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瑜
(常州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
在現代社會大環境中,環境藝術設計已經滲入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辦公空間是人們學習工作的主要地方,人們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工作上,因此辦公環境的好壞對身心有很大的影響。辦公空間設計是室內設計中的一部分,是人們運用智慧和靈感對建筑內部空間進行改造。而這種建筑內部的改造,已經遠遠不止是單純的裝修,而是將科技、文化、經濟、社會、宗教、藝術等融入其中。所以在人類建筑發展史上不僅僅有設計的發展,也包括了材料、工藝、技術、藝術等一系列的發展。
材料和工藝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室內設計需要有藝術的美感,但并不能只作為一門藝術獨立的存在,如果光有好的設計思路,卻沒有建立在材料和施工的基礎上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只能是“無源之水,紙上之兵。”雖說早期裝修的材料很單一,有石材和木材等十幾種,但現在的材料種類五花八門。在和客戶交流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考驗設計者材料和工藝的知識;作為設計者必須要將室內裝修材料和各個部件的構造知識爛熟于心,在了解了各類材料的基本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根據它們的質感、色澤、性質利用合適的工藝,將其運用到建筑空間當中。
裝修材料主要是運用于建筑室內空間中的,通過設計的手段來裝飾建筑物、美化室內建筑環境。
還有部分裝修材料具有其獨特的功能性,例如:防潮、防火、隔熱、保溫等。
裝修材料是指那些用于空間環境裝飾的材料,詳細的來說是指涂刷或者鋪貼在建筑空間的地表、墻體、頂棚的表面的材料,它們具有不同的尺寸規格、顏色質地、紋路肌理、性能用途等特征。它們的這些特征對設計工程的質量、使用的功能和空間的藝術美感都有著很大的影響。裝飾材料在家居設計環境中有著相對立的兩方面表現,積極的一方面是指裝修材料的使用既能滿足實用性即使用功能,又能滿足藝術性即美化功能;而消極的一方面是指裝修完成后產生的污染問題,天然的材料比較少,大部分的裝修材料都是經過多次加工合成的,含有一定量的化學物質,例如甲醛、苯等。在裝修完成后,有毒物質慢慢的釋放出來,彌漫在空氣中,如果感裝完就入住,很可能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所以基本上所有的空間建筑在裝修完成后,都會開窗通風半年至一年的時間,讓有害物質可以隨著空氣流動揮發一部分,降低有害氣體的濃度。
這些年人們環保的意識也逐漸的增強。裝修材料的生產過程中更加注重環保,人們都在努力的打造健康綠色的家居生活環境。國家對于裝修污染的問題也越發重視,現在市面上的材料雖然也含有一些有害物質,但基本上都符合國家標準。
裝修材料的功能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結構保護功能、家居實用功能、空間美化功能。
2.2.1 結構保護功能
裝修材料用于建筑室內空間中或者室內構建的基層或者面層,主要起到保護建筑物的作用,如建筑空間中的陽光房,或者墻體加固都需要材料的強度來作為支撐的結構點,承載重力;或者具有防撞性、防火性、耐磨性、防潮性、保溫性等來保證建筑的使用壽命。
2.2.2 空間實用功能
“實用功能”主要用于滿足各個空間的具體實用要求。如公共空間的設計更加注重安全問題,在材料的使用上面多采用防火防撞的材料;家居住宅空間最基本的功能是居住,首先就要考慮到居住的舒適性,材料的選擇上就會更加偏向于實用性強的;而像廠房或者車間之類的空間,首要解決的就是隔音和防噪聲污染。所以材料的選擇要根據所設計的環境進行正確的選擇。
2.2.3 空間美化功能
首先空間美化功能是指人們通過對不同材料進行構造上的詳細處理,從材料的色彩、質感、造型、圖案、美學原理等方面來增強空間的藝術表現力,美化人們生活的環境,突出空間的藝術性。其次空間美化功能又可以稱為“精神功能”,即室內裝修中,運用不同的元素,來裝飾空間的同時又可以反映出時代的精神、地域文化的差異、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等特點,在空間裝飾中滿足自己精神世界的需求。
辦公空間是一個城市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技術發展的常見標志。室內空間設計是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空間的造型和風格,都與材料和工藝有相應的聯系。不同的材料擁有自己特有的性質,可以使用的范圍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不可隨意使用。我們要通過對材料的整合與創新,打造一種全新的視覺效果,提升空間設計的新高度。
辦公空間是公共空間中的一種,工作人員會相對更多更密集一些。在它的設計方面,往往需要設計師考慮的多一些。如空間中哪塊適合做靜區,哪些適合做動區;空間的動線是否合理流暢;空間的消防安全是否考慮得當等。
設計本來就是靠人們的思維想象出來的事物,是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空間的造型決定了空間的層次分布,在整個空間中我們會考慮到做一些曲線、折線等造型,這個就需要建立在了解材料性質的基礎上。要充分了解哪些材料的柔韌性較好適合做弧形或者曲線,哪些材料的硬度較大且不易變形適合做平面等。合理的利用材料的性質才能將設計完美的呈現出來。
