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雯
(常州大學,江蘇 常州 213016)
隨著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追求一種更加快捷便利、舒適省心的生活方式。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重,老年人在生活起居上的問題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借助智能家居,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目前的智能產品更多地側重“智能化”和“高科技”,受眾大多是年輕人,更多地忽視了產品的“適老化”設計[1]。我們應當聚焦于實際問題,從老年人的角度進行需求分析,同時結合服務設計的理念,力求設計出最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家居產品。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家中各種智能燈光控制、智能電器控制、安防監控系統、智能背景音樂、智能視頻共享可視對講系統、家庭影院系統、系統綜合控制等功能連接集成,構成智能家居系統,通過這個系統,來提供一個更加舒適、便捷、安全、高效的居家生活環境。
目前市面上現有的常見老年人家居產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將現有的智能家居產品進行改進,以便于滿足老年的的使用方便需要以及安全需要;另一種就是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智能家居產品。這兩種智能家居產品都是從老年人的需求出發,以此為老年人提供更舒適、便捷、安全的生活,同時也減輕了家庭其他成員的負擔。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機能也逐漸退化,認知能力、學習能力也在衰退,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隨之降低,所以當老年人使用智能產品時,經常擔心會因為不會操作或者操作不正確造成產品的損壞。例如目前智能家居大多連進網絡,需要手機APP或者遙控器控制,甚至每個產品都有一個APP,這就會導致老年人因為混淆而給產品的使用帶來困難。同時當下智能家居的使用方式很概念化、年輕化,將功能用圖標和簡化詞代表,給老年人的使用和記憶造成一定的困難,容易引起老年人的焦慮。這極有可能會讓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排斥感,讓智能家居的優勢不能更大化發揮[2]。
美、德、英等發達國家因為比我國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因此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的發展狀況相較于國內更為成熟,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的種類更加眾多,功能更加完善。例如日本設計師為了滿足追求年輕不服老的心理,專門設計了一款“美顏”鏡子,能夠在照鏡子時自動美化,減少使用者臉上的皺紋,使其看上去年輕十歲,雖然這只是在視覺上形成一種欺騙效果,但是卻能夠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也大大降低了對漸漸年邁的消極情緒;由此可見,國外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的設計既注重新技術、新概念的研究與實踐,同時也重視人性化和人性關懷。
國內的智能家居產品起步較晚,因而還具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近幾年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家庭結構的改變,科技的發展與生活習慣的改變,針對老年人的家庭養老、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智能產品走進大眾的視野。目前國內的智能家居產品還處于技術研發、設計概念創新的階段,而真正完全為老年人設計,為他們服務的產品少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雖然目前我國的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現狀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基于龐大的老年人口基數,我國未來的老年人智能家居市場需求巨大。如今,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廣闊的市場前景驅動下,同時在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具有較強的資金、技術融合能力的公司的加入,養老產業已經成為服務產業的新亮點、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我國的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3],未來發展勢頭迅猛。
實用性原則:老年人因為生活習慣與根深蒂固的消費理念,希望所使用的產品都能精簡實用,不需要華而不實的很多附加功能,也拒絕為不必要的功能買單。其次,他們希望所使用的產品能夠更加簡單,如果操作繁雜,可能就會放棄使用產品,因此產品就沒有辦法發展。此外,產品的維護方式要簡單方便,才能使產品發展更快更廣。
標準化原則:智能家居產品是綜合技術產品,但目前國內市場還較為稚嫩,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就導致購買、裝配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在設計時一定要有一套統一的標準,以擴大產品的兼容范圍,使產品操作更加簡單。
