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志榮,黃彩云
(1. 恒大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2. 廣東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308)
某高速公路路基填料以粉質黏土為主,在進行路床施工時,已進入陰雨天氣季節,因細粒土填料含水量高,且不具備晾曬條件,難以滿足路床填筑要求。為確保通車,選擇在部分路段進行試驗段施工,采用較大粒徑的石塊作為下路床填料,其上填筑碎礫石或水泥穩定碎石,確保上路床各項技術指標符合設計要求。通車5年以來,路面狀況良好。根據JTG D30-2015《公路路基設計規范》,路床填料的最大粒徑應小于100 mm,壓實度不小于96 %,填料最小承載比(或最小強度)上、下路床分別為8 %、5 %。由此可見,路床底部的填料粒徑突破了規范要求,本文對此進行探討分析,總結經驗,為特殊條件下的道路路基施工提供參考。
某公路路面結構按照原JTG D50-200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設計,結構層厚度為81 cm,如圖1所示。但因天氣不佳的原因改用大直徑填料路床施工。

圖1 路面結構設計
(1)嚴格按填石路堤施工技術要求施工,保證工程質量。大粒徑填料在填筑之前,首先將路基表面的潮濕軟土層徹底清除,其厚度大約20 cm。塊石采用中風化灰巖,粒徑在20~50 cm之間。路基填筑時,嚴禁亂拋亂填,要求石塊大面朝下,小面向上,逐個擺放平穩,碎礫石嵌縫、找平后使用重型振動壓路機碾壓密實,對凹陷處補足碎礫石,直至壓實層頂面穩定、無下沉,保證石塊在壓路機下不松動、不位移,表面平整均勻。
(2)從填料組合結構分析,石塊與碎礫石相互嵌擠鎖結,形成嵌緊又密實的板體結構,填料之間存在較強的內摩阻力和嵌擠力,呈現比較好的整體性和穩定性,避免了石塊因局部受壓而發生位移、翹動。
(3)清除路基表層軟土,相當于加大路床厚度至100 cm。路床范圍依據路基工作區深度確定,原來的JTG D30-2004《公路路基設計規范》的路床范圍為80 cm。近年來,隨著我國公路軸載譜的不斷變化及其對路基路面性能的顯著影響,普遍認為我國公路路基工作區深度明顯大于80 cm。根據研究成果和工程實際情況,新規范JTG D30-2015《公路路基設計規范》調整了路床的范圍,輕、中等及重交通的公路路床厚度為80 cm,特重、極重交通的公路路床范圍為120 cm。因此,本項目的路床施工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新規范的要求,保證了路床的性能。
(4)借鑒地基處理設計,可將塊石層之上的碎礫石視為褥墊層。根據JTGD 31-02-2013《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細則》、JGJ 79-201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在強夯置換墩、加固樁頂部需鋪設置一層厚度為30~50 cm壓實墊層。本項目試驗段的石塊在路基的位置位于上路堤頂部和下路床底部,石塊占據路床的厚度約30 cm,其上50 cm的厚度范圍為小粒徑的碎礫石填筑,起到褥墊層的作用,且碎礫石的應力擴散角較大,傳至路基中的應力比較均勻,避免應力集中。碎礫石填料的最小承載比較高,壓實度也易于滿足規范要求。
此外,墊層材料的粒徑、剛度對調節應力分布、控制路面變形至關重要。碎石過大會導致墊層本身的不均勻壓縮,因此建議采用比規范要求值更小的粒徑,一般要求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0 mm。同時應選擇剛度較小的砂石柔性墊層,而非剛性墊層,其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由于柔性墊層的存在,可以調節石塊、碎石的荷載分擔比例,避免出現明顯的偏壓應力分布。第二,減少或延緩反射裂縫是瀝青路面設計的重點,為避免石塊縫隙、裂隙反射到路面結構層,應采用碎石、砂石作為裂縫緩解層,起削弱拉應力、拉應變的傳遞能力,并且能消散、吸收由交通荷載及溫度變化產生的荷載應力和溫度應力。
本項目也有部分試驗段直接在塊石層上填筑水泥穩定碎石,塊石層位的填料間除存在內摩阻力和嵌擠力外,還有一定的粘結力,其板體性更好。但水泥穩定碎石屬于半剛性墊層,易疲勞開裂。若塊石層出現裂縫,將逐漸向上蔓延,導致水泥穩定碎石層開裂,并反射至路面面層。本項目路面通行時間尚短,不排除在設計使用年限內出現開裂病害,因此應謹慎采用水泥穩定碎石作為墊層材料。
原JTG D50-200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要求輕等交通、中等交通公路的土基回彈模量值大于30 MPa,重交通、特重交通公路土基回彈模量值大于40 MPa。新規范JTG D50-2017《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已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種交通荷載等級的路基頂面回彈模量,如表1所示。

表1 路基頂面回彈模量 MPa
本項目試驗段在塊石層之上填筑天然碎礫石材料,經濕度調整后的回彈模量取值范圍為130~240 MPa,遠大于粉質黏土路床頂面的回彈模量值,與新規范的設計要求一致。因此,試驗段路面結構的水泥穩定碎石層層底拉應力、瀝青面層的永久變形量均應小于其他路段,至今沒有在交通荷載作用下發生疲勞破壞也就不足為奇了。
(1)路床下部層位采用大粒徑填料時,應嚴格按填石路堤施工技術要求填筑。
(2)清除路基表層,適當加大路床厚度,降低傳至土路基的應力。
(3)宜采用砂石柔性墊層,填料最小承載比較高,且易于壓實。建議墊層厚度不小于50 cm,填料粒徑不宜大于50 mm。
(4)采用粒料類墊層,提高路基頂面回彈模量,可以降低路面結構的力學響應,提高路面使用性能。
本項目試驗段因天氣不佳原因,迫于無奈采用石塊、碎礫石填筑,路床部分層位填料粒徑突破規范值,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其造價并不低。因通車時間較短,路面使用狀況還需繼續觀察,僅供特殊條件下的道路路基施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