設計風格這個詞是我們日常裝修都必然會聽到的,設計的風格其實有很多種,辦公空間中最為常見的風格是現代或者后現代風格。而在家裝設計中我們常見是美式風格、歐式風格、新中式風格、港式風格、北歐風格等多種。這些風格的設計主要體現在設計造型、家具的選擇、還有材料的選擇上面。例如現代風格的設計選材相對單一,一般選用玻璃、金屬、木材和白乳膠漆進行搭配。中式風格則側重于實木的運用,且色澤較為深沉。而歐式風格多用石材,大量運用復雜的紋樣,打造奢華之感。充分掌握各種材料在空間中的運用手法,會讓設計方式更加自由,讓設計風格可以更加自然,更加契合需求。
施工工藝是設計落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了讓設計的效果完美的呈現,每個設計師都希望自己能學會所有材料和工藝的原理。這樣就能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問題之后,第一時間將有問題的部分剖析出來,做到心中有數。在施工的前期,作為設計師必須去現場參與前期的放樣和交接,確定敲砌墻的位置和水電的排布。正常的土建工作都需要專業部門進行鑒定后再施工,以防造成安全隱患。例如抗震構建、承重結構、圈梁、樓板等受力部件是不能動的;陽臺下的墻體是不能動的,以防陽臺傾覆;磚混結構墻開孔不宜超過一米等。另外“水電工程”在裝修中也是需要非常注重的,尤其是水路一旦發生問題,不僅自己家麻煩,就連樓下的鄰居都會跟著遭殃。在水電的排布中,首先走頂面,頂面排線一般在吊頂或者石膏線里,檢修方便。如果頂沒法走就走墻,基本不走地面。因為如果走地面水電一旦發生問題,就要將地板全部砸掉才能檢修,這種損失是非常的大。由此可見施工工藝對空間的重要性。所以對于設計師一定要了解施工工藝的理論知識,去現場指導工人工作,才能遇到困難及時解決。
說起“隈研吾”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可談到他設計的“竹屋”、“三里屯SOHO”,想必又感到耳熟。他出生于1954年的日本人呢神奈川縣,他大學就讀于日本東京大學的建筑系,1979年他碩士畢業后開始參加工作。1985年他作為亞洲文化委員所訪問學者去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然后1987年回國開創了自己的空間設計工作室,開始了他漫長的設計職業生涯。他是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師,在國際上享樂極高的聲譽,他的建筑融合古典與現代風格為一體。
Z58是中泰控股集團上海的總部,位于番禺路58號,Z58并非是一個代號,其中的“Z”取自中泰控股的首字母,而58號是他所在的地址。它的前身是上海手表五廠的廠房。廠房建于文化大革命時期,當時是用來印刷毛主席語錄的地方,是一幢三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筑,毗鄰“國父”孫中山家族美麗花園的老廠房。他的前身是上海手表廠,八十年代的第一塊“上海表”誕生在這里。后來由于款式和功能的陳舊和進口品牌的涌入,到1992年,上海手表廠紛紛破產,轉制為民營企業。如今被中泰照明改造成了一座面向世界的現當代設計交流中心。
著名日本建筑大師隈研吾曾經說過:“國家大劇院和如央視大樓這類造型浮夸的建筑物,只會建成的初期給人帶來感官的刺激,但隨著時間流逝,人們看膩了這些冰冷的建筑,對他們失去了興趣,慢慢的甚至開始厭倦它們。只有貼合自然的建筑才能長久存在。他認為未來應該弱化建筑的外觀形式,讓自然和建筑融為一體,做到真正的“無建筑”。Z58的頂樓的頂面設計就采用了他對實體進行“消解”的手法,讓Z58成為了一個“夢幻光影的世界”。它的頂層客房的天花板采用了細格柵設計,柔和的光從屋頂的柵格穿透下來,經過水面和玻璃的折射,使空間感受更像一個光的天堂,宛如置身于云中幻境。整個建筑讓光成為主宰,與從屋頂灑下的流水形成的空間連為一體,建筑的實體因此而瓦解。
Z58內庭的地面以“水”為設計主題,被稱為“一間立于水上的房子”。頂層玻璃閱讀區的地面設計恰是整個空間地面設計的點睛之筆。大理石地面和鋼化玻璃水面遙相呼應。置身其中,彷佛行走在一片汩汩流動的水波之上。另外隈研吾將室內的水循環系統和室外的景色相結合,建筑和環境相融合,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連續感。
Z58建筑的東外立面采用雙層外衛護欄的方式,外面安裝了等距不銹鋼鏡面花槽的鋼化玻璃,在百頁形狀水平排列著的鏡面不銹鋼容器中種植大量的長春藤,綠色植物和剛硬玻璃的有機結合,表現出了建筑與周圍環境的融合,同時弱化了建筑的厚重感,賦予整個墻面盎然的生機。這正體現了隈研吾一直提倡的“將設計融入到自然之中”。南面的立面也是透明鋼化玻璃,由百葉格柵和白色幕布控制光線的散射。北側的立面則是用的條紋玻璃,由屋頂流下的水匯聚入聚庭電梯下面,營造一種鏡面水池之感。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環境藝術設計是建立在材料和工藝的基礎上的,材料的安裝和鋪貼需要有施工工藝技術的支持,越復雜的設計就需要越精湛的工藝。而這個時代對設計師也越發的高要求了,不僅要有深厚的設計底蘊,更要有創新的思維能力,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社會,材料的的品種在不斷的增加,相伴隨著改變的還有新型施工工藝,材料和施工工藝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作為新時代的設計師,要具有前瞻性,要走在時代的前沿,吸收新的知識和技術,不斷更新設計手法,才能最大程度的創造出好的作品,讓自己的設計上升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