易用性原則:老年人因為身體各機能的退化,因此需要更加好用易操作的產品,只有符合易用性原則,產品才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產品具有合理的人機尺寸是必要條件,產品的造型、顏色、材質以及交互界面,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了用戶的使用感受。另外,還要考慮老年人身體各項機能的衰退,五感以及記憶力等方面都在衰退,所以提醒和輔助記憶功能需要有所設計,以此來提高老年人對新產品的接受能力。
人性化原則:產品的設計需在易于理解的范圍內,多考慮老年人的使用習慣。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使老年人去接受新事物,這有這樣才能讓老年人自主、自愿地使用新產品,同時還會提高老年人的自信與幸福感。此外,還要加強老年人與子女的互動聯系,恰當地設計一下可以與子女互動的功能,可以與子女及時聯系,這樣子老年人才會不覺得孤獨寂寞。也可以為老年人設計一些在家就可完成的活動,提高老年人的參與感與滿足感[4]。
服務設計是一門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新興學科。服務設計是有效的計劃和組織一項服務中所涉及的人、基礎設施、通信交流以及物料等相關因素,從而提高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的設計活動。服務設計旨在創造好用、易用、可接觸且能產生良好體驗的產品和服務系統。服務設計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服務設計將人與其他諸如溝通、環境、行為、物料等相互融合,并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始終。[5]。它的目標是確保產品所提供的的服務或者產品具備的功能是顧客覺得想要的、有用的、可用的;同時服務提供者覺得該服務是有效的、高效的和有識別度的,雖然服務設計是一個綜合而寬泛的領域,它包含的是一系列的活動和過程,但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使消費者能夠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可以收獲滿意的體驗[6]。
服務設計在服務產生、發展、以及消亡中包含了很多的因素,主要可以劃分為:人、對象、過程、價值、環境這五種因素,其中人是服務設計最核心的因素,不僅僅包含接受者和提供者,還包括中間聯系人。對象是用戶提供的產品、工具或者無形的服務。過程是步驟或者流程,并且在服務設計在的任何一個過程都可以重新被設計。服務設計的目的就是創造價值,滿足雙方的需求。任何服務的發生都離不開環境,環境為服務的產生提供了條件,成為服務設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服務設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想、系統設計、建立場景、建立用戶角色、用戶參與式設計等。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想,就是在設計時以人的需求為設計的導向,僅僅關注著人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最大程度實現人的價值。系統設計則是將人、機、環境作為一個生態閉環進行研究,而不是單獨觀察,它具有目標性、功能性、層次性等特點。建立場景可以幫助我們更直觀的觀察出設計的整個流程還具有哪些不足之處,方便從中找到不合理的地方,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與改進。而建立用戶角色則可以勾勒出不同的用戶畫像,調研出不同類型的用戶的需求,喜好等,在設計時更有針對性。用戶參與式設計,則是讓用戶直接加入到設計的過程中,使之不僅成為服務的接受者,還成為了服務的設計者,這樣則能使設計更加貼近用戶需求,制造出滿意度更高的產品。
在進行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的功能設計時,必須從老年人這一群體出發,而不是跟隨現在流行趨勢,添加很多華而不實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滿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功能上可以改進原有產品的不足之處,提高老年人的使用效率。將老年人這一服務對象與智能家居產品設計的實用性這一原則緊緊相扣。智能的初心在于以人為本、實用、易用,現在很多智能產品早已背離了這些初心,功能很多,但是不實用,同時也增加了各種成本,反而成為老年人生活的負擔。因此,在設計老年人智能產品時,最重要的是滿足老年人的日常基本需求,摒除那些沒有實際價值的功能。
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實體按鍵等操作方式轉化為虛擬的指令,所以在老年人使用智能家居產品時,界面操作成為了他們之間的主要交互方式,在為老年人設計操作界面時,界面的設計要從老年人的實際狀況出發,充分地服務于老年人這一受眾群體,在設計時要注意減少信息層級,注重圖標的準確性與易理解性,降低了辨識難度,同時在設計文字時可適當加大字體字號,添加信息反饋內容,在設計上盡量簡潔、一鍵化,可以用語音代替手動操作,提升老年人使用產品的便利性,同時帶來舒適的體驗。
在建立用戶角色卡片時,不難發現,很多老年人害怕別人說他們老,希望自己能與社會接軌,然而在面對他們所不熟悉的智能家居產品時,會產生害怕心理,因此,老年智能產品的設計在消除老年人在使用智能產品所面臨的困難之外,還應當以系統設計為手段,設計出既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同時也可供普通大眾使用的產品,這樣既可以消除老年人的膽怯心理,同時也可以加強與年輕人的交流,使老年人有一種體驗年輕生活方式的愉悅[7]。
服務設計理念是當下解決產品與人互動高效的的系統性方法,也是提升用戶體驗的有效手段。從服務設計角度審視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的設計,做到以用戶為中心,深切考慮到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做到優化各類家居產品,改善服務品質,從而可提升用戶體驗。因此,將服務設計理念融入老年人智能家居產品設計會為產品提供極大的價值,從而推動該行業的產品設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