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修修
(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 景德鎮 333403)
隨著社會的發展,目前國家大力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通過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樹立積極的文化自信,讓文化自信深入人們心中。在這樣一個社會大背景下,如何提煉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秦淮燈彩藝術的藝術元素,并且將優秀的藝術文化元素與現代燈具設計進結合,是當前燈具設計發展的一個大方向。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古典裝修風格,對于現在的燈具設計來說,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藝術元素可以融入到燈具的設計中,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創造新的活力。
秦淮燈彩作為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是金陵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之一。在它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僅展示著它自身獨有的藝術文化魅力,同時也體現著南京地區乃至中國的優秀的文化魅力,并且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當時傳承工藝的艱辛,以及藝人們對自身行業的執著與熱愛。秦淮燈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盛衰都折射了當時人們生活的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藝人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以形寫神,以情感人,以美冶人。可以說,秦淮燈彩也是歷代南京人們審美觀念和自我表達的物化形式。它既表達了人們積極向上,對一切事物美好的祝福,又飽含人們對新的一年生活風調雨順、對幸福生活、子孫發展興旺的殷切希望,也體現出人們當時對未來更好的生活向往與期待,并且在悠久的歷史文化的潤色下,秦淮燈彩的實際價值遠遠高于它本身的觀賞價值和裝飾價值,已經可以成為展示中國古代文化魅力的典型代表之一。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美譽,秦淮燈彩的歷史追溯起來源遠流長。其最初的起源與佛教文化有關,大約發展始于六朝時期,南朝都城建康,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已經開始舉辦元宵節燈會,在此期間,無論是皇宮貴族,還是普通平民百姓都祈求國家太平、風調雨順,并且每家每戶張燈結彩,出現了“燈火滿市井”的盛況。在這種情況下,秦淮燈彩活動逐漸形成一個慣例。在此之后,明太祖在南京推廣元宵節活動,燈彩的藝術得到了快速發展,明代已經成為一個秦淮燈彩發展的興盛時期。清初,秦淮燈彩的工藝水平依舊保持比較高;在晚清時期,受社會因素的影響,部分工藝漸漸消失,秦淮燈彩走向低谷。再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時期,由于長期的戰亂,夫子廟等古建筑群遭到了戰火的破壞,秦淮燈會風俗幾乎消失。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在幾代民間燈彩藝人們的不斷努力發展下,秦淮燈彩又獲得了新的生機。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燈彩藝人的工藝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通過精心構思,再加上現代獨有的工藝,打造出了別樣的秦淮燈彩樣式,通過這種方式也讓秦淮燈彩的發展有了質的飛躍。秦淮燈彩不同時期的樣式也反映了當時金陵地區的風土人情、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反映了不同時期的藝術水平。燈彩的出現也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的樂趣和色彩,從一定程度上讓人們滿足了精神需求。縱觀秦淮燈彩的發展歷史,各種波瀾起伏,依靠著南京人民的代代堅持才得以流傳至今。
秦淮燈彩又稱為秦淮花燈,融和了多種制作材料、藝術設計門類和傳統技法,它是集紙扎、裝裱、繪畫、書法、剪紙、皮影戲、刺繡、編織、雕刻等藝術表現形式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產品,具有中國民間的地方不同風格和南京的地方生活氣息。秦淮燈彩大致可以分為民間燈彩和仿古亭宮燈兩大類,而民間燈彩多以蓮花燈、兔燈、飛機燈、蟾蜍燈等模型為代表,形態簡潔明了、造型夸張、充滿童趣;秦淮燈彩明快艷麗的顏色是吸引人們的一大特色所以大量采用紅、黃、藍、綠、黑、金等對比色進行平涂,畫面強調色彩特征;通過對稱、平衡、協調、秩序等形式的構圖,體現燈彩的節奏美感,滿足社會大眾的視覺感官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燈彩的陳列重點是觀賞,努力營造一種喜慶、熱鬧的節日氛圍。以荷花燈為例解釋制作流程:首先手藝人需要挑選一根有三四年生長史、形狀均勻、沒有損傷的防蟲竹竿編繞成一個圈,然后用麻繩將其固定,再用兩根相等的竹子,進行垂直交叉,用麻繩或者鉛絲固定,每個端點的竹子也要彎曲,彎曲后與圓竹的邊緣固定后,這就完成了燈籠的骨架。然后根據燈架所需的大小裁剪紙片在外層依次糊紙和花瓣,在底部的橫向位置,粘貼在荷葉上,荷花燈底部的中心使用導線在蠟燭的底部,在圓圈的中間上方用線繩固定燈籠綁在竹子的一端,下面可以掛燈籠蓮藕或裝飾流蘇,這就完成了燈籠。秦淮燈彩的制作工藝經歷了時代的淬煉,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燈彩藝術家智慧的結晶。如今,秦淮燈彩的品種不僅有傳統的花燈,而且結合了當前特殊材料和新工藝的現代花燈,讓現在的秦淮燈彩更具現代感和趣味性。
