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宇 (黑龍江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與過去的建筑裝飾設計方式不同,現代化的裝飾設計擁有更加強烈的個性化特點,因此在當前的設計過程中,許多設計人員更加注重西方元素的運用而忽視了我國的傳統建筑設計元素,為了繼承好傳統文化,設計人員應當對傳統元素在裝飾設計中的運用引起充分的裝飾,探究如何實現傳統元素與現代裝飾設計的有機結合。
我國擁有漫長的歷史,在千年的發展中出現了多樣化的傳統文化元素。通過在現代裝飾設計中運用這些傳統元素的方式,設計者不但可以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貢獻,還可以進一步豐富裝飾設計的多樣性,以實現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大部分發源自民眾的日常生活,因此能夠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應用。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筑風格不但可以讓人們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可以滿足人們在當前時代下對于審美體驗的追求,促進現代建筑裝飾設計實現更進一步的發展[1]。
通過把傳統元素和現代建筑相結合的方式,可以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助力,用于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不斷深入,不同國家之間的壁壘逐漸被打破,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面臨各種外來文化的影響,許多人對于傳統文化形式缺乏足夠的了解,我國文化傳承正面臨嚴峻的挑戰。通過在建筑裝飾設計中添加傳統元素的方式,居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領略到傳統元素的美感,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并接受傳統文化,增強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近幾年間,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許多人在物質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精神層面的享受。此外,在進行現代裝飾設計的過程中添加傳統元素,可以避免設計形式過于單調,在實現民眾精神需要的同時,促進建筑裝飾設計實現進一步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深厚底蘊,可以讓每個中國人從中感受到我國獨有的人文情懷,讓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受到較強的歸屬感,從而緩解生活與工作中積攢的壓力[2]。
在把傳統元素和現代裝飾設計進行結合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方法是集中融入,這種方式要求設計者采取一些代表性較強的傳統元素,把它們以較為獨立的方法添加至設計過程中。例如許多辦公樓會在門前設置的石獅便是集中融入的典型代表。石獅一般成對出現,可以為建筑設計提供較高的觀賞性與藝術性。我國在漢朝時期便在建設設計中使用石獅,當前這種設計形式已經也有了約兩千年的發展歷程,石獅寓意著保家鎮宅,這種美好的寓意在現代裝飾設計中也傳承了下來,并在其中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文化理念,舉例而言,許多金融機構門前的石獅會對頭部的設計進行改良,從而表達出“現金吞吐”的內涵。通過集中融入的方式加入傳統元素,可以讓擁有美好寓意和藝術價值的傳統元素更加完整的得到展現,有助于增強建筑裝飾設計的整體觀感[3]。
大部分情況下傳統元素會被運用在室內裝飾中,例如,為了在大廳中營造出古樸、厚重的氛圍,傳統建筑設計會傾向于使用木質家具,并讓室內保持較深的色調,而常見的西方設計風格則更加傾向于使用淺色調,希望在室內塑造出自然明快的氛圍。在把二者進行結合之后,產生了具有田園風格特點的新型裝飾風格,例如重視獨立感的大空間分割以及層次分明的大廳裝飾,都是將現代裝飾設計與傳統元素相結合的產物。
相比于集中融入,碎片式融入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這種方式要求把傳統元素進行拆分,并選擇其中的精華部分添加進現代建筑設計過程中。其中比較常見的主要包括軟裝飾材料的運用與文化符號的呈現等。例如侗族所特有的侗錦文化因為其獨特的文化底蘊以及藝術價值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一些消費者為了提升建筑設計的文化表現力,會選擇以侗錦來制作窗簾或桌布等,將其添加進建筑裝飾設計中,從而增強室內裝飾的觀賞性。
