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


摘要:目的:分析胸腔數字引流對于自發性氣胸(SP)的治療效果。方法:研究時間為2019年1月-2020年10月間,共計SP患者61例。以隨機法為準,A組31例予以胸腔數字引流治療,B組30例予以胸腔閉式引流治療。對比整體化療效。結果:A組的總有效率為96.77%,B組為76.67%;A組的圍術期治療指標均優于B組,A組的并發癥率低于B組,二者數據對比有差異(P<0.05)。結論:為SP患者采取胸腔數字引流治療能夠減少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胸腔數字引流;胸腔閉式引流;自發性氣胸
【中圖分類號】R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1-074-01
SP是胸外科較為高發的疾病類型,病因是運動或咳嗽造成肺內壓升高,導致肺大泡破裂,胸腔內涌入大量氣體而影響呼吸功能[1]。其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二者的高發群體分別是青年人與中老年人,多呈反復發作特征,診治延誤可能造成死亡。現階段,胸腔閉式引流是其基礎性療法,但其需要加用負壓吸引治療,具有治療局限性,而胸腔數字引流可直接進行負壓吸引治療。基于此,本研究選取61例SP患者,用于分析胸腔數字引流的治療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落實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間,共計61例SP患者。根據隨機法分組后,A組31例,男患比女患為18比13;年齡從18歲間斷至70歲,均值(46.02±0.75)歲。B組30例,男患比女患為16比14;年齡從19歲間斷至73歲,均值(47.12±0.56)歲。數據經假設檢驗并無差異(P>0.05)。
1.2方法
B組采取胸腔閉式引流治療,選擇26號帶針胸管,在患側腋前線的第四肋間或是鎖骨中線的第二肋間處做一切口,切開皮膚組織約1.5cm,于胸腔內置入胸管,連接引流瓶。A組采取胸腔數字引流治療,選擇數字式胸腔閉式引流系統,負壓為2-3kpa,使用系統自帶壓力監測管對胸腔內壓力進行監測,選擇可控穩定負壓,保證體位以及設備放置不對壓力造成影響。系統顯示屏會顯示數字曲線,用于評估有無漏氣,分析漏氣速度或是引流負壓。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的肺復張時間、引流時間與住院時間,記錄胸腔積液、肺部感染與皮下氣腫等并發癥。
1.4療效評價標準
顯著療效:肺充分復張,氣體完全吸收;初見療效:肺有效復張,氣體有所吸收;未見療效:無肺復張,氣體無變化[2]。
1.5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經由SPSS21.0軟件完成,計量數據經t值對比與檢驗,計數數據經x2值對比與檢驗,假設校驗有意義的標準為P值不足0.05。
2結果
2.1對比兩組的總有效率
A組的總有效率高于B組,數據對比有差異(P<0.05)。
2.2對比兩組的圍術期治療指標
A組的圍術期治療指標均優于B組,指標對比差異顯著(P<0.05)。
2.3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率
A組出現無相關并發癥,并發癥率為0,B組出現1例胸腔積液,1例肺部感染與2例皮下氣腫,并發癥率為13.33%(4/30)(x2=4.423,P=0.035)。
3討論
SP的病理表現為肺大泡破裂,胸膜腔內含有大量氣體,高危因素是劇烈咳嗽、過度運動等。患者的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和循環功能異常,其復發率較高,難以根治。其治療目標是使肺復張,吸收肺內氣體,進而減少相關并發癥。胸腔閉式引流的切口較小,對機體不造成明顯損傷,可以通過置管方式對胸腔內氣體與積液進行引流,進而促使肺復張。但是胸腔閉式引流無法進行負壓吸引治療,無法保證治療過程中引流徹底,不利于胸腔內的氣體吸收。為此,本研究采取胸腔數字引流治療,其本身帶有數字式胸腔閉式引流系統,系統設計較為實用,不需要使用其他器械,可以同時進行負壓吸引治療,治療時間較短,患者的治療痛苦度較低,更容易耐受,可用于老年患者。胸腔數字引流的操作流程簡單且安全,可確保引流質量,使引流程序更具通暢性。但在治療期間需要注意患者反應,若其出現嚴重不適則要中斷治療,尋找誘因后再擬定治療方案[3]。
結果中,A組的總有效率高于B組,圍術期治療指標優于B組,并發癥率低于B組(P<0.05)。說明胸腔數字引流治療可以優化治療指標,加快病情康復,且安全效益更好。
參考文獻
[1]羅文,周旭,付義,等.胸腔閉式引流術后不同的負壓吸引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9):39-40.
[2]艾亮.胸腔閉式引流加持續負壓吸引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4):36-37.
[3]陳艷華,楊書蓉.一次性負壓吸引球在原發性自發性氣胸胸腔鏡手術治療中應用的護理分析[J].飲食保健,2018,5(12):218.
新泰市人民醫院胸外科 山東新泰 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