秦淮燈彩與現代燈具設計融合的方法,借助傳統彩燈的材料、色彩、形狀、裝飾、寓意等元素,一步一步探尋秦淮燈彩藝術在現代燈具中的融合路徑,秦淮燈彩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及和藝術元素,結合現代燈具,需要我們遵循現代燈具的設計原則,并且可以適應社會市場經濟需求,符合我國現代燈具設計的發展變化趨勢,同時反映了傳統燈彩的藝術元素,設計與傳統文化融入時尚,讓現代燈具的更具獨特和個性。
秦淮燈彩,其造型具有豐富的內涵,看似夸張而不隨意,其結構線條都是來自中國厚重的文化積淀和時代文化背景的特色并且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審美。傳統彩燈造型中夸張抽象、繁復有序的裝飾圖案,通過巧妙的編排和組合,各種圖案造型和諧展現,這些都可以運用到現代燈具的設計中。秦淮燈彩造型多樣,制作工藝精巧美觀。動物整體形象生動逼真又具有趣味性,燈具造型充分體現了藝人們高超智慧和高超技藝。燈具的造型可以為現代燈具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參考空間。燈具造型基礎簡化,為滿足現代裝飾藝術的需求,將秦淮燈彩造型中復雜的樣式簡化或者抽象化、幾何化,用一種簡約而又豐富的內涵的造型滿足大眾的視覺需求和精神需求。
產品的顏色是決定產品視覺體驗的一個關鍵因素,它和外形一樣,能從視覺上給用戶一種直觀的沖擊,刺激需要購物的欲望。產品顏色的選擇應根據產品的類型、使用空間、文化等方面所賦予的決定。從秦淮燈彩的角度出發,顏色要更接近它原來的顏色,讓使用者在視覺上有一個了解秦淮燈的感受。秦淮燈彩的顏色多為紅、黃、藍、綠、黑、金等對比色。在現代燈具的色彩表現上,主色調要統一,符合秦淮燈彩的特點。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染色技術也越來越先進,逐漸產生了顏色的漸變,人們的審美也在不斷地變化。今天的秦淮燈彩結合光元素,運用大膽的創新手法,散發著別樣的藝術魅力。不管是哪一種色彩應用的方式,本質上都是對傳統色彩的設計再創造,并且需要以現代人審美為依據。
由于秦淮燈彩多用于春節活動的裝飾,起到營造氛圍的作用,所以主要表達了吉祥、喜慶的含義。形式、色彩、光線是一個秦淮燈彩的最基本生產要素。各種造型的燈彩反映了民間藝術中常用的文化形象,代表著福、祿、壽、吉祥、平安等主題,它是一種長期傳承并經過漫長演變而形成的特別寓意,如羊意為“吉祥”,雁意為“祥瑞”,魚意為“富足”等,寓意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十二生肖燈中的兔子燈為例,大多數的兔子燈是拖地式燈,將兔子作為爬行動物的特點與兒童相結合,便于兒童搬運和拖動,既節省了幼兒的力氣,又保護花燈使其不容易損壞。兔子的耳朵和尾巴上裝飾有長壽的文字,象征著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長命百歲。秦淮燈彩中運用的這些民間傳統動物形象,將這些普通的自然形象賦予了特殊的文化內涵,通過它們和物體的結合,與節假文化產生聯系,即使是不識字的人,在看到這些圖像時都會自然的聯想到背后特別的含義,這也是圖像帶給人最直觀的寓意。以燈照物,以燈喻星,本就有“去兇”的寓意,具象與抽象的結合使得燈彩實際價值遠遠高于它本身的觀賞價值和裝飾價值。從舞龍燈、猜燈謎、放煙花等與元宵節習俗結合的傳統活動,到現代頗具規模的大型秦淮燈會展,都展現了民間百姓自由幸福的生活和人們樂觀、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同時也顯示了秦淮燈彩與春節文化的密切相關,它包含了人們對自由生活幸福美好愿望的追求。
傳統燈飾藝術元素在現代燈飾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涉及文化內涵、外在形式、色彩等方面。活化與創新要求設計師高度總結與提煉、恰當運用與改造、遵循傳統審美范式等等方法。把傳統的彩燈藝術與現代燈具成功融合,最終成為現代燈具藝術設計作品的典型形象和獨特價值。具體運用方法是將材料、造型、色彩、裝飾、意境等元素運用到現代燈具設計中。材質方面秦淮傳統彩燈運用竹、燈芯草、稻草、彩紙、絲綢、絹紗、玻璃、塑料等,現代燈具中也可以利用這類材料,展現方式更具多樣性,同時也更能體現自然環保的理念。造型元素設計是秦淮燈彩的主要表現特征,其中大部分造型元素可以直接提煉并運用到現代燈具設計中。比如荷花燈、動物燈和現代燈具在造型上都很相似,都是基于仿生設計的。裝飾的色彩元素通過分析可以直接運用到現代燈具設計中,但其技術是借用現代焊接、車削、打磨、雕刻等技術來實現的;寓意圖案如裝飾圖案的應用,代表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現代燈具的應用中可以增添地方特色。簡而言之,把傳統彩燈設計元素與現代燈具設計相結和,不僅可以激活傳統彩燈藝術,還也可以豐富與加強現代燈具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探索新的應用方式,密切跟隨時代的發展,推動現代燈具的發展,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長遠進展。
綜上所述,如果能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與現代燈具設計相結合,設計出以秦淮燈彩元素為造型基礎的中式臺燈系列。一方面,它可以使秦淮燈彩繼續有力發展,進而可以繼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另一重要方面,可以進一步豐富燈具設計的設計來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在歷史文化長期發展過程中的積累和沉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對現代燈具設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而燈具設計領域,需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產品中,使產品充滿文化和生命力,更好的滿足用戶的視覺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