碎片式融入不但可以增強觀感,還可以讓室內裝飾更加富有層次感并在其中表達許多特殊信息。舉例而言,淺色調的設計風格可能會使得室內缺乏足夠的層次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其中加入傳統雕塑等元素,從而提升層次感。又如許多展覽館會在角落處裝飾盆栽,其目的在于讓大廳的空間邊界更為明朗。面積較大的客廳也能夠運用這種手段來提升裝飾的層次感。碎片化融入的缺陷在于無法高效地進行文化信息傳遞,相比之下更加注重如何進行直接作用表現[4]。
特殊融入指代為了達成一些特殊目標而在建筑裝飾設計過程中加入傳統元素。這種方式在展覽館與博物館等建筑內較為常見。舉例而言,以春秋戰國作為主題的博物館在進行室內裝飾設計時便會更多地運用古代的設計元素,為游覽者展示各種具有春秋戰國時代特點的傳統元素。特殊融入是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較為常見的設計方式之一,在博物館以外的地區,一些公共建筑也經常采取這種手段來增強其獨特性,以此來吸引人們的關注。例如在西南地區較為常見的竹樓酒店便是特殊融入的典型案例,竹樓作為當地的傳統建筑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逐漸被淘汰,然而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它依然可以傳達出傣族文化特有的信息,許多喜愛傳統文化的消費者也會發現這一傳統元素之后將其作為主要的消費目標。
現代化的建筑設計應當重視功能性與藝術價值兩個方面,而空間位置排序會對設計的成果造成顯著的影響。因此在將傳統元素進行應用時,應當盡可能確保位置設計的規范性,并調動建筑物設計的深遠結構。通過這種方式,設計者可以明確建筑的空間感,通過位置設計來彰顯裝飾,此外還會涉及對稱化排列問題,因此對稱的位置排序也能夠讓裝飾顯得更加莊重。
第一步需要將傳統元素進行抽象化,這是為了將其進行夸大加工,從而改變過去設計通用的元素比例與結構,從而提升設計主題的顯著性。同時也可以在建筑的窗格和斗拱等位置采取類似的手段進行設計,從而讓人們可以在現代化建筑中領略到傳統閣樓建筑的藝術魅力。例如在對博物館進行內部設計時,可以將窗格視為創意,在其中加入抽象變異模式,從而提煉出其中蘊含的傳統化特點,并塑造出富有美感的幾何體,這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實用價值,還可以避免裝飾形式過于單調,使得使用者可以從中感受到更加優良的審美體驗。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對傳統元素進行分解,為此需要機遇節奏性和對稱性理念將傳統元素進行分解,在此之后則需要依據實際情況對傳統元素的形式進行調整與重組,從而讓它們在現代化的建筑裝飾中得到新的生命力。舉例來說,在上海世博會中我國的場館設計便運用了上述手段對傳統元素進行了分解與重構,我國傳統的斗拱設計在經過了分解處理之后便成了場館中出現的斗拱形體,這不但能夠提升建筑結構的藝術價值,還可以豐富其文化精神韻味[5]。
通常情況下,地區特色文化也屬于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該項內容存在較強的復雜性,因此設計人員必須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從而得出一個合理的裝飾設計方案。基于建筑物裝飾的外表設計,對傳統元素進行必要的改變,同時確保其實質依然具有傳統的特征,在實際的傳統元素繼承中,要注重元素精神氣質的傳遞,達到良好的傳神效果。針對傳統元素的達意設計,因為它不但擁有形式上的審美價值,還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所以在進行裝飾設計時需要對傳統元素本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特點擁有充分的了解,從而將其和現代化建筑進行融合,跟隨時代變動腳步,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時代環境下,民眾的物質條件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因此對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此基礎上人們的審美水平也得到了增長。所以,現代裝飾設計不能局限于過去的形式,應當在保持現代化特點的同時結合傳統元素,從而以我國傳統文化來提升建筑的藝術價值。然而對于現代建筑設計而言,機械的加入傳統元素并非可行之策,應當采取適宜的手段將傳統元素和現代建筑密切的聯系起來,以此來實現建筑設計質量的提升,并在此過程中傳承我國的歷史文化。