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


摘要:目的: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接受小針刀+穴位注射方案醫治后效果進行探究。方法:收集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92例開展本次研究,時間2018年1月一2019年12月。46例實施穴位注射方案醫治,歸納入研究①組;46例實施小針刀+穴位注射方案醫治,歸納入研究②組。對2組臨床癥狀緩解優良率、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進行分析。結果:研究②組臨床癥狀緩解優良率93.48%,相比研究①組的73.91%而言更高(P<0.05);治療1個月后,研究②組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44.15±3.89)分,相比研究①組的(52.15±5.17)分而言,更低(P<0.05)。結論: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接受小針刀+穴位注射方案醫治后,其臨床癥狀緩解優良率更高,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更低。
關鍵詞:小針刀+穴位注射方案;膝關節骨關節炎;臨床癥狀緩解優良率;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
【中圖分類號】R81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1-024-01
前言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類型。以關節疼痛、晨僵、關節活動受限、關節腫脹為主要癥狀,膝關節功能下降,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1]。穴位注射方案中,主要采用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針等藥物開展醫治,但單純性的穴位注射醫治,部分患者癥狀改善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出現療效欠佳的問題[2]。因此,我院收集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92例,開展本次研究,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接受小針刀+穴位注射方案醫治后,效果進行探究。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收集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92例,開展本次研究,就診時間2018年1月一2019年12月。46例實施穴位注射方案醫治,歸納入研究①組;46例實施小針刀+穴位注射方案醫治,歸納入研究②組。研究①組,男、女病例數各為23例、23例。51歲到72歲,平均(60.38±8.15)歲。研究②組,男、女性病例數各為19例、17例。51歲到73歲,平均(60.41±8.22)歲。
1.2方法
研究①組方案:實施痛點穴位注射方案醫治,具體藥物為2%利多卡因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2295;生產企業:山西晉新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5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3226;生產企業: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5mL,1次/周。連續治療1個月。
研究②組方案:小針刀+穴位注射方案。(1)小針刀方案。協助患者取仰臥體位,將膝關節保持屈曲75°狀態,行局部麻醉后,采用一次性小針刀,于壓痛點處進刀,行推鏟、削啄、松解等操作,之后,行穴位注射治療。(2)穴位注射方案:同研究①組。連續治療1個月。
1.3觀察指標
(1)臨床癥狀緩解優良率。若相關臨床表現癥候,改善75%以上,則判定為優;若相關臨床表現癥候,改善50%~75%,則判定為良;若相關臨床表現癥候,改善50%以下,則判定為差。
(2)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總評分范圍0分~240分。分值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
1.4數據分析
用SPSS 22.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癥狀緩解優良率
研究②組臨床癥狀緩解優良率93.48%,相比研究①組的73.91%而言,更高(P<0.05)。見表1。
2.2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
治療1個月后,研究②組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44.15±3.89)分,相比研究①組的(52.15±5.17)分而言,更低(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部分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因自身病情因素、藥物吸收差異性因素等,在接受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針穴位注射療法醫治后,相關癥狀表現、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值,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我國傳統中醫在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針刀療法,一方面,能夠發揮針刺作用,促進膝關節周圍血液循環,起到減輕疼痛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夠對膝關節周圍發生黏連的韌帶組織進行松解,減輕軟組織張力,促使膝關節受力平衡。與穴位注射療法聯用,能夠提高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小針刀+穴位注射方案醫治后,其臨床癥狀緩解優良率、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相比單獨采用穴位注射療法醫治而言,更優(p<0.05),證明小針刀+穴位注射方案醫治更有利于促進臨床癥狀緩解,控制病情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膝關節骨關節炎接受小針刀+穴位注射方案醫治后,其臨床癥狀緩解優良率更高、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更低。
【參考文獻】
[1]葉丹丹, 唐堯, 黃拯,等. 小針刀療法聯合推拿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研究[J]. 當代醫藥論叢, 2020, 018(001):26-27.
[2]劉偉基,岳峰杰,要金元,許二玲,李麗琴,郝尚雄.基于經筋理論小針刀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應用分析[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9,20(03):202-203.
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