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靜


摘要:目的: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心理康復護理,觀察該種方式的護理效果。方法:將我科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間接治的92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將其分為兩組,第一組使用心理康復護理,第二組使用常規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指標和生活質量,每組患者46例。結果:(1)第一組護理后的SAS評分和SDS評分明顯優于第二組,兩組有差異,(p<0.05)。(2)第一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第二組,住院時間低于第二組,兩組有差異,(p<0.05)。結論: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心理康復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心理康復護理;腦卒中抑郁患者;恢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1-007-02
Objective: To use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obser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is method. METHODS: Take the 92 patients with jeopard with TREE - July 2019 - December 2020 as observable,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of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care, the second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ing the bad emotional indicator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wo groups, 46 patients in each group. RESULTS: (1) 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after the firs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group,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both groups (P <0.05). (2) The first group of quality of life is higher than the second group, and the hospital stay is lower than the second group,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car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recovery effect
腦卒中在臨床中屬于常見性病癥,該種病癥具有發病急、致殘率高、致死率高、治療難度大的特點,患者在經過搶救治療后仍然會有一系列的并發癥發生,除了具有偏癱、認知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外,還有存在一定的行為改變,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抑郁,這種心理障礙對患者產生的影響較大,也影響了患者的康復效果。因此在本組研究中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心理康復護理,觀察該種方式的護理效果。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科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間接治的92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將其分為兩組,其中第一組使用心理康復護理,共有患者46例,年齡49.57±6.34歲,身高1.60±0.15米,體重56.36±4.28千克,男26例,女20例;第二組使用常規護理干預,共有患者46例,年齡48.19±5.67歲,身高1.61±0.17米,體重55.95±4.33千克,男25例,女21例。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1.2.1第二組
第二組使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給藥護理;環境護理;飲食護理等等。
1.2.2第一組
第一組實用心理康復護理,該種方式是建立在常規護理基礎之上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細節護理: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了解和掌握,包括患者的年齡、性格、愛好、家庭情況、文化水平、心理狀態、情緒反應等等,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做好溝通交流工作,然后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通過玩游戲、看視頻、看電影等等方式來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適度[1]。
人文關懷:運用不同的溝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剖析研究。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和配合,通過對患者多關心、陪伴來提升患者的安全感和治療信心,幫助患者排解內心的壓抑,鼓勵患者宣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配合度。
提升角色認知:患者發病初期,由于難以接受身體的變化,再加上病痛的折磨,就會很難接受現狀,進而產生絕望抑郁的情緒,甚至有輕生的心理。護理人員要通過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社會角色,來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通過指導患者與朋友、同事、親人接觸,讓患者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幫助患者對自身的社會角色進行健康轉化[2]。
音樂護理:音樂是一種簡單、應用范圍廣的護理手段,常常也被作為護理的首選,患者通過音樂的熏陶和感化,能夠在情境中感受到積極的意義,通過音樂放松患者的神經,調整患者不良的心態,消除不良情趣,有助于減輕患者的抑郁情緒。在音樂的挑選上,要選擇一些積極向上、輕松歡快的音樂,使患者樹立一種積極的治療情緒。
1.3統計學
采用SPSSI22.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負面情緒指標比較
第一組護理后的SAS評分和SDS評分明顯優于第二組,兩組有差異,(p<0.05)。
2.2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住院時間比較
第一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第二組,住院時間低于第二組,兩組有差異,(p<0.05)。
3.討論
腦卒中屬于一種危重病癥,患者在患病以后,由于生理功能產生變化,各項功能與以往相比有較大的落差,因此就會產生心理上無法接受的狀態,最長表現出抑郁、焦躁、避世等等情緒狀態,對于該種病癥的患者。處理采取必要的治療手段,更需要針對性護理干預,從心理上進行干預和護理,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治療心態;通過細節護理使患者感受到關心,提高患者依從性;通過人文護理,讓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在內心建立積極地心態;通過提升社會角色來幫助患者進行角色的健康轉換,讓患者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通過音樂護理,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放松患者的神經和心情[3]。
為了獲得心理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抑郁患者的護理效果,本次采用兩組對照分析,首先從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負面情緒指標比較:第一組護理后的SAS評分和SDS評分明顯優于第二組,兩組有差異,(p<0.05);然后從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住院時間比較:第一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第二組,住院時間低于第二組,兩組有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將心理康復護理運用于腦卒中抑郁患者,能夠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該方式可推廣。
參考文獻
[1]劉萌.早期綜合心理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29):139-140.
[2]范麗敏.心理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希望水平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8):13+15.
[3]黎云,針對性心理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抑郁狀態的影響[J]. 河北省,唐山工人醫院,2015-12-10.
重醫大附二院 重慶渝中 4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