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嬌 馬麗霞 王艷萍 柳影
(吉林省腫瘤醫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最為常見,約占全部數量的80%~85%,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常年居高不下〔1〕。隨著醫學的飛速發展,NSCLC的治療已取得相當進展,但整體預后仍不樂觀,5年生存率未達15%〔2〕。研究表明,肺癌的發生發展與多因素的參與有關,是一個多階段過程,而細胞癌變的分子基礎多為原癌基因的激活與抑癌基因的失活,因此,基于肺癌相關基因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重視。近年來隨著對腫瘤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及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多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發現。Li等〔3〕先后從人類第10q23.3染色體位點上分離克隆得到了3種新的抑癌基因,分別命名為第10號染色體缺失的磷酸酶及張力蛋白同源基因、多進展期癌中發生突變的基因(MMAC)1、轉化生長因子(TGF)-β調節的上皮細胞富含的磷酸酶(TEP1),后發現3者均定位于第10q23.3染色體,并且具相同編碼蛋白,證實為同一基因,統稱“PTEN”。PTEN是繼p53基因后新發現的又一腫瘤抑癌基因,目前該基因與NSCLC的關系眾說紛紜,但多項研究結果支持NSCLC中PTEN蛋白下降或缺失〔4~6〕,本研究觀察了NSCLC組織中PTEN的表達變化并進行了相關性研究。
1.1臨床資料 入組選擇:2016年3~12月吉林省腫瘤醫院收治的NSCLC患者29例,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齡56~75歲,中位年齡63歲,其中>70歲10例;組織學類型為鱗癌12例、腺癌17例;分化程度為高分化8例、中分化3例、低分化18例;臨床分期依1997年國際抗癌聯盟TNM分期標準〔7〕分別為:Ⅰ期5例、Ⅱ期7例、Ⅲ期17例;患者術前未經化療及其他抗腫瘤治療,均行腫瘤切除術,術中留取腫瘤組織標本,同時留取相應癌旁正常組織(取自距腫瘤組織邊緣不少于4 cm處)設為對照組。組織標本以10%的中性甲醛固定,制備石蠟包埋切片。
1.2實驗試劑 兔抗人PTEN單克隆抗體(美國Santa Cruz公司),免疫組化及二氨基聯苯胺(DAB)試劑盒(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實驗方法 采用SP免疫組化法進行PTEN檢測。所有操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檸檬酸緩沖液修復,濃縮型DAB試劑顯色,蘇木素復染。陽性對照組選擇已知受檢蛋白為陽性的病理切片;陰性對照組以磷酸鹽緩沖液(PBS)代替一抗完成檢測。中性樹膠封片。顯微鏡下觀察結果。結果判定根據文獻〔8〕:顯色細胞比例及染色強度分別計1~3分,以兩項乘積≥3計為陽性;<3計為陰性。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χ2檢驗。
2.1腫瘤組織及癌旁組織中PTEN表達 PTEN的陽性產物主要表達在細胞核中,表現為細胞核染為棕黃色。腫瘤組織及相應癌旁組織中PTEN蛋白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34.48%(10/29)和68.97%(20/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腫瘤組織中PTEN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分析 PTEN表達與患者年齡、性別、病理分型及分期未見統計學相關,與腫瘤分化程度呈顯著相關(P<0.05)。見表1。

表1 PTEN在NSCLC 組織中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相關性(n)
目前發現與肺癌相關的原癌基因有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Ras)基因、原癌基因蛋白質c-Pim-1(Pim-1)基因、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基因等,均被證實在肺癌中呈高表達,而幾種抑癌基因如相關抑癌基因如P16、腫瘤轉移抑制基因(nm)23、P53、PTEN等在腫瘤發生早期均不同程度的失活或缺失異常,提示抑癌基因的異常可作為肺癌早期診斷的生物標志物之一,對肺癌的及時發現與治療意義重大〔9〕。
PTEN是目前發現的第一個具有雙重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被認為是繼P53基因后突變率最高的腫瘤抑癌基因,PTEN可抑制腫瘤細胞的遷移和腫瘤組織內血管生成,有效維持機體免疫系統的穩定與平衡,PTEN突變、純合性或雜合性缺失等均能引起其異常表達〔10,11〕。研究顯示,人類的多種腫瘤中出現PTEN基因失活,從而導致其喪失應有的抑癌作用,而且PTEN的低表達或者異常缺失則導致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藥及對放療抵抗〔12,13〕;而PTEN的增加則可以提高腫瘤細胞對輻射的敏感性,聯合PTEN與γ射線照射療法可以有效抑制AKT的表達,抑制腫瘤細胞DNA的修復,提高腫瘤殺傷率〔14〕。PTEN基因在腫瘤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后中均起到重要作用〔15〕,雖然目前有關PTEN蛋白表達與肺癌相關性研究結論不一〔3,4〕,但都一定程度地反映了PTEN表達缺失與NSCLC的發生發展有關。
研究證實,病情發展及預后受腫瘤的分化程度、臨床分期、有否淋巴結轉移等諸多因素影響,本研究結果亦提示NSCLC患者腫瘤中PTEN水平與如上部分因素的相關性,表明PTEN的表達與NSCLC發生發展具重要關聯,有可能成為NSCLC的早期診斷與判斷病情發展及預后的獨立預測指標。
本實驗因樣本數有限,關于PTEN與NSCLC組織學分型、臨床病理分期及有否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及PTEN與其他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對PTEN在NSCLC中的缺失機制及在亞細胞分布的調節機制、特別是miRNA對PTEN的調節機制及PTEN的抑癌機制和其與肺癌的相互作用等等方面都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從而為肺癌的早期診斷和基因治療提供更多的思路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