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摘要:本文將分析失能老年群體的醫療護理機構的選擇以及相應的護理需求,在差異中尋找適合老年失能群體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護理需求,尋求差異性,探索影響老年失能群體的護理需求因素,結合養老機構以及醫院結構,立足現代滿足老年失能群體的護理服務需求。
關鍵詞:老年人;失能;護理需求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1-061-01
1、我國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需求現狀分析
1.1需求數量呈增長趨勢
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不斷轉型,勞動力也開始向年輕人開始轉移,只要是在外打工的人,壓力一定不小而且回家的次數一定不多,家庭成員人數就會下降,很多老人又期待孩子回來,又得體諒孩子在外的艱辛不能讓他們回來。這樣的現象就讓人們開始關注這個話題,身體還好的老年人平時的生活還是可以獨立的,可是一些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就會出現一些機體的變化,就會下降,自理的能力就會變差,需要護理的需求就會增大[1]。
1.2需求內容多樣性
隨著社會中人們對于物質文化的不斷追求,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開始變得多姿多彩,他們開始習慣兒女不能經常陪伴自己的日子,有條件的家庭對于護理需求也是很重視,請了專門的養老機構的人前來家里陪伴老人或者失能老人,給他們一些精神上的寄托和工作衛生方面的幫助,護理對于他們的生活來說就像是有人在幫助他們完成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一樣,比較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就失能老人來說,自己的行動不便一定會讓自己覺得非常的無用,心理就會過意不去,一種失落感才是打垮老人最根本的原因,外加上每個家庭不同的狀況帶來的影響這都使需求不得不多種多樣,能夠更好的幫助老人和幫助失能老人的生活。這些護理服務的需求從低級到高級,從物質到精神,從小眾化到普遍情況,總而言之這些護理服務還得走符合時代發展的路線。
1.3家庭供給數量日益減小
目前,我國有兩類家庭,第一類就是家庭里面的中年夫婦需要照顧父母雙方,還要照顧父母的父母,這樣的壓力將會變得更大;另一類家庭可以提供照顧的孩子和配偶的都是老人,這樣對于護理服務的質量和需求就會大打折扣,一些老年人就會出現自理的現象。當今社會中家庭的規模帶來的縮小正在減少家庭去給予護理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其實市場可以來增加家庭護理方面的服務。
2、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供需失衡原因分析
2.1政府政策的不完善
這些年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增加,我國各級的政府都開始關注此類問題的出現,土地優惠政策是專門給那些想辦理養老院的人給予的福利,稅收優惠政策也是對于這些專門的機構采取低比例收取稅收的福利。它促進了老年人服務的發展,但政策不完善,目前大多數國家的政策都是補貼的,這是一個應用程序可以提供的“互補”的支持方式。公共機構和某些私人非營利組織之間的政治聯盟,其目的是促進保護殘疾人的機構的發展。優惠政策的好處來自于那些對機構有官方利益的人;那些不愿選擇正式護理或被排除在機構援助之外的人不能從中公平獲益。目前,在中國,正式援助的可能性仍然有限,大多數需要非正式護理的老年人選擇在家里進行非正式護理,這些老年人不會接受國家援助。支持發展機構援助,考慮到中國長期援助的特殊情況,維護和滿足其護理的實際需要[5]。
2.2家庭結構變化的影響
之前大多數家庭都是長期家庭,直至實施了計劃生育以后,才開始轉型結構發生了變化。在過去孩子們很少外出打工即使有那也是家里很多孩子中的一兩個,其余的都呆在父母的跟前,雖然家庭條件大多數都是一般,不過對于年老父母的陪伴還是多于現在的;當然也有部分兒童在家照顧老人的現象,讓家庭護理提供者的數量相對減少。而現在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對于社會上存在的失能老人的家庭,外加上孩子的能力和孩子的數量都是不足以能提供足夠多的幫助給這些老人的,所以其實市場服務的需求還是在逐年上升的,市場可以開拓一種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對于那些失能老人。
2.3其他因素的影響
隨著中國經濟的繼續增長和價格的上漲,家庭護理費用將增加。機構護理費用高于老年人需要的直接家庭護理費用。服務組織的成本是老年人的護理成本。這部分費用對于老年人的長期生活是必要的。關于殘疾老年人,必須確定前兩個方面:護理費用和質量、融合因素和護理設施的選擇。缺乏安全意味著對服務的實際需求。
3、促進我國失能老年護理服務供需均衡的建議
3.1市場和家庭協同提供護理服務
在我們中國其實很久以來自己的家人大多數家庭都是自己照顧,只不過就是陪伴老人的時間不相同,但是對于失能老人而言,這些照顧都是要提升一個等級的,或者說護理精力、護理財力、護理物力都是要大于普通正常老人的。中國是一個人類社會的模式并不會改變,年輕的時候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養育;等自己年老的時候就要去反過來照顧自己的家人和小孩。而對于失能老年人的護理服務不僅僅是人們的生理、身體特征的需要,護理只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更多的情感來源于自己的老伴、孩子、親戚、家人朋友的關心和陪伴。
3.2發展多元供給者
在開發對于失能老年人或者老年人的護理服務時,還可以考慮很多因素的幫助,外界的幫助對于此項研究很有幫助。首先就是能幫助那些還在生活邊緣掙扎的人群,這是對他們的一種幫助和扶持;其次就是對于志愿服務的無償性質往往是增加護理服務的有效供應,會適當的減輕經濟壓力。最后,參與志愿者活動,例如記錄人們的服務時間,兌換積分,兌換日常必需品或累積積分,或在需要護理時轉換為適當的護理。這可以有效地利用社區中的閑置人口,有效地緩解社區和家庭中護理的壓力。
四、總結
當前,如何給老人提供最體面的照顧,是整個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傳統的家庭養老金仍然是許多老年人對老年人的期望,然而對年輕人生活的壓力有所增加。家庭規模縮小,這種模式的護理功能逐漸減弱,其實老年人的生活來源是比較狹窄的也是比較少的。雖然機構護理只能最簡單的幫助一下這些老人,可是機構的費用還一直是老年人難以說服自己去那里的原因,老年人的照顧尤其是失能老年人的照顧問題變成了一個社會熱議話題,需要緊隨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仲瑞娟.中國失能老年人構成及長期護理需求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32):17+20.
馬鞍山市十七冶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