搖籃”,大無畏的雨花臺英烈,新四軍抗日的主戰場,決定中國命運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引發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一篇文章,小康思想的“試驗田”,“四個全面”的首提之地,“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等等。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江蘇的偉大實踐,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紅色財富,也在全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和各紅色基地留下了眾多彌足珍貴的紅色檔案。這些“紅色珍檔”,是鐫刻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最直接、最形象、最震撼的歷史憑證,是講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鮮活教材,是賡續紅色血脈、奮力擔當作為的“精神稀土”。
啟動儀式現場,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郭琦講述了一塊“不再行走”的“美度”牌懷表和一枚鐫刻有“永是勇士”字樣的銅雞心兩件館藏實物檔案背后的歷史故事,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來自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樂山路分校四年級的陸一心小朋友在儀式上鄭重宣誓,“我愿意守護周恩來爺爺的行李箱,傳承歷史內涵,弘揚革命精神,為報效祖國而讀書!”成為一名光榮的革命文物小守護者。 (周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