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麗霞 韓宗良

摘要:目的 觀察總結麻子仁丸加減治療對小兒熱性便秘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1996年6月~2020年6月176例小兒熱性便秘患兒進行觀察,隨機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88例。對照組患兒對癥行開塞露治療,觀察組患兒行中藥麻子仁丸加減治療,總結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患兒復發率。結果 觀察組患兒臨床療效總有效率(97.73%)高于對照組患兒(89.7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復發率(2.32%)低于對照組患兒(12.66%),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麻子仁丸加減治療小兒熱性便秘臨床效果較好,復發率低,可臨床推廣。
關鍵詞:麻子仁加減治療;小兒熱性便秘;臨床
【中圖分類號】R24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1-033-01
小兒熱性便秘為兒科臨床上一種常見癥狀,發病有上升趨勢,患兒常表現為腹部疼痛、大便干結、口干口臭、尿黃等癥狀,此種病癥一般是由于患兒飲食不節制,食用過多干燥上火的食物,導致胃腸積熱,耗傷津液;或者高溫天氣未補充足夠水分,胃腸之熱熏蒸于上[1]。隨著醫學發展,臨床研究對中醫藥干預小兒熱性便秘的診療標準不斷完善,其中麻子仁加減治療小兒熱性便秘效果較好[2]。本研究對1996年6月~2020年6月176例小兒熱性便秘患兒進行麻子仁加減治療觀察研究,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1996年6月~2020年6月176例小兒熱性便秘患兒進行觀察,隨機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88例。對照組有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齡14個月~4歲,平均(2.870.34)歲。觀察組有男性46例,女性42例;年齡15個月~4歲,平均(3.210.54)歲。本研究經醫學倫理會批準通過,兩組資料相比,差異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患兒均符合小兒熱性便秘診斷標準[3],具體表現為四次中至少有一次為排便費力、排便為塊狀或硬狀、排便不盡感等;(2)患兒無其他身體不適,并能接受中藥內服治療者,(3)患兒及其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
排除標準:(1)患兒合并有器質性病變;(2)患兒有中藥成分過敏;(3)患兒不配合治療或中途退出。
1.2方法
兩組患兒均安排合理膳食,原則為高維生素食物,禁食辛辣生冷食物,適當添加粗糧;要求患兒增加一定運動量,并適量增加飲水次數及飲水量;訓練患兒定時排便。
對照組患兒必要時進行開塞露治療,嬰幼兒用量為5mL/次,兒童用量為10 mL/次。勻速緩慢于患兒肛門后擠入,幾分鐘后可排便。觀察組患兒辨證使用麻子仁丸加減治療,藥方構成如下:麻子仁、白芍、大黃、炙杏仁、枳實、厚樸、山藥、郁金、麥冬、甘草。隨患兒年齡、體重及癥狀輕重合理調配中藥計量,并根據患兒其他癥狀加減藥方,若出現腹脹、腹痛加烏藥、檳榔;出現胃腸燥熱加生地黃、全瓜蔞。以水煎服,取汁150mL,空腹分三次口服,50mL/次。
兩組患兒觀察療程為30d。
1.3檢測指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進行療效判定,分為治愈、好轉、無效。治愈:患兒大便正常,腹脹、腹痛、便秘等情況消失,一周排便>3次。好轉:患兒大便正常,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一周排便2~3次。無效:患兒不符合上述判定要求。患兒臨床療效有效率=(痊愈例+好轉例)/總例數100%。
記錄治愈及好轉患兒治療完畢1個月內是否出現復發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對患兒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使用例數n及(%)進行表示,組間數據使用x2進行檢測。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兒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7.73%),對照組患兒為(89.77%),觀察組患兒療效高于對照組患兒,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比較兩組患兒復發情況
觀察組86例臨床治療有效患兒中,有2例復發,復發率為(2.32%),對照組79例臨床治療有效患兒中,有10例復發,復發率為(12.66%),觀察組患兒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患兒,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715,P=0.005)。
3討論
便秘屬于腸道病變,其癥狀雖較單純,但成因卻很復雜,由于病因病機不同,故臨床癥狀各有差異,當分虛實論治;小兒熱性便秘不僅發病機制復雜,且會不斷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患兒發病因素主要包括不按時大便、缺少體力活動,或者挑食,蔬菜食用較少、飲水較少等,從而導致腹肌軟弱,腸蠕動減少,出現便秘。臨床上多對患兒對癥處理,使用瀉藥、增加體液攝入等,但單純改善飲食結構或長期使用開塞露、瀉藥等藥物會對患兒身體造成一定損害,導致津傷腸燥、脾氣停滯。
本研究選取麻子仁丸加減方治療小兒熱性便秘,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療效(97.73%)高于對照組患兒(89.77%),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是麻子仁丸加減方具有潤腸瀉熱、行氣通便的作用,取其通便而不傷正,藥方中麻子仁為全方基礎,它性味甘平,質潤多脂,可通潤腸道,并減輕厚樸之溫燥;白芍可斂陰生經、調和陰陽;炙杏仁上肅肺氣、下潤大腸;大黃、厚樸、枳實可清下熱結、通腑逐瘀,暢通氣機;麥冬養陰潤肺;山藥性溫,可固正本元,益脾健氣;郁金可舒筋活血,疏肝利膽,甘草可調和藥方,發揮藥效。
綜上所述,麻子仁丸加減治療小兒熱性便秘可有效提高患兒療效,減輕疾病復發率,可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肇爽. 評價導滯潤腸瀉熱法治療小兒便秘食積內熱證的療效與安全性[J].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016(018):186.
[2] 劉丹荔. 麻子仁丸方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對抗精神病藥物所致便秘的療效觀察[J]. 養生保健指南, 2018, 000(014):350.
[3] 柯美云, 羅金燕, 許國銘,等. 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J]. 中華內科雜志, 2004, 43(1):73-74.
桂林市中醫醫院 廣西桂